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文化交流的意义
2、如何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温故知新
视频导入
思考:你如何看待鲁迅和胡适的文化主张?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一目: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第二目: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发展中华文化。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外来文化,树立全球视野,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公共参与:在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中,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发展中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
2、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
3、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
结合书本,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殖民文化入侵
流行节日风潮
美国流行文化
思考: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情境探究
(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观点: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康有为:守旧主义
梁启超:封闭主义
启示: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推动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益文明成果
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观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启示: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胡适:历史虚无主义
陈序经:民族虚无主义
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封闭主义
启示(补):
文化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课堂练习
(1)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学习借鉴
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游戏动漫等产品。
注意: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含义 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产品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产品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
生产目的 生产公共产品,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生产商品,以营利为目的。
资本来源 国家或社会 企业
机构性质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运营机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示例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联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主观出发,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故而失败。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而成功。
思考: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大不相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情境探究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文化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1、原因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2、要求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
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05页)
2、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106页)
3、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目信、自立。(107页)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成果。(109页)
5、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10页)
6、反对错误倾向。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我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108页)
7、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不断加强经贸往来,加强政治互信。
8、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小结:如何学习借鉴/对待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原因
要求
课堂小结
1、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②尊重各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③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
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说的是吸收外来文化,不合题意
说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合题意
课堂练习
A
2、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
×
不合题意
课堂练习
D
3、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②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③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
④吸纳外来文化必须立足国情,满足人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不停民族文化的竞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是文化交流的关系,①故不选。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的说法错误,③故不选。
课堂练习
4、2023年4月2日,中柬“金龙—2023”联演官兵组织“文化交流日”活动。柬方参演官兵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上海滩》等中国歌曲,中方参演官兵将武术、书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搬上舞台,在异国他乡展现来自中华传统艺术的力与美。这为阴晴不定的中柬关系,打开了互信大门。你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反作用于生活
②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③以文明交流超越民族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民族冲突
④坚持兼收并蓄要吸取不同民族文化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文化反作用于生活,指的是文化与生活的关系,①与题意不符合。④:要吸取不同民族文化 的长处和精华,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