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关爱他人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关爱他人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 健全人格: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意识: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尽己所能地关爱他人,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 重点 关爱他人的意义。
教学 难点 关爱他人的做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链接:扶不扶?小伙扶起摔倒老人反被殴打,老人被拘了 8月19日,一名58岁的老人李某被南城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原因系其涉嫌殴打一名17岁的小伙。老人和年轻小伙之间有什么仇什么怨? 抚州南城人孟欣轩(以下称小孟)今年17岁,正值暑假,小孟骑车外出,在路上远远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小孟立马停下车,上前搀扶老人从地上起来,还通过老人的手机,帮助老人联系上了家属,并在原地陪伴老人等候家属的到来。可后面发生的事,令小孟倍感意外。 “老人家属赶来后,我向家属解释相关情况,但情绪激动的老人却开始推搡我,还动手打我。”提到事发场景,小孟依旧心寒,“家属不感谢也没事,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却诬陷我就是撞了老人的‘肇事者’。” 做了好人好事还被诬陷,任凭是谁内心都会委屈和气愤。可无论小孟如何解释,家属都并不相信。家属的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人你为什么要扶?”让小孟更加沮丧。 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个事件?如果再来一次,你会扶吗? 学生: 提示: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授新课 探究一: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情境创设:一天上午,小明和妈妈约好时间看电影,在错过公交站,手机又没电的情况下向陌生人说明情况,请求借用手机,阿姨立刻拿出手机,帮他拨通了电话…… 思考:1.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材料一:一天下午,公交车即将发车时,售票员发现车后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招手,于是赶紧提醒司机等一等,司机打开车门让售票员下车去接老人。售票员赶上前搀扶着老人说:“您不用着急,车子在等您呢!”上车后,乘客纷纷给老人让座,老人感激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谢谢大家!” 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关爱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对社会) 材料二: 学霸男团!同寝室6男生集体保研:3年拿的奖学金已超8万 每天早上七点半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寝室一直都是“空空如也”。6位学霸即使回到寝室,也常忙着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3年多下来,他们的优秀有目共睹——全寝的绩点均列年级前10%,寝室获得奖学金总额高达83100元。 材料三:同宿舍6名女生全部保研成功,每天坚持6点30分起床学习 “最牛寝室”的6名女生分别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孙靓琪、绵阳的邓银华、达州的雷文晓、巴中的黎艳、宜宾的罗洪、峨眉山的胡莎莎,她们都是四川农业大学2013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谈及她们寝室,邓银华不好意思地笑道:“刚开始,我们还没有打算考研,后来我们是被一个室友‘逼’上了考研路。”邓银华口中的这个室友就是被她们称为“优质学霸”的孙靓琪。“大学四年,她的成绩一直排列在年级前三,曾荣获优秀学生标兵,囊括各类奖学金。”对于一个寝室考研取得如此佳绩,邓银华表示学习孙靓琪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功不可没。 从大三开始,早上6点30分起床、晚上11点睡觉,看书、记笔记、做实验,往返于寝室、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就这样,在备考期间,6人互相搀扶、互相鼓励,在枯燥的日子里寻找着突破自我的方向。当考研越来越近时,6人还突破了“寝室晚上11点关灯”的限制,在自习室学习到晚上12点以后,又在寝室里点亮了小台灯,最辛苦时看书一直到凌晨一点左右。 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提示: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关心,获得更多的机会,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笔记: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他人)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对社会)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对自己) 探究二:如何关爱他人 材料一:“那个60多岁的老乞丐,捐出了1元钱,就走了!”在株洲街头一个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募捐点发生了这样的动人场面。 当时捐款现场一老乞丐拿出的钱是两个5毛的,有工作人员觉得老人本来就不容易了,那么大年纪还是靠乞讨为生,劝说他还是自己留着用为好。不过,老人执意要为灾区贡献自己一分力量,工作人员这才收下,整个现场大家都被这位六旬乞丐深深触动。 思考:这位“老乞丐”的做法说明了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①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材料二: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顿饭消费低于平均值5元的学生进行资助。学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隐性资助”,既能甄别贫困学生、切实资助到学生,又能兼顾到学生的自尊和隐私。 “隐形资助”像是一道光,照进了贫困学子的心。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正是由一道道充满人文关怀的暖光汇聚而成。被润物无声般的温暖滋养的每一个贫寒学子,都将拥有颗阳光的心。 思考:为什么要设立“隐形资助” 提示: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①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笔记:如何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哪种做法是没有注意到传递爱心的方式( ) A.帮助他们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
B.帮助他人时,尽量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
C.帮助他人时,认为我是一片好心,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
D.帮助他人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②我们每一天都必须要做一件好事 ③关爱他人要有恒心 ④关爱他人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行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B.帮助自己也就帮助了别人
C.真诚的帮助都是为了回报 D.帮助别人不能获得任何回报 4.“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贏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这告诉我们() A.关爱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B.真诚的帮助是为了获得回报 C.关爱自己,就是帮助别人 D.帮助别人不能获得任何回报 5.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某市成立的志愿者队伍、文明社区有30多个。在社区里,你有难处,我帮你一把;我有难处.你帮我一把。几十家凑钱帮助家境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大家轮流照顾孤寡老人……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社会成员需要互助和关爱 ②作为公民,我们应积极帮助弱小与不幸之人 ③志愿者的爱心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④在我国,人人都热心于公益事业,人人都有关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1年前不满1周岁的小勇被遗弃在潍坊福利院门口,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们将他捡回。在社会众多好心人和福利院的关怀下,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这启示我们() ①没有他人的关爱.小勇就难以健康成长②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 ③应心存感激.把爱心撒在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④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是正直和善良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