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人音版一年级上册 第3单元《快乐的一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2024人音版一年级上册 第3单元《快乐的一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一天》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快乐的一天》是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该单元围绕“快乐的一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两首歌曲、一首由五段经典音乐作品组成小组曲和响板演奏组成,生动有趣地描绘了小学生一天的安排。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还通过音乐的形式传递了积极向上、快乐生活的价值观。
《其多列》:这是一首反映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上学和生活场景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达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歌曲中可能融入了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跳绳》:围绕主题的另一首歌曲,其风格活泼欢快,表达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绳为建设祖国而锻炼身体的决心。这首歌曲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组曲《快乐的一天》
小组曲《快乐的一天》由五个音乐片段组成。其中有三段器乐曲,两段歌曲。第一段音乐采用了管弦乐作品《晨曲》片段,音乐悠扬舒缓,描绘了清晨万物苏醒的自然景象。第二段音乐为木琴主奏的《小松树》的旋律,节奏鲜明轻巧,表现少年儿童快乐地上学去的情景。第三段音乐是复听第1课歌曲《拉勾勾》,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愉快歌唱的场景。第四段音乐是根据巴托克的钢琴曲改编的管弦乐作品《做游戏》的乐曲片段,主奏乐器木琴鲜明清新的节奏,表现出愉快有趣的游戏意境。第五段音乐是莫扎特的《摇篮曲》,用无伴奏的歌声,完美地表达出优美宁静的夜晚意境。教科书配以相应的插图,生动地展示出小学生在“快乐的一天”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并通过对这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聆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和听辨欢快活泼和温柔宁静等不同情绪的音乐形象。
《演奏》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一天》第3课器乐课。
碰奏体鸣乐器。流传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后亦用于欧洲艺术音乐中,以贝壳形的两块乌木碰击发音。最初是将两块乌木分别绑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内碰奏,或装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双手持板碰击。响板发出坚硬的哒哒声,活泼而清脆,富有特色。响板用于西班牙的歌舞音乐,也出现在艺术音乐中。
作品联系:
(一)主题统一
所有作品都紧密围绕“快乐的一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共同描绘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一天。这一主题不仅贯穿了整个单元的教学,也成为了连接各首作品的纽带。
(二)情感共鸣
这些作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无论是表现早晨起床的清新与活力,还是展现上学路上的欢乐与期待,亦或是表达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后的游戏与放松,都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快乐情感。这种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涵。
(三)风格多样
虽然这些作品都围绕“快乐的一天”这一主题,但它们在风格上却呈现出多样性。有的作品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如《跳绳》;有的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如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的《其多列》。这种风格上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单元的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目标的共同性
这些作品在教学目标上也具有共同性。它们都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方法:
1、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2、多样化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唱歌、跳舞、打击乐器伴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4、注重文化传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多元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1、评估学生对单元内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旋律、节奏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考察学生在音乐演唱、节奏感知、音乐表现等方面的技能提升情况。3、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通过音乐学习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对《其多列》、《跳绳》等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风格等)的了解程度。 课堂观察诊断式评价 1. 聆听的准确性。2.能用语音进行表达和评价。 叙述性评价
对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包括能否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等。 形成性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活动。2.能识读乐谱,并进行演唱。3.对歌曲进行演唱与表演。 叙述性评价课堂评价
能否准确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并学会用正确的敲击响板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形成性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能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2.动作设计具有创意。 课堂评价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表现自己。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课堂表现 课堂评价
【单元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快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根据音乐作品进行节奏创作和律动表现等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加入简单的律动动作、打击乐器响板伴奏等)来演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4、文化理解:通过介绍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四、【单元教学安排】
《快乐的一天》 课时一:《其多列》 要点一:了解哈尼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音乐特色
要点二:用活泼而轻快的声音演唱《其多列》,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和音乐表现力。
要点三: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加入简单的律动动作、打击乐器响板伴奏等)来演绎《其多列》,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要点四:能用律动感受歌曲的情景。
课时二:《跳绳》《响板》 要点一:能够从《跳绳》作品的节拍、旋律、音色、结构等角度感知、理解并能联系所学知识描述其特点与作用。
要点二:通过身体律动来体验和感受《跳绳》,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进行创编,能提高学生对《跳绳》的理解能力。
要点三:联系生活中跳绳动作设计符合音乐的律动、声势、舞蹈等方法复习和巩固重要知识点,并尝试创编一首作品,发掘创作潜能。
要点四:能从音乐与现实的关系,感受文化的多元性,激发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热爱之情,感受创作乐趣。
课时三:《快乐的一天》 要点一:通过专注地聆听《快乐的一天》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并尝试用动作进行表达。
要点二:通过音乐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点三:准确区分音的长短,读出“走”与“跑”的节奏,并在音乐中均匀、准确地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