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二框 以礼待人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3.责任意识: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目录010203怎样认识礼?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怎么做文明有礼的人?思考:观看视频,哪些瞬间怎样体现了文明有礼 习总书记和参加会议人员都着装规范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代表团成员中间,同大家亲切握手。习总书记亲切地与运动员交谈。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文明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品质外在表现内在体现1.礼的含义及表现知识归纳礼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礼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这两句话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释义:不学习礼貌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1)个人角度: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思考:你对文明小区的期许有哪些?并据此谈谈文明有礼有何重要性?社会角度: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角度: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3)国家角度: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2024年5月16,伴随着清晨第一缕曙光亮起,普京总统的专机也缓缓落地北京机场。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普京总统的到访,中方高度重视,予以最高规格接待。在接机现场,中方不仅提前铺设了大红毯,还专门安排了三军仪仗队迎接。值得一提的还有,由21辆摩托车组成的国宾护卫队,全程护送着普京的专车前往了接待地点。中方为普京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说明文明有礼对国家有何意义?2. 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知识归纳上述图片分别体现了我们要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图一图二图一: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图二: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外国人在高铁上大声说话,一男子态度温和,高情商劝说:遵守中国的制度,咱们就是好朋友。男子的处理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3.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3、怎么做文明有礼的人?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④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知识归纳以礼待人重要性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待人礼为先做文明有礼的人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 观察、思考和践行。课堂小结 怎样认识礼?材料一: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文规定,列车上进食、手机追剧声音外放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会被记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但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地铁上堂而皇之吃东西、手机外放等现象依然不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2分)反映了我国重视文明规范,但部分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较薄弱,规则意识较差。材料二:晚饭后,爸爸正在观看新闻联播。李铭突然想起今天电视台要播放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爸爸说:“李铭,去开门。”李铭不情愿地去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同事,李铭什么也没说,马上跑回去继续看他的动画片。爸爸的同事送给李铭一辆小赛车,李铭马上说:“这礼物我不喜欢,我不要。”李铭丢下礼物就走开了。爸爸和同事谈话时,李铭嫌吵,故意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过了一会儿,爸爸的同事要走了,爸爸去送同事,李铭仍然在看他的动画片。(2) 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李铭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礼仪要求?(6分)①李铭不该与爸爸争抢遥控器,应该征得爸爸同意后再看动画片。②李铭为客人开门后应先向客人问好。③客人送给李铭礼物时,李铭不应说不礼貌的话和丢下礼物就走,而应该说声“谢谢”并双手接过礼物。④爸爸和客人谈话时,李铭不应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而应该把音量调小一些,以免影响别人。⑤爸爸送客人走时,李铭不应仍然看他的动画片,而应该跟客人说“再见”并送送客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