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学习成就梦想》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学习成就梦想》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学习成就梦想》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2.道德素养: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智慧。 3.法治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助力实现中国梦。 4.健全人格: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责任意识:读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教学 重点 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 难点 学习的意义和如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生活观察”: 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我们就会落伍 每个人的世界就像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我们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思考:结合上述观点,学习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对你实现梦想有什么帮助?
授新课 探究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 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你的答案是什么 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同年10月,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周恩来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 周恩来先后十多部新剧的编导和演出。由他出演剧中女主角的《一元钱》演出后,在天津轰动一时,并到北京青年会公演。(历史背景:男女少年不能同校上学,更不能同台演出。) 周恩来主编《敬业》会刊:曾发表了大量的时事、评论、小说诗歌、译作等。此外还有一篇名为《巾帼英雄》的小说,写到一半后(1914)断更。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敬业乐群会”还经常召开时事座谈会,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 “敬业乐群会”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据当年校刊报道,周恩来表演的趣语是最受欢迎的保留节目,常常使大家捧腹大笑。 “敬业乐群会”由周恩来出面组织(1915)会员参观团,到天津的水产学校、高等工业学校及几所小学参观。参观后,就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敬业乐群会”这个平台上,周恩来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得到了初步的显示和全面的锻炼,为他若干年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考:小组讨论这是不是“学习”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提示:①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②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③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④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探究二:为中国之明天而革命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怀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抵达日本。 1918年3月4日至6日,周恩来投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共考日语、数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化学、博物8科,还进行了口试。因日文成绩不好,他未被录取。 又1918年7月,周恩来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因日文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周恩来在日记中提到,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决心来学习。 小组合作:请你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为周恩来同学拟定学习计划! 1918,跟周恩来同时报考高师的张鸿诰被录取了该校物理,但张鸿诰却另有想法,希望进第一高等学校,他的愿望是学工科。 “你不能只顾一时的得失(高师免学费),动摇多年的志愿,”周恩来说,“应该根据国家的需要与个人在哪—方面能发挥更大作用来决定取舍。” 张鸿诰:“对,我不能去学自己所不愿学的东西。” 思考:“对,我不能去学自己所不愿学的东西。”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 追寻周恩来的留日印迹 这以后几个星期,周恩来集中精力投入入学考试。没有被录取。这对他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精神上并没有沮丧较能平静地对待. 尽管未能考取,但经历了这番考试,题目也知道怎么出怎么答了,有了这种经验,7月间再考心里觉得有点门路了 虽然为这次考试忙了许多天,也不算白费劲,之后他定了计划:每天读书13小时半,休息和其他事3小时半,睡眠7小时。 思考: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提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周恩来当时居住在神田神保町(日本最大书店街)附近。这里是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聚会之地,他们举行集会编辑革命刊物,探索救国之道。他曾在这里站着读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恩来阅读了日本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的作品。 思考:除了在课上进行学习,我们还应该怎么做? 提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大课堂去读好“无字之书”,获得更多的启迪。 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最终促使周恩来放弃在日本的学业回到祖国。在回国前,周恩来前往京都郊外的岚山公园游览,写下了著名的《雨中岚山》。 思考:周恩来为什么愿意放弃学业回归祖国? 提示:我们应学以致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探究三:为中国梦实现而奋斗 1919年9月25日,周恩为进—步探求救国真理,决定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英国留学考察。希望到欧洲寻求救国之道的周恩来,目之所及却是战后社会的凋敝和萧条。 “我平生最烦急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周恩来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学习给周恩来带来了哪些改变,对他实现梦想有什么帮助 提示: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②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能力,增长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十里长街送总理 ·1919年 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是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 赴欧勤工俭学。 ·1921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创建人之一。 ·1927年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1949年 担任政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长 ·1954年 任国务院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次年,出席万隆会议。 ·1975年 病重期间,重申要在本世纪未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976年 1月8日,在北京逝世。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提示: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应学以致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启示我们( ) ①学习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③学习让我们获得成长,为幸福生活奠基 ④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阅读( ) 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②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③是爱护身体的重要途径 ④促进个人不断成长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了青少年阅读、数字阅读、阅读与乡村振兴、图书馆全民阅读等一系列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活动。这有利于( )①感受书香魅力,激发阅读热情 ②培育爱读书、善读书的好风尚 ③让图书成为畅销书,活跃市场 ④让青少年丰富知识,成为专家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期,学校课程较多,他专注于哲学、史地、文学等,注重自学,精心安排学习计划,读书不倦。毛泽东的求学故事诠释了( )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B.参加社会实践能代替书本知识学习 C.学习需要与他人密切地配合 D.要学会坦然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