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4一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地理·答案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A2.D3.C4.B5.C6.A7.B8.A9.C10.D11.B12.B13.D14.D15.B16.(14分)(1)夏季。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南风势力增强。(6分)(2)长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西南风,部分西南风绕过长山山脉的南端,在甲海域集聚,形成强风区。(4分)(3)该海域风力较大,沿岸形成上升流,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海域上方空气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少。(4分)17.(12分)(1)暴雨、洪涝、冰雹。夏季大气低层温度较高,水汽充足,东北冷涡带来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引发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6分)】(2)东北冷涡较强时,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与低层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在梅雨区北缘交汇,有利于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形成不稳定层结,气流上升,梅雨量偏多。(6分)18.(16分)(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多,水温高,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动,受陆地阻挡,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西太平洋海域,提高水温。(4分)(2)叶绿素高浓度海域靠近陆地,陆地径流带来丰富营养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纬度低,水温较高,浮游植物生长快,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至海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6分)(3)厄尔尼诺发生时,西风增强导致赤道逆流增强,海区西部的上升流增强,营养盐密度增大,输送距离更远导致该海区表面叶绿素浓度较常年显著增加。(6分)19.(13分)(1)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温升高,大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增大。(7分)(2)趋势含沙量增加。原因全球变暖,冰川、冻土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泥沙来源增加,冰川融化量和降雨量增加使径流量增大,侵蚀加剧,河流输沙量增加。(6分)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 ·齐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地 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带领蜀军向南撤退,为防止魏军追击,在木门道布置预警瞭望哨和伏击地点, 重创魏军。图1示意木门道周边地形。据此完成1~2题。图 11.蜀军选取的伏击地点最可能位于A.① B.②C.③ D.④2.蜀军布置的预警瞭望哨最可能位于A.① B.②C.③ D.④石家庄(38.5°N,114.5°E) 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研究,图2是该社团 某天拍摄的安装在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图片,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太阳能热水器真 空集热管上。据此完成3~4题。图23.该日A.太阳直射南半球 B.石家庄日出东南C.石家庄昼长夜短 D.太阳直射点北移4.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该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温最高的月份可能是A.2月 B.5月C.6月 D.10月图3示意某区域某年3月10日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该日有锋面系统形成,影响范围较大。据此完成 5~6题。图35.图示锋面系统A.①为冷锋,②为暖锋,③为冷锋 B.①为冷锋,②为准静止锋,③为冷锋C.① 为冷锋,②为冷锋,③为暖锋 D.① 为冷锋,②为准静止锋,③为暖锋6.锋面系统①和②的成因分别是A.反气旋内冷空气南下,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 B.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C.气旋内冷空气南下,反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 D.反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反气旋内冷暖空气交汇龙卷风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小尺度空气涡旋,江苏省是我国龙卷风发生较多的地 区。图4示意我国龙卷风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据此完成7~8题。图47.江苏省龙卷风多发生在A.春季的上午 B.夏季的午后C.秋季的傍晚 D.冬季的清晨8.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省①位于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 ②南北跨度较大 ③地势低平,对气流阻挡较弱 ④纬度低,热量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图5示意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昆明准静止锋并非“静止”,而是常在某一位置 附近摆动,具有“昼伏夜出”(昼伏即东退,夜出即西进)的特点。据此完成9~10题。图59.异常年份昆明准静止锋位于哀牢山西南附近的主要原因是A. 哀牢山气温较高 B.乌蒙山脉阻挡作用较弱C. 冬季风势力较强 D. 西南暖气团的湿度较大10.影响昆明准静止锋“昼伏夜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表植被 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辫状河流是由多个不规则沙洲分割而形成的浅水多汊道系统。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地区的辫状河流 发育受宽窄相间的河谷影响,窄谷在上游宽谷中辫状河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汛期,河道冲刷以横向变 形为主,使辫状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平面状态(见图6)。据此完成11~13题。图611.长江源地区辫状河流发育规模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 冬季12.汛期长江源辫状河道以横向变形为主,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形平坦,下蚀作用强 B. 冻土层厚,下蚀作用弱C.植被稀疏,侧蚀作用强 D.土壤紧实,侧蚀作用弱13.窄谷在长江源区辫状河流发育中的主要作用有①改变上游宽谷辫状河型②利于宽谷段泥沙下泄③维持上游宽谷辫状河型④阻止宽谷段泥沙下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陕蒙交界处(见图7),当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晚更新世早期当地还 是秃尾河上游一个河谷盆地,后演变为沼泽湿地。20世纪20—70年代,红碱淖逐渐形成我国最大的沙漠 淡水湖泊。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面水位急剧下降。据此完成14~15题。图714.红碱淖由河谷盆地演变为沼泽湿地,最可能的原因是A.地势低洼 B. 冰川融化 C.径流增多 D.河道受阻15.20世纪20—70年代,红碱淖为淡水湖泊,主要是因为①形成时间短 ②蒸发强度小 ③径流流出多 ④大气降水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中南半岛上的中尺度地形对南海气候影响较大。图8示意某季节南海及附近海域风场分布,该季 节甲海域风力较大、降水较少。图8(1)指出图示海域风场形成的季节,并分析成因。(6分)(2)说明该季节甲海域风力较大的原因。(4分)(3)分析该季节甲海域降水较少的原因。(4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东北冷涡是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及其附近的高空冷性低压涡旋,一年四季都会出现。东北冷涡发 生时,当低层有加热时(如暖平流、太阳辐射)会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产生各种异常天气,灾害多发。 持续性的东北冷涡活动既影响东北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月平均气温,也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量偏多(见图9)。图9(1)指出东北冷涡在夏季可能给东北地区带来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原因。(6分)(2)分析东北冷涡较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量偏多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水温最高的海域,被称为“西太平洋暖池”,图10示意该海域的地理位置及研究区位置。图10(1)简述“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原因。(4分)材料二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深海营养物质丰富,海域表面为典型贫营养水体。图11示意正常年份研究 区内(见图10)海域表面叶绿素浓度(指示浮游植物密度)分布。图 1 1(2)说明图示海域表面叶绿素浓度高值区的成因。(6分)材料三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时,伴随西风增强,“西太平洋暖池”西部海域表面叶绿素浓度分布较常年异常(见图12)。图12(3)从洋流角度,阐释该海域表面叶绿素浓度分布异常的原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青藏高原被誉为“高原水塔”“亚洲水塔”(见图13)。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以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平均值2倍的幅度快速升温,使得“亚洲水塔”整体失衡失稳,影响区域内河流的径流量、含沙量。图13(1)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大部分河流径流量的影响。(7分)(2)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推测青藏高原河源区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docx 高三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