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5.2珍惜师生情谊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名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一、教材分析(从单元视角分析教材)人的一生是在交往中度过的,人生的不同阶段必然与一定的人群交往。初中 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与自我、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 系。本单元上承“少年有梦”,引导学生了解积极交往、建设美好集体的重要意 义。本单元分为“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友谊之树常青”“在集体中成 长”四课。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主要向学生介绍家的内涵、功能和重要意义, 中国家庭文化中孝亲敬长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建设美好家庭的思考,引领学 生学会孝亲敬长,自觉忠实履行孝亲敬长的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第五课和谐的 师生关系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 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 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和谐的 师生关系。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的内容,既是基于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 的重要地位,也是对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需要的回应。本课引导学生体 验自己对友谊的期待,进而感受友谊的力量,珍惜友情,体悟友谊的真谛,确立 正确的交友观,掌握交友的智慧,让学生学会主动、热情、真诚地交友,学会处 理朋友关系。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培 养个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注重集体生活中的民主与自治,着力发掘集体对个 人成长的价值,强调集体对学生个性的丰富与完善,引导学生学会过集体生活, 在集体中勇于担责。二 、单元目标本单元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在与老师、家长交往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反思个性,健全人格; 培养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勇于承担责任。政治认同: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理解友善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增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感 和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原则。道德修养: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 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 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交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团结同学, 宽容友爱。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树 立对集体的美好愿景、培养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健全人格: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 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懂得友谊的珍贵,掌握方法,智慧处理与朋友的矛盾; 知道在集体中关爱他人,友善待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培养 自己的角色意识,提高在集体生活中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法治观念:明确孝亲敬长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定义务,尊师敬长;懂得交友 原则,坚持道德和法律底线,树立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对家庭负责,学会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为建设美好家庭贡 献力量;具有主人翁意识,尊师重教;能够正确解决交友中的冲突,做出负责任 的选择;主动关心集体中的他人,为建设美好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完善自己、 发展自己,培养集体意识、为良好的集体愿景而努力。三、课时规划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单元目标为任务驱动,每框均安排一课时教学, 确定本单元课时规划结构图如下所示: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珍惜师生情谊总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珍惜师生情谊(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教师职业的重要作用,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2.道德修养:尊敬老师,增进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3.责任担当:理解老师,认真完成学业。(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并建构课堂教学中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学习难点:正确对待不同风格老师之间的差异。(三)教学过程1.自学 ·质疑反馈【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请你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时:(1)用笔圈记重难点、标记疑惑点。(2)在笔记本上提出两个学习困惑或者 学习问题。温馨提示:5分钟阅读。【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确 定总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珍惜师生情谊;子议题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样子。子议题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展学 ·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老师和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爱》。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回忆自己与老师的相处时光。【教师总结】我们每天到学校来,与各种各样的老师打交道,建立起了深厚 的师生情谊,那我们应该如何与老师更好交往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 学习:《珍惜师生情谊》。(板书课题:珍惜师生情谊)3.议学 ·合作探究子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子 活动一:回忆过往教学相长【议学情境】展示老师和学生相处的画面。【议学任务】请回忆自己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分享与老师相处的感动瞬间。 在这些场景中,老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议学活动】独立思考、分享感动瞬间、展示成果。【议学成果】学生:老师是一个引导者,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议学小结】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 态。(板书:和谐的师生关系)子议题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活动二:合作探究情境分析【议学情境】展示材料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 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 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 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 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这一去尚不知何日 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 门请安。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会前有人专程前 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 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进入会场时, 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华罗庚 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议学任务】思考:他们对老师持有怎样的态度 【议学活动】独立思考、分析材料、展示成果。【议学成果】学生:尊重、理解老师,怀揣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议学小结】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我们应主动理解、关心老师。(板书:主动理解、关心老师)活动三:故事分析你说我说 【议学情境】展示情境材料。小雨在解答数学题过程中,一开始由于公式没太理解,导致做题效果不太理 想。老师发现后,再次耐心地为他讲解那些关键知识要点,并亲自为他解题示 范了一遍。小雨非常专注地聆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认真观察老师的解题示范。 之后,她按照老师的指导重新解题,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主动请教老师。最终, 她成功学会了那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议学任务】思考:小雨最后能成功解题得益于哪些因素 【议学活动】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展示成果。【议学成果】小雨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老师耐心给予学生指导。【议学小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应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善于从老师的教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 我们要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板书: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活动四:故事延续续写结局【议学情境】小雨获得成功后,慢慢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经常主动去找老 师问问题,数学作业也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次英语课堂上,她还沉浸在研究数学解题当中,不仅题本被没收,还被老师 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议学任务】小雨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请你为故事续写结局。 【议学活动】学生续写故事,分享成果。【议学成果】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议学小结】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 发展。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 苦用心。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板书: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 和批评)活动五:异同之处百花齐放【议学情境】从幼儿园到初中,你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老师,请你好好回忆他 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时间3分钟,讨论结束后,派代表进行分享。【议学任务】思考:老师们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议学活动】分析情境材料,思考问题。【议学成果】由于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 式有所不同。活动六:畅谈我喜欢的老师【议学情境】老师们风格迥异,我们每位同学喜欢的老师风格也各不相同。请大家以“我喜欢 的老师,因为Ta ,值得 为例,谈谈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议学任务】畅谈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 【议学活动】按照句式,思考问题,畅谈故事。【议学成果】老师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风格的老师都有值得我们 学习的地方。【议学小结】我们要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4.拓学 ·迁移应用【学生活动】面对小明的烦恼,小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分享智慧锦囊。 【教师活动】开展活动“难题帮帮团”。小明的难题今天上课时,我原本很认真在听课、用心做笔记,但后面的同学一直叫我, 还用笔头戳我,打扰我听课,搞得我没办法全神贯注,我实在忍不了了,就转 过头去告诉他下课再说。结果被老师抓住了,批评了我,让我上课不要和同学 讲话,我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该怎么办呢 【总结升华】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给予我们帮助,会在我们做错事 情时及时纠正,也会在我们失意时给予安慰,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 评,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5.践学 ·知行合一【教师活动】请大家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给心中最喜欢的老 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学生活动】课后完成作业。(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