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 (共26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 (共26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运动系统主要由 、 、 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 等方式相连形成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成为 ,骨骼肌有中间的
和两端的 组成,
2.关节结构包括 、 、 、 、 。脱臼是
从 内脱出的现象,与关节牢固有关是 ,与关节灵活有关的是 。
3.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4.骨骼肌受刺激而 ,牵动 绕 而运动。
运动不仅靠 系统,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 系统 系统和
系统的参与。
肌腹
肌腱
肌肉
关节

舒张
收缩
关节
骨骼
运动
神经
消化
呼吸
循环
关节囊
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
课前三分钟
骨骼肌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关节头
关节窝
舒张
收缩
收缩

关节
观看新喀鸦的取食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通过具体实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
2
1
(重点)
(重点)
动物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如果按照功能和目的 来分,能分为哪些类型呢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领域行为
社会行为
动物行为
获得途径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如:母鸡孵蛋、鸟类育雏、公鸡打鸣、蜜蜂采蜜等
如: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飞鸽传书、导盲犬引路等
如果按照获得途径来分,能分为哪些类型呢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母袋鼠与幼袋鼠
大山雀喝牛奶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材料中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母袋鼠与幼袋鼠
讨论环节
大山雀喝牛奶
对比分析两则资料,幼袋鼠到育儿袋吃奶这种先天性行为和大山雀偷喝奶这种学习行为对它们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小袋鼠只有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里吃奶才能生存下去
先天性行为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是保证生存的最基本行为。
其他的大山雀学会了喝牛奶,食物来源的途径更广了
学习行为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想一想,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会不会偷喝牛奶呢?说明了什么?
若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昆虫数量急剧减少,哪种大山雀更容易生存呢?
环境会影响动物的学习行为的产生
会偷喝牛奶的大山雀,学习行为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小鸟喂鱼
先天性行为具有局限性。
材料中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一只红雀,把衔来的昆虫喂到鲤鱼张开的嘴里,一天中来回了好几趟。它很可能最近刚失去自己的雏鸟。
先天性行为
美国红雀的行为对它本身有什么意义呢?对红雀种族繁衍有意义吗?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失去亲鸟的雏鸟能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只具备先天性行为,没有学习行为,不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蚯蚓走迷宫
材料中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学习行为
黑猩猩钓白蚁
学习行为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比较蚯蚓的学习行为和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你有什么发现呢?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学习行为必须在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黑猩猩摘香蕉
同样都是黑猩猩,它们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差异?
学习行为
材料中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为什么不同物种的动物或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呢?
学习行为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黑猩猩钓白蚁
材料中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有人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菜粉蝶
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
先天性行为
发现你、我、他的秘密
请同学们相互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他同学身上两个以上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决定因素
意义
生来就有的
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由遗传因素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
①鹦鹉学舌
②老马识途
③蚂蚁筑巢
④蜜蜂采蜜
⑤蜻蜓点水
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⑥狮子追捕斑马
⑦松鼠贮藏松子
⑧鱼类洄游产卵
⑨大雁迁徙
⑩孔雀开屏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中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吸引雌孔雀的一种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资料1:英国牧师辛格在印度发现了大约八岁的“狼孩”卡玛拉。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她两年后才学会了站立,六年后学会了直立行走,直到死也没有学会一句话。卡玛拉十七岁死去时,只相当于四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资料2:小明现在两岁了,他6个月会自行翻身,能稍微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7个月会爬行;8个月爬行比较灵活;9-10个月逐步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1岁时可独立走路,并开始学大人发声;现在小明已经会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资料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青年为躲避战争,逃居深山。他独自在深山中过了八年野人生活。战争结束,他返回了家园。仅过了八十二天他就恢复了各种能力,并结了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资料解读
(1)资料1中,“狼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狼孩”为什么可以学会直立行走?
(3)“狼孩”与小明的学习行为有很大的不同,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习行为
具有人类的遗传物质
生活环境不一样
“狼孩”卡玛拉早期的8年时光是同狼一起生活的,被救出后进行过九年的教育,但心理状况仅达四岁儿童的发展水平;横井庄一过了28年的野人生活,仅82天就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水平。两者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这说明人类的大脑的发育、语言发展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是由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了。
同学们进入了发展智力和体质的黄金时期----青春期,你们准备怎样度过这段转瞬即逝的时期呢?
动物的行为
黑猩猩钓取白蚁
蚯蚓走迷宫等
蚂蚁筑巢、蜘蛛结网等
生来就有
遗传物质决定
遗传因素为基础
环境因素的作用
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
基础
适应环境,生存和繁殖后代
实例
概念
意义
实例
概念
意义
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小结:
观察法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实验法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研究相关对象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探究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下列问题,学习教材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并相互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常见的学习行为是什么?
2.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你们小组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4.你们小组将如何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作出什么结论?
1.常见的学习行为是什么?
2.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尝试与错误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会越短吗?
3.你们小组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将获得走迷宫的经验,获取食物的时间会越短
4.你们小组将如何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作出什么结论?
让小鼠尝试与错误多次,记录每次获取的时间
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迷宫的隔板要高些,避免小鼠翻越。
2.迷宫内部通道的宽度尽量宽些,便于小鼠折返。
3.实验前,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促进其寻找食物。
实施计划:在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1)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迷宫,准备适当的食物。
(2)实验前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断食1天)。
(3)用秒表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迷宫开始到达终点获取食物的时间,作为未经训练的对照组。
(4)小鼠走迷宫训练。记录小鼠第2、3、4……次走迷宫所用时间。
(5)重复实验。小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
视频: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小鼠学习次数越多,走出迷宫所花时间越少。
表达交流
P52练习答案
1. (1) × (2) × (3) √
2.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保证了婴儿早期摄食的基本需要。
3.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