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 认识生命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 认识生命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认识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生命》为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 命》中的内容,本单元由“生命可贵”“守护生命安全”以及“保持身心健康” 三课组成,旨在带领学生从课堂出发感知到生命的价值并养成珍惜生命的良好品 质。《认识生命》则是《生命可贵》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单元极具深度 和启发性的一课在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层面发挥着重要意义。教材中为学生 列举了诸多的讨论内容,如关于生命中的重要仪式、“我”与奶奶的故事等,使 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
均处于适应期,因而开展教学时应放慢脚步并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 命。同时,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及以往几单元的学习已经明确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提升并为课堂教 学奠定了基础。另外,小学道法课程中围绕着“生命”主题进行了简要阐述,使 学生初步掌握珍惜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课堂教学则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 印象,从而达到推动其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个体生命与社会、 他人之间的联系。
道德素养:加深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并养成热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法治观念:能够做到珍惜自我生命,关怀、善待他人生命。
健全人格:对于生命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理解,能够养成关怀、善待他人 生命的良好品质。
责任意识:体会到生命道德价值,能够履行自身的责任、使命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发展自身核心素养,树立珍爱 生命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认知等对于生命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其能 力等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生命的认识并不明确。步入初中后,学生应更进一步 地明确什么是生命、生命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进而能够为其正确形成生命观奠 定基础。基于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 围绕着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等开展交流与探讨,并使其在逐步深入、逐步分析的 基础上明确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其中所传递的价值思想,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学习 效果、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流程
1. 课堂导入,初步引发学生思考
PPT展示图片:生命中重要的仪式。
师:以上四张图片代表了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 要的时刻,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仪式。那么生命中重要的仪式还 有什么呢 我们举行这些仪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从这些仪式中你们收获了怎 样的感悟呢
生1:结婚、生子,这些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时刻,也需要一些仪式来记录这
些时刻!
生2:记录生活!
生3:记录生命的意义!
生4:能留下回忆,同时也可以感知生命中有意义的时刻! ……
师:大家所阐述的答案均有一定的道理,而举行这些仪式的目的即在于证明 生命的存在。生命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是大自然的奇迹,可以使我们感受 这大千世界的魅力、体验这生活的多姿多彩。那么关于生命,你们有什么理解呢 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认识生命吧!
教师板书:生命可贵——认识生命、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以图片引领来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帮助教 师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并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课堂导入的 开展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实践中。
2. 课堂讨论,逐步加深自身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拥有生命、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立存在的个体,那么我们 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是如何阐述的吧!
教师展示教材中三位同学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着自身的不同之处开展 讨论。
生1: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啊!就像我大家说我唱歌好听,但是我画画就不 好。
生2:对!我的声音和同学的、老师的声音都不一样! 生3:我们和教材中的三个人一样都是与众不同的!
师:通过大家的分享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大家,看来大家的身上有着诸多 与众不同之处。诚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的 容貌、声音、天赋等都有着不同,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同样的,我
们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长处,在未来同样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条成长的 道路一去不复返,而我们应该切实做到珍惜每一天。
教师板书: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 教师PPT展示案例。
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生1:需要珍惜生命吧!
生2:对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
师:通过这则案例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我们无 法抵抗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能够得到生命,并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内 作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生命的意义!
教师板书:生命是有限的。
师:这一则材料仅仅告诉了我们生命是有限的吗 难道没有其他的含义吗 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师:诚然,我们的生命是代代延续的。我们个体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只要生 命可以得到延续,每个人的生命就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而是“我们”的生命!
教师板书:生命是代代延续的。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讨论的平台,使其可 以在交流、讨论中逐步明确问题的答案,进而逐步加深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与认 识。
3. 课堂辩论,帮助学生充分内化
教师PPT展示教材中有关于孔子、马克思的论述。
学生围绕着为什么孔子、马克思的思想、精神会流传至今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生1:因为他们的思想、精神的影响很大。
生2: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体 现。所以他们的精神、思想才会流传至今!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的回答、想法点评。
师: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 对于这句话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围绕着问题开展辩论活动,逐步明确答案: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教师板书: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教师指向板书。
师: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有限的、是代代 延续的,而精神生命则是不断传承的。我们认识了生命、理解了生命,希望大家 在此基础上可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围绕着臧克家赞誉鲁迅的名言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 活动,使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自身对于生命的理 解与认识。同时,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氛围推向全新的高潮,使其在学习、探究 中得到提升、得到成长。
六、板书设计
生命可贵——认识生命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是独特的
生命是不可逆的 生命是有限的
生命是代代延续的
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七、教学反思
(一)优势
1.以教材为主要参考开展教学,并带领学生逐步深入、逐步掌握课堂学习内 容。
2.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其结合问题积极开展交流、讨论等活 动,使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3.发挥课堂活动的价值。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实发挥了课堂活动的价值,组织 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辩论、自主交流等活动中。活动的设置达到了活跃课堂氛 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得到更好地发 展。
(二)不足
1.缺乏知识的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未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 进行拓展延伸,因而导致课堂容量较小,并未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 眼界的目的。
2.忽视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科技的发展为道法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方向, 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仅仅停留于 PPT展示,并未切实发挥其 价值与意义。
3.活动设置过于频繁。课堂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等有 着重要意义,但频繁开展活动将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无法使其对于问题进行深 刻的思考、反思,这种行为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改进方法
1.积极开展拓展延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拓延伸内容,在有限的教学 时间内带领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
2.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教师充分发挥信息科技高效、便捷等方面的优势, 以信息科技为道法课堂赋能并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3.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教师应避免频繁设置课堂活动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
佳的问题,而是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发展情况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流程, 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