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本课分析《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1课。本课主 要讲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 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孙中山 先后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本课有两个子目,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两者具有因果关系,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尤其是思想的转变,促使他朝着民主革命的方向努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对学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孙中山的有关 史实已有一定的认知。因此需要培养的是历史信息的提炼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概括历史的脉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 作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2.认识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讲述孙中山和革命志士们的革命活动。3.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 定立场。教学重点同盟会、三民主义。教学难点同盟会、三民主义。 1. 同盟会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可设计表格。从组织基础,目的、时间、地点、创建者、纲领、刊 物、性质、意义等方面阐述,同时应指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人 民的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2. 三民主义明确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与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 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课前准备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好教案、学案及相应的教学课件。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案中“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部分);有条件的可以观看与孙中 山有关的视频。教学方法1.分析法:通过有关史实分析得出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2.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从而正确认识革命派。3. 自主研习法、小组合作、讲授法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时政导入]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伟大人物的历程。(设计意图:渗透时事政治,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怀与正确的人生观。)二、讲授新课第一目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有关他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结合教材第38页人物扫描来 认识一下他吧。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孙中山。(其余部分学生阅读后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孙中山终生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设计意图:导出本节课的核心人物,同时让学生对其有个大体认识。) [展示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 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断之政为 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 除专制,实行共和。”-摘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变化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让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学生2: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教师总结]孙中山的两个转变:一 是弃医从政,二是从改革走向革命,上书李鸿章遭到拒 绝,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转折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能与时俱进。(设计意图:认识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过程,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湖流相 符合。)[教师拓展]上书李鸿章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在于投石问路:“冀万乘之尊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把改革寄托 在“或一”的希望上。可是,李鸿章“藉辞军务匆忙,拒绝延见”。目的未能达到,孙中山 “怃然长叹”,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欲救国,需另谋 他途。[教师点拨]维新派(改良派)与革命派都主张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体制, 维新派主张用和平改良的方式,幻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专制制度;革命派主张用武 装暴动的方式,坚持自下而上的革命,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问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9 页内容,归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学生2:1895年联络革命党人准备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教师总结]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继成立兴中会后,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结果失败,陆皓东等人被 捕牺牲,孙中山在日本获知陆皓东死难之事,万分悲痛,赞誉陆皓东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 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师过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作准备,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思 想得到广泛传播。第二目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提出问题]自主研习:阅读教材第39到第40页有关内容,说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 情况。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学生2:兴办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等。[提出问题]他们这些活动有何共同之处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都是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总结]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更多人理解革命;宣传民族民主革命著作的流行,激励更 多人投身革命事业;更多革命团体的出现,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凝聚一切分散的革命力量,同盟会应运而生。[展示材料]材料一广州起义(1895)失败后,孙中山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 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咀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 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材料二惟庚子(1900)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 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摘自孙中山《建国方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根据所学说说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朝政腐败,人民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学生2: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教师总结]同盟会成立的背景:(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5)时代要求: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了解这一时期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一种思 潮。)[提出问题]自主研习:同盟会成立的概况是怎样的 阅读教材第40页第2段,完成下列 表格。时间地点目 的纲领领导机构性质意义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时间 1905年地点 日本东京目 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机构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 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 运动的发展[教师总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民报》为机 关报、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整理教材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提出问题]什么是三民主义 它与同盟会革命纲领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民族”、“民权”、“民生”。学生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展示图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前提)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产阶级土地纲领)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民生创立民国)2. 民权主义中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这个“民国”与之前的国家体制有什么不同 3.“平均地权”有利于争取哪个阶级支持革命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明确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学生2:主张创立民国,实行总统制而非帝制,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都由国民选举产 生。学生3:农民阶级。[教师总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潮 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理想的体现,由于时代限 制的原因,三民主义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作为一种相对前人来说更具有科学性,可操 作性的革命理论来说,它为世人描绘了一幅革命后的宏美蓝图,这是非常难得的.(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增养学生“奥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意识,)课堂小结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 活动。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一生从事革 命活动,他不怕困难和失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板书设计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2.孙中山上书:转变3. 成立兴中会:时间、地点、宗旨4. 广州起义:失败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著书:人物、代表作品、观点(2)成立团体:华兴会、光复会2. 同盟会的建立及纲领:背景、时间、地点、纲领、报刊、性质、影响3. 三民主义:内容、地位教 学 反 思通过补充适当的材料、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纲领等细节。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解读三民主义的内涵,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在讲述孙中山早期的革 命活动时,注意补充孙中山所处时代的背景和孙中山的经历。备课资料伟人眼中的孙中山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 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 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 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 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 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朱德: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草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国难 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 变化不断进步,由早期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发展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发展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 是在前进的。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 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邓小平:将孙中山的体大历史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江泽民:在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就指出:“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 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 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胡锦涛: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 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 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 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习近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鸦片战争以 后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封建统治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 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