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练习-地球表面的变化班级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 、 和变质岩三大类,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花岗岩属于 。2.学了本单元后,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地形,比如 、等;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以外,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比如 、 等。3.在研究地表变化的活动中,同学们用酒精灯加热土豆泥和番茄酱的模型,其中番茄酱模拟的是 ,主要来自地球的 圈层。4.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叫 。二、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5.在观察世界地形图时,我认为( )是正确的。A.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湖泊、河流;褐色表示山地B.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湖泊、平原;褐色表示高原、山地C.蓝色表示海洋、湖泊、河流; 褐色表示高原、平原D.蓝色表示海洋、湖泊、河流; 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绿色表示平原6.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和海拔,海洋或湖泊的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或湖泊越( ),高原或山地的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 )。A.深,低 B.深,高 C.浅,低 D.浅,高7.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三层的厚度相同 B.三色橡皮泥随意捏合C.地幔部分做得薄一些 D.地壳部分做得薄一些8.观察中国地形图后,我们了解中国的地形整体呈现( )的特点。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两边低中间高 D.两边高中间低9.地质学家在某山体的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到山体中B.山体曾发生海陆变迁的地质变化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山上的贝类死亡。D.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变化才退到海洋生活10.如右图,香港地质公园内的这一岩层是( )引起的。A.地震时岩层挤压 B.地震时岩层断裂C.雨水长期冲刷 D.风的侵蚀11.四川省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如右图)主要是因为( )。A.河道突然抬升阻碍了水流B.火山口形成盆状凹陷,积水成湖C.河水暴涨,无法排泄形成D.地震使山体崩塌、滑坡堵塞而成1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后引起山体分裂,岩浆才能冲出地表B.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冲出地表C.地壳任何位置都可能发生岩浆喷发D.一般火山喷发和地震会同时发生13.风是大气流动形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风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的是( )。A. 风和日丽 B.狂风呼啸 C. 飞沙走石 D.风起云涌14.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在不断变化,下列能使地形地貌发生缓慢变化的是( )。A.风和流水的作用 B.海浪的作用和海底火山喷发C.风的作用和地震 D.地震和火山喷发15.河床坡度大的地方和坡度小的地方相比,以下说法( )比较合理。A.坡度大的地方水流缓,携带泥沙少B.坡度大的地方水流缓,携带泥沙多C.坡度小的地方水流缓,携带泥沙少D.坡度小的地方水流缓,携带泥沙多16.万一发生地震,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在室外建筑物边上,迅速离开,到空旷的地方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等待救援D.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然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17.岩石在水、风、重力作用下,会被破坏或搬走,以下( )证据能支持“流水能改变岩石”这一观点。A.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B.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青苔C.岩石放进装有水的瓶中摇晃,会有细碎的颗粒出现D.岩石中发现小动物的洞穴18.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A.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19.侵蚀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改变地形地貌时,常常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侵蚀给我们带来的灾害是( )。A.山体滑坡 B.山洪暴发 C.冲积平原 D.地表裸露20.某同学看到一条河流(如右图),水流湍急,河流弯道( )侵蚀比较严重。A.弯道里圈(a点) B.弯道中间(b点)C.弯道外圈(c点) D.每个点都一样21.长江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在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根据你的判断,这个岛的面积( )。A.逐年减小 B.逐年增大 C.基本不变 D.不能确定22.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同学们觉得台湾处在地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属于( )。