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认识海拔、相对高度,掌握计算方法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十一”黄金周期间,小明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泰山游玩。为了确定登山路线,需要提前了解这些知识: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郭守敬是第一个提出 海拔高度概念的人
郭守敬首先提出以海水平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也是测绘地图史上最早使用有关“海拔”的思想。他的海拔高程概念在世界测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地形测量。郭守敬在7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并应用于实地水平的测绘。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平面
1500米
500米
1000米

海拔
相对高度
1500米
500米
1000米
甲的海拔
乙的海拔
甲、乙的相对高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
找到并划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思考探究
请说出左图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平面
150米
360米
600米
A
B
C
思考探究
A地的海拔
AB的相对高度
B地的海拔
150
360
510
BC的相对高度
600
C地的海拔
-90
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300
200
100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50米)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等深线地形图
等深线稀疏,海底坡度小;
等深线密集,海底坡度大
等高线地形图
水平面
130米
120米
110米
100米
120
130
120
110
110
100
100
10米
①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②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海拔都相等
③全图等高距都相等
④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提示:从等高线的形状、海拔、等高距、等高线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等高线的特点:
在制定路线的过程中,我们怎么爬山才最省力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陡坡与缓坡的知识!
陡坡与缓坡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坡度越缓。
缓坡
陡坡
密集
稀疏
大自然
中的等高线
想要欣赏不同的风景,我们还要学会认识各种山体的部位。
山体部位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山体的地面形态。
山体部位的判断——山峰

400m
500m
600m
700m
400m
500m
600m
700m
400m
500m
600m
700m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辨异同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山 峰
盆 地
山体部位的判断——山脊
脊线
500m
600m
400m
300m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脊线
B
C
A
A > B、C
B
C
A
山体部位的判断——山谷
200m
300m
400m
500m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向低处凸出
200m
300m
400m
500m
槽线
200m
300m
400m
槽线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b
c
a
a < b、c
b
c
a
200
400
600
800
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B
C
A
200
400
600
800
b
c
a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处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处
A > B、C
a < b、c
难点突破——山脊与山谷
200
300
400
500
100
河流
A
B
山脊
山谷
难点突破——山脊与山谷


山谷:易聚水成河
可能有河流发育
难点突破——山脊与山谷
山脊:分水岭
山体部位的判断——陡崖
100m
200m
300m
400m
100m
200m
300m
400m
等高线重叠。
山体部位的判断——鞍部
S
S
90
80
70
60
50
山峰之间的平缓地带
两组表示山峰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马鞍
山峰
中间高
四周低
山脊
凸低为脊
山谷
凸高为谷
鞍部
两座山峰之间的过渡部分
陡崖
等高线重合
盆地
中间低
四周高
拳头中的地形图
看图说地形部位
山脊
山峰
山峰
山谷
陡崖
鞍部
营地为起点,峰顶为终点。
①从营地到峰顶需要攀登的高度为?
②如何设计你的路线?
③你的线路有什么样的优势?
④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小组讨论3min,小组代表发言。

0
200m
起点
设计你的登山路线
学以致用
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初一年级部分师生到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是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所学完成下列任务。
(1)甲和丁海拔分别是( )
A. 750m和300m B. 850m和400m C. 950m和400m
(2)从丙到乙修建一条公路,①和②哪个方案更合适?
(3)此图中适合建水坝的地方是( )


②更合适,坡度更缓。
沿等高线修公路
水库及其大坝
峡谷
库区
大坝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河流:
(2)登山:
(3)攀岩:
(4)瀑布:
(5)建水库:
(6)铁路、公路选线:
位于山谷,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沿坡度较缓、即等高线较稀疏的地方攀登省力
陡崖处
形成于山谷、有河流、陡崖处
坝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库址应选在
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
山顶的公路需建盘山路
课堂小结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山体部位
概念
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
应用
1.读图,回答问题。
(1)A、B、C三点海拔分别为A 米,B 米,C 米。
(2)A、B的相对高度为 米,A、C的相对高度为 米,
B、C的相对高度为 米。
2.下列等高线图(单位:米)表示的地形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B.山谷、盆地、山脊、山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谷、山峰、盆地、山脊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山体部位的名称:
① ,② 。
(2)①②两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处。
河流的流向是 。
(3)图中山峰最高处不高于 米。
(4)若分别沿①③两条路线向山峰攀登,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的路线是 。
(5)一般来说,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