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把握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及军阀割据的承接顺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袁世凯与孙中山的两次纷争对比,认识到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曲折性。 3.唯物史观: 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国人反抗到最后失败,理解不符合历史潮流终将失败的道理。) 家国情怀 : 感悟孙中山等人捍卫民主革命屡战屡败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二次革命的背景。2.袁世凯复辟帝制教学难点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及失败的原因;北洋军阀割据造成的不利影响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环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做了哪些斗争呢?本节课我们一起就这一问题进行学习。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一) 二次革命 1.原因:(1)_______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2年,宋教仁等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_______。 (3)1913年春,袁世凯密令亲信在上海刺杀北上组阁的_______。 (4)“宋案”后,袁世凯武力镇压_______,罢免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概况:(1)发动:_______、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结果:由于国民党_________,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解散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___________,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 2.复辟:以_____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复辟称帝。 (三) 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发展: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3.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4.结果:1916年3月,_______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四)军阀割据 1.割据局面: 派系 首领 势力范围 直系军阀 _______、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军阀 _______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 _______ 盘踞东北 滇系军阀 唐继尧 控制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 陆荣廷 广东、广西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一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中国是否变成了一个和平统一的新国家? 展示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来,各省都督拥兵自重、财政独立,尾大不掉比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 ——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 材料二: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来三百多个政党,这些政党多如牛毛,无穷无尽的党争。 ——朱宗震《1912年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生:并不是和平统一的国家,各省拥兵自重,政党林立,斗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师:袁世凯作为临时大总统,他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 生: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制造“宋案”,武力镇压国民党等。 师:“宋案”发生后,使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于是引发了“二次革命”。请同学阅读教材,归纳二次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结果失败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教师总结:由于国民党刚刚组建,力量涣散,面对袁世凯的镇压,二次革命很快便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战争,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为称帝袁世凯做的准备工作: ①对内: ①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②对外: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 “二十一条”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用日本人为顾问等教师过度: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 2、袁世凯称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 ①时间:1915年底 ②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③地点:云南 ④经过: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结果: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拓展延伸: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 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 ”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 提示:袁世凯。他怕暴露自己的专制独裁野心。 材料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和内蒙东部享有各种经济、军事特权……三、……四、……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 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条约 提示: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日本全面控制了袁世凯政府。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3)材料三中的“民贼”是谁 随后爆发的护国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袁世凯。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举国上下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 材料四(右图) (4)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连年不断的军阀纷争、割据与混战,使战火遍及大半个中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逐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 北洋军阀与其他军阀主要派系表。 派系领导者控制区域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段祺瑞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张作霖东北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了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五、训练反馈自测自评 完成本课练习册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作业设计 复习背诵本课知识点,完成作业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