A.发现现象 B. 提出问题 C. 作出猜测 D. 得到结论23.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约500多万次,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但是每年有近20次的地震会带来很大影响。以下( )现象不可能是地震引起的。A.某岛屿突然“拔高”3米 B.地面出现裂缝C.尖锐的岩石变圆滑 D.山体塌方24.为了预防因地形改变而造成的灾害,人们采取了( )等措施。①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②围海造田 ③植树造林④开山挖矿 ⑤兴修水利 ⑥封山育林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三、探究题(共50分,每空2分)25.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表。①风的作用;②河流的作用;③海浪的侵蚀;④火山喷发;⑤地震(岩层受到挤压);⑥雨水的作用;⑦重力作用。编号 地形地貌 形成原因(填编号)1 弯曲的岩层2 通天河蛇曲3 长白山天池4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5 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礁石26.暑期父母带着小刚去西北旅游,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让小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请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1)在听导游的介绍中,小刚了解到雅丹这种特殊的地形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等。A.日晒、动物的活动 B.大风的剥蚀、人类的活动C.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D. 大风的剥蚀、日晒(2)小刚发现雅丹地貌中的沟槽走向相同,最可能的因素是( )。A.风吹的方向 B.山脉形成时的方向 C.地壳板块接触的方向 D.都有可能(3)小刚旅游回来后对自然力让岩石改变了模样感到很好奇,所以他准备了一些不规则的岩石、砂纸、放大镜,进行模拟实验。本次实验,张小刚想研究的问题是:?本次模拟实验中,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 。(4)小刚打磨岩石时,对砂纸打磨的方向,你的建议是( )。A.水平朝着一个方向打磨 B.水平来回打磨C.竖直来回打磨 D.任意方向打磨(5)小刚进行实验后,记录如下表:岩石 打磨之前 用力大小 打磨之后岩石1 岩石粗糙,边缘突出。 力度大 岩石粗糙,表面少量较大颗粒和较多细小颗粒掉落桌面,砂纸上留下明显痕迹。岩石2 岩石粗糙,尖角突出明显。 岩石变化不明显,尖角在放大镜下观察略微变圆,桌面有肉眼可观察到的颗粒物。岩石3 岩石粗糙,棱角分明。 力度小 岩石表面掉落细小颗粒较多,砂纸上摩擦痕迹不明显。岩石4 岩石粗糙,棱角分明 岩石表面变化不明显,桌面有岩石上掉落的细小颗粒物。分析岩石1和岩石2实验后的变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判断的依据是 、 等。比较用大小不同的力摩擦岩石,小刚发现 ,由此,推测自然界中环境下,岩石磨蚀更严重。(6)小刚在参观雅丹地貌时,还发现同一块岩石磨蚀作用最严重的部分是(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各不相同26.五年级某小组在探究降雨给地表带来变化的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洒水模拟的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小组在探究降雨给地表带来变化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时( )。A. 植物 B. 雨量大小 C.土地坡度 D. 降雨量高度(3)本次模拟实验中, 是侵蚀的开始。A.水刚喷出来 B.喷出的水降落到“地表”上C.喷出的水带走泥沙 D.喷出的水汇聚一起流下去(4)本次实验“降水”过程中,这一小组不用重点观察的是( )。A.“地表”径流的走向 B.“地表”径流的浑浊程度C.统计降雨量的多少 D.“地表”被带走的颗粒大小(5)实验时,用盆接着留下的径流,会发现( )最先沉积下来。A. 大石子 B. 小石子 C.大颗粒泥沙 D. 小颗粒泥沙(6)实验结束后,发现②号地表上留下较深的沟谷,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 D.重力的搬运作用(7)同学们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黄土高原的图片,这种地貌是由于土地坡度很 ,致使降雨形成的水流速度很 ,带走了很多 而形成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卷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岩浆岩 沉积岩 岩浆岩2.山地 丘陵 风力 水力 (本题答案多样,合理即可)3.岩浆 地幔4.沉积二、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5 6 7 8 9 10 11D B D B B A D12 13 14 15 16 17 18B C A C D C D19 20 21 22 23 24C C B C C C三、探究题(共50分,每空2分)25. ⑤ ② ④ ② ③26.暑期父母带着小刚去西北旅游,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让小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请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1)D (2)A(3)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有影响码?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4)A(5)风卷起的沙子刮过岩石,会使岩石改变模样。桌面有岩石上掉落的沙粒、岩石尖角变圆(合理即可)用力越大,岩石被磨蚀严重风力越大(4)C.24.(1)降雨(2)C (3)B (4)C (5)C(6) A (7)大 快 土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