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 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 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5.1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法律的作用?P46
2.违法行为的含义、原因、分类? P48
3.三种违法行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P48
4.如何遵章守法?P51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5.责任意识: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行为。
教学重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探究与分享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思考: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法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违法无小事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③强制作用
合法的
×非法的
课堂笔记—1.法律的作用?P46①②③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底线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一、违法无小事
一、违法无小事
判一判:下列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法律要求做的
没做
法律禁止做的
做了
违法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
课堂笔记—
2.违法行为的含义A、产生原因B、分类C、后果D?P48
A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B产生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民法典
限期归还
民事违法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
镜头一
镜头二
行政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
警告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最严重
刑法
有期徒刑、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一、违法无小事
镜头三
课堂笔记—
2.违法行为的含义A、产生原因B、分类C?P48
C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①根据
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一、违法无小事
3.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
民事违 法行为
行政违 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共同点 民事法律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泄露他人隐私;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
最严重
(严重违法或犯罪)
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
行政法律
刑事法律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
一、违法无小事
技能提升: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有人认为:“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这个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一、违法无小事
违法 犯罪,
但犯罪 违法!
不一定
一定
一、违法无小事
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型:
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
行政违法行为
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民事违法行为
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刑事违法行为
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A.谎报险情、B.破坏铁路封闭网
思考:2.我们应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做法: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探究与分享P50
违反合同法,
侵犯他人的财产
违反著作权法,
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违反民法,
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A.侵犯他人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B.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思考:我们应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做法: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上面这幅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课堂笔记—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②③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针对一般违法行为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本课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
无小事
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
分类?P48
3.三种违法行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律的作用?P46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P51


热点探讨一
15岁的初三学生小明自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结交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一次为了和朋友聚会,小明向张某借了500元钱,事后张某多次要求小明返还,却遭到小明的拒绝,张某只好将其起诉至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法院判决小明限期归还欠款。
小明在校外还与朋友们一起拦截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经举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小明等人行政拘留的处罚。
然而小明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他撬开王大娘家的门锁入户,并实施了盗窃。后经审理,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三年。
1.小明的三种行为有哪些“同”与“不同”?
2.小明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3.小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同: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①我们要遵章守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1.下列四个案件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
A.小林故意高空抛物导致邻居死亡一一承担民事责任
B.小李捡到一个钱包拒不返还失主一一承担民事责任
C.小杨在电影院大声喧哗影响观影一一承担刑事责任
D.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一一承担行政责任
随堂练习
B
2.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小明爸爸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B.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C.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B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