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
3、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4、为什么走中特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温故知新
思考:为何这些影视剧能做到口碑与收视双丰收?
提示:这些影视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深受人民欢迎。
情境导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一目: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目: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第三目: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
公共参与: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化发展的三大路径。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2、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3、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
4、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的原因
5、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结合书本,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成立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募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截至2017年,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情境探究
思考:乌兰牧骑为什么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红色文艺轻骑兵”,
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坚定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扎根基层、面向群众、适应草原、讴歌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广大牧民群众心中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体
指导思想
注意: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多元化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
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原因: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
②要求: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思考: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和人民有什么关系?
情境探究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原因:a.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b.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c.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
B.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文艺创造者角度)
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文艺工作者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A.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B.要求:a.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b.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一本好书, 可以记录一个时代。 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思考:《平凡的世界》真的平凡吗?它的广泛流传对于文化发展有什么启示?
情境探究
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一个是并不平凡的,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社会重大历史场景构成的序列;
另一个是在此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困惑、希望,以及他们平凡的人生命运序列。
这两个序列构成了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对中国农村步入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迁、对农民命运的现代性审视。
具有时代特色
体现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风貌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
情境探究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时代潮流
时代特征
时代特色
时代风貌
时代精神
1、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理论依据:
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
(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3)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理论依据: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回答时代问题的重要性(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注意:
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2.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3.文化对时代是影响,不是决定。
2024年8月20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发售,并持续霸榜。其以《西游记》为蓝本,运用渲染技术、AI技术、VR技术等技术将大量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符号融入游戏中,为玩家带来了极致的游戏体验。
提示:通过游戏的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情境探究
思考: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对我们促进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1、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借鉴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习近平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1)原则: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目标: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内外 关系 向内看 深入研究关系 国计民生 的重大课题
向外看 积极探索关系 人类前途命运 的重大问题
前后 关系 向前看 准确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趋势
向后看 善于继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华
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整合
拓展归纳:文化发展的路径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根本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创作导向(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促进时代发展。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必由之路: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中心
总体要求
具体要求: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键
课堂小结
1、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
②文化创新要积极借鉴国外各种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错误,文化创新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
课堂练习
2、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
②文化创新要积极借鉴国外各种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详解】①:应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应是文化创新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②错误。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在水下中国风舞蹈《祈》中,舞者化身“洛神”绝美登场,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水随舞动,衣袂翩跹,用唯美的舞蹈诠释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别致精彩。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应当(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使中外文化风采完美呈现
③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
④创新方式引领风潮,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创新,不是强调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①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②错误。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2023年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凭借精良的动画工业技术,以李白和高适的情谊为脉络,带领观众领略盛世大唐和传统文化之美。创作者以东方美学意境书写东方思想情感,很好地表现了以家国情怀、文人品格、诗意人生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这表明文艺创作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③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④真实地再现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5、近年来,某市某区不断建立健全文化网络,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在原有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的布局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12个区文化馆分馆、16个区图书馆分馆。该区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
①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
③有利于共享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的最佳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