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原文意思是地有升有降,日有长有短。地面虽然凝聚了不散的物象,但是阴阳两气运动其中,上升下降
不会停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强调一切理念源于气:③强调太虚不能没有气,万物皆由气聚合,
均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人选。②的意思是气能够有变化,是因为“理”的主宰:④强调天意,均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
2.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新时代之治,为发展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④人选。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①不选;“实践创新”说法错误,③不选
3.A“内卷”作为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这表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有什
么样的意识内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没有被反映者”的问题,③不选。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
4,A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入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不能改造规律,②错误。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标,说法绝对,④不选。
5.B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相互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为事物的联系,②不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
物都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③错误。
6.B中国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实现现代化,这告诉我们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①④人选。“立足局部发
展”说法错误,应树立全局观念,②不选;“立足人的能动性”说法错误,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
点和条件为转移,③不选。
7.D中国的发展从“新常态”到“高质量发展”…说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入选。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不一定会促进事物的发展,A不选;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
律和趋势,但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B不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物才具
有远大发展前途,C不选。
8.D图②“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和图④“瞎子上山看景致”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D入选。图①体现了矛
盾的转化;图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③不选。
9.A“离真相就越近”寓意认识的发展,意味若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②入选。亲身实践得来
的知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③不选;实践决定认识,④不选
10.C一些美西方媒体出于意识形态偏见,罔顾现实,诬称“中国遭遇生物灾难”,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且
自欺欺人,对客观存在进行歪曲反映,②④入选。其理具有条件性,①不选: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并不意
味着追求其理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谬误,③不选。
11,A由元宇宙的未来引发的不同意见说明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角度有关,角度
不同可能会导致结论不同:受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会有所不同,①③人选。实
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不选:材料未涉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④不选。
12.D材料中某县居民从随意扔放垃圾,后来将垃圾投至垃圾桶,到现在进行垃圾分类,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
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④入选。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①
不选;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③不选。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T-110B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姜晓阳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必修4第一课至第七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子正蒙》中记载:“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
也。”与该观点属于同一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①万理皆出于气,恐空独位之理②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
能不聚而为万物④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思想,是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
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关于这一思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②以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新时代
之问,开创新时代之治③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集体智慧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④为发展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就会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
式,网络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内卷”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②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③没有被
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④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
展”,要求“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正是因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分析新时代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我们才能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深入把握规律、积
极运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第1页(共6页)】
25-T-1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