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 (共31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 (共31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治中国,正在路上!
道德与法治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通过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能够说出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说出法治的要求;
3.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重点: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学习目标
选择法治
道路
交通井然有序
法庭审判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道路交通安全法
行政许可法
食品安全法
刑法、诉讼法
选择法治道路
运用你的经验
认真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不仅靠纪律、规则和道德来维护,更需要法律做保障。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1.什么是法治?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P45
什么法?
如何治?
良法
善治
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P45D2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 法治的要求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快”“防”“准”三个特点:一是“快”,立法进程快,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建起四梁八柱,条文数量不求太多,体现急用先行,将进一步丰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二是“防”,强化系统观念,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三是“准”,必须坚持精准防治,防止“一刀切”措施,依法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
选择法治道路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思考:《食品安全法》通过后,公民的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今年3·15晚会曝光名单触目惊心: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播出。晚会曝光了灭不了火的灭火器、用劣质槽头肉制作的梅菜扣肉、“喝了能回春”的听花酒、频频出现异响的宝马车……
具体表现: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P46
2. 法治的要求
选择法治道路
良法
善治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 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良法
善治

=
法治
选择法治道路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 制: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
法 治:
区别: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法治” 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视频会议3月29日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工作,奋力夺取反诈人民战争新胜利,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以空前力度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推动抓获移交一批缅北诈骗集团重要头目,彻底摧毁臭名昭著的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取得一系列重大战果,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意义
国家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
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层面)
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
名言解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美国宪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德国基本法》
选择法治道路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国家层面)
阿里巴巴罚款182.28亿元的原因是因为阿里巴巴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了垄断行为,早期阿里巴巴实现垄断的主要表现就是禁止平台内的商户在其他电商平台开店,强制商家进行“二选一”,为此,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平台还和阿里巴巴打了官司。
阿里巴巴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自由,而且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的相关条例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选择法治道路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
君主专制
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
近代100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从历史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必然选择法治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1978年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选择法治道路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意义134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层面)P45D1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P45D2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
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P44蓝字
⑤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社会角度)P48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意味着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区别 人 治 法 治
含义 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
基础 个人专制与独裁 民主
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 公平性,统一性,稳定性,
原则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法律至上 人人平等
后果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描绘法治
蓝图
相关链接
1978

1997

2002

2007

2012

2014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重要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18

2020

描绘法治蓝图
我国法治建设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教材新增内容P4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P4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总目标
内涵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求
前提
关键
防线/保障
基础
描绘法治蓝图
举例:
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
举例:
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
举例:
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
举例: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1)地位/重要性: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
②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48
(2)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49相关链接
(3)基本要求:
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保障)、全民守法(基础)。P49相关链接
描绘法治蓝图
在我们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五花八门”:一个电话让你提供“安全账户”、一条短信通知你“中了大奖”、一个网络链接称可以“网购退款”……骗子们的各种骗术层出不穷,给受害人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
小组讨论:“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愿景,请你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让天下无诈,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钢铁长城”?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描绘法治蓝图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描绘法治蓝图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描绘法治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过程,建设法治中国应该如何做?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5月,重庆沙坪坝联系点接到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征询任务,走进重庆市南开中学认真倾听师生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描绘法治蓝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描绘法治蓝图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机统一。
描绘法治蓝图
拓展补充:6.建设法治中国,青少年应怎么做?
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生活中,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课堂小结
1.什么是法治?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补充归纳
为什么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1)成功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思想。
(2)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
(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4)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不断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核心观点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
6.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8.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0.建设法治中国要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易错易混
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
依法(依宪)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
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党和国家,党政一般要分开,有时候可以放在一起。
依法治国
区分: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依宪)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在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