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及作用?
★2.社会规则的含义、分类与作用?
复习巩固
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③作用: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层面)
B、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个人层面)
①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类型:道德、纪律、法律、风俗等
③作用:A、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内容。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I换脸,请别触碰法律红线
你如何看待“AI换脸术”的行为?
各种各样的“AI换脸术”正在网上流行,同一个视频,但主角面孔却可不断换新——普通人的脸可换成明星脸,女明星的脸也可换成男明星......。对不少人来说,耽溺于这种“AI(人工智能)换脸术”只是一种为了活跃生活的恶搞。但需提醒的是,如果这种恶搞过了头,就会触碰法律红线。
日前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对“AI换脸”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范,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这意味着,今后在网上玩 AI换脸术的网友,如果要使用他人的肖像,一般来说需征得他人同意,否则就有侵犯肖像权之嫌。一旦肖像主人提起诉讼,即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在智能化时代强调法治精神,以法厘清权益和是非界线,不仅必要,亦是现实所需。即便是善意的“恶搞”,亦需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人格。无论网络如何智能化,法律底线绝不可逾越。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单击此处
添加文档标题
单击此处
添加文档标题



3.2遵守规则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22-26页的内容,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提出问题
课堂预习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P27-P28)
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P29)
3、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
5、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P31)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01
9月12日自全红婵回到老家后,家门口日夜有众人围集,不少网友持续发布全红婵家附近的视频。因家门口围集人群过多,全红婵和家人至围栏处和大家打招呼,让粉丝们明天再来,“小声一点小声一点,回去吧,明天再来。回去吧,太吵了。我们要休息了”。还有网友反映全红婵回家乡探亲后遭无人机航拍。
人们喜欢全红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分场合、时间、地点的过度追捧,确实也会给她和家人、给她的生活带来困扰。对于这类缺乏边界感的追星行为,要保持警惕。这等蹭流量行为严重影响了全红婵和家人及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已涉嫌违法。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影响他人及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场所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同时,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隐私权。
logo
要说奥运会当中谁是中国队最“红”的那个人,那一定非全红婵莫属。 很多“婵粉”纷纷来到她家打卡或进行直播,有粉丝认为:我们来这打卡是对奥运冠军的崇拜,没有法律规定直播的时间,我们有直播的自由。你认同这个自由吗?为什么?
粉丝有打卡直播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以不损害全红婵和家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前提。
围观者长时间拍摄和直播,此类蹭流量行为严重损害了全红婵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自由的边界)
自由≠随心所欲
自由的边界
(规则)
道德
纪律
法律
尊老爱幼,孝亲敬长
尊重老师,见义勇为
不迟到、不早退
不旷课,不旷工
不闯红灯,礼让行人
不吸毒品,不打架斗殴
两个“不得损害”
(自由的要求)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然,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我们制定规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己的自由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文明礼让行人
排队买票
有序上下楼梯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社 会 规 则
自 由
受 约 束
保 障
有人认为:“有规则就没有自由,建立规则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你怎么看?
一、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知识小结
自觉遵守规则
02
上课认真听讲
晚修遵守纪律
教室按时保洁
宿舍整齐按时作息
结合自身思考
思考:你做到遵守规则了吗?谈谈你能做到或者没做到的原因。
17
班主任的凝视
文明班级
文明住校生
宿舍管理
18
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他律
严于律己,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为等自我约束——自律
敬畏
规则
自觉认真听课
自觉认真值日
他律
自律
必要的,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思,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自我约束
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两种约束机制
慎独
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闯红灯者的观点?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
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
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探究与分享
这些观点都是对规则缺乏敬畏。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讲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内心
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化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行动
遵守规则
二、如何做到遵守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知识小结
维护与改进规则
03
面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 身:
规劝别人:
反映情况或建言献策
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注意技巧:“有礼”“有理”“有节”
如何维护规则
A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礼”
C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应情况。
有“节”
B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理”
劝导的技巧
有礼貌以示尊重,讲道理以理服人,适可而止以保护自己
同学们,社会规则制订好了以后,是不是一成不变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香港国安法、民法典的制定说明什么?
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这说明什么?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截止目前我国废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些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同时废止,原因是它们的内容在民法典中已得到涵盖,遵循新法取代旧法的原则。
旧: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新: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
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
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对比:
知识运用——改进规则
1957年提出控制人口
2016年全面二孩
2021年8月20日
“三孩”生育政策
正式入法
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2001年底
“双独二胎”政策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
这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及生育政策的调整说明什么?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规则缺位
需要制定新规则
原有规则
不合理
需要废除
原有规则
不适应新变化
需要调整和完善



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如何积极改进规则?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