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的表现及作用,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懂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重点)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______。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______、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______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_。想一想:能不能说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________、思维方式,以及民族______、民族服饰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______程度。2.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______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______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______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判一判:有人认为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______,理解个性,既要______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议一议: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是意味着要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世界各国应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文化。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节日中浓浓的中国风?——文化具有民族性[情境]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这种庭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房屋的布局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紧密相连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踏青扫墓,和大陆亲友共同焚香祭祖,这血缘、情缘注定了大家都是中华儿女,都是血脉相承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任务1 独立思考: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节日浓浓的中国风说明文化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世界性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文化具有个性)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具有共性)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议题2:如何认识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文化具有多样性[情境1]中国传统建筑并没有严格的流派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西方建筑是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构成理念建筑成的一种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西方建筑手法简洁,纯净,线条组合精致,层次感丰富,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西方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洛可可浪漫主义、(新)古典、巴洛克风格等。任务1 独立思考:中西方建筑差异说明了文化具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只有一种建筑风格,那是不可想象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任务2 小组合作:结合情境,运用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民族性 多样性地位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表征丰富程度形成 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作用 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辩证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考向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1 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2 (2022·浙江1月选考)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3 (2022·湖南高考)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4 (2024上·芜湖高二统考期末)哈佛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办公室里面挂着一幅画。他经常叫学生看这幅画,问这是什么画?中国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往往会说这是一幅关于森林的画,森林里面站着一匹白马,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却常说这是关于马的画,马站在森林里面。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 )①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②中西方文化差异彰显各自独特魅力和价值③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④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的表现及作用,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懂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重点)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想一想:能不能说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提示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不是决定作用。3.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2.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判一判:有人认为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 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议一议: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是意味着要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提示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指的是总体认同,不排斥“去其糟粕”的可能。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纠正: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纠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3.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纠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4.世界各国应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文化。纠正: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纠正:错在“同步发展”,不可能实现同步发展。议题1: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节日中浓浓的中国风?——文化具有民族性[情境]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这种庭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房屋的布局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紧密相连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踏青扫墓,和大陆亲友共同焚香祭祖,这血缘、情缘注定了大家都是中华儿女,都是血脉相承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任务1 独立思考: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节日浓浓的中国风说明文化有什么特征?提示 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节日浓浓的中国风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提示 老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说明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也充分说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归纳提升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世界性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即文化具有个性)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具有共性)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议题2:如何认识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文化具有多样性[情境1]中国传统建筑并没有严格的流派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西方建筑是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构成理念建筑成的一种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西方建筑手法简洁,纯净,线条组合精致,层次感丰富,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西方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洛可可浪漫主义、(新)古典、巴洛克风格等。任务1 独立思考:中西方建筑差异说明了文化具有什么特征?提示 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多样性。[情境2]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只有一种建筑风格,那是不可想象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任务2 小组合作:结合情境,运用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因。提示 (1)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所以要“美人之美”。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要“美美与共”。(2)之所以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归纳提升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民族性 多样性地位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表征丰富程度形成 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作用 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辩证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考向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1 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材料表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强调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与题意不符。例2 (2022·浙江1月选考)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考向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3 (2022·湖南高考)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例4 (2024上·芜湖高二统考期末)哈佛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办公室里面挂着一幅画。他经常叫学生看这幅画,问这是什么画?中国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往往会说这是一幅关于森林的画,森林里面站着一匹白马,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却常说这是关于马的画,马站在森林里面。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 )①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②中西方文化差异彰显各自独特魅力和价值③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④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文化的民族性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③排除。达标检测 [分值:50分]一、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题组一 文化的民族性1.下图是成都大运会的会徽。它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了天府文化象征元素之一的“太阳神鸟”,由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对应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这一设计( )①是人们实践创造的成果,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②体现中华文化独特性,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③表明文化不仅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是人们实践创造的成果,对应成都大运会的办赛理念,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不符合题意。成都大运会的会徽包含中华文化的元素,也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可见,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④排除。2.山东一位教师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感受着古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这表明( )①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并在生活中享用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古诗词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3.色彩本身是美好而奇妙的存在。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了“五色观”。而在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民心目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五行的正色,如果幸福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说明( )①探究文化基因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情感认同②颜色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③色彩文化蕴藏着中国民族不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沉淀④古人们对颜色的独特认知是现代色彩理论发展的源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审美情趣是会发生变化的,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现代色彩理论发展的源泉是实践,④错误。①②正确。4.追随《长安三万里》的脚步,从风光旖旎的江夏,行至盛世繁华的长安,从扬州的小桥流水,步入商丘的梁园遗址……时空变幻中,诗歌、舞蹈、书法、音乐、饮食、服饰,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华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是全世界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有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不是全世界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排除。5.民族文化的体现方式有精神层面,如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物质载体层面,如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服饰等。那么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民族节日 B.民族服饰C.思维方式 D.价值观答案 D解析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D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思维方式都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不是核心和灵魂,A、B、C不符合题意。6.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北京天坛、古罗马斗兽场、库库尔坎金字塔等,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 )A.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D.不断进步的象征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正确,B、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7.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④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 群山冈峦、江河湖水是自然风光,不是文化,②说法错误。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8.以下分别是第29届、30届、31届、32届的奥运会会徽。不同的奥运会承办国设计出不同的会徽,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要求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不可能交融④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题干中这四个会徽代表着不同国家的文化,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①④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但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繁荣的关系,②排除。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可以也应该相互交融,③错误。题组二 文化的多样性9.一边是古朴精巧的檀香扇、巧夺天工的苏绣,另一边则是憨态可掬的秘鲁羊驼手工艺品、匠心独运的意大利贝雕……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文化荟萃,令人目不暇接。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材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②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平台的发展③认同世界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④文化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平台对文化交流的作用,不是说明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平台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10.2023年8月24日,中国和瑞士双方代表出席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签署返还协议,中国从瑞士接收5件文物艺术品,它们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说明( )①加强文物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保护文化遗产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11.“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深化的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一带一路”不能跨越不同文明差异②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③多样的文明蕴含于“一带一路”所汇集的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之中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客观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既有本民族的风采,也有其他民族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多样的文明蕴含于“一带一路”所汇集的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客观规律,③④符合题意。12.谈到古埃及,人们会想起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卢克索神庙等;谈到古巴比伦,人们会想起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度等;谈到古印度,人们会想起《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还有建筑和雕刻艺术;谈到中国,人们会想起四大发明、青铜器、长城、甲骨文等。这告诉我们( )①各个国家的文化完全不同②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志不同③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④各种古文化都持续地传承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谈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中国,人们会想起不同的文化。这告诉我们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志不同,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②③正确。各个国家的文化既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①说法错误。这些古文化有的还在传承,有的已经消失,④错误。1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不断加速,而且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从更大范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于( )①助推和引领了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②保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③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认同本民族文化,求同存异④消除了不同治理理念和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与隔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题干强调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③是措施,不符合题意。“消除了不同治理理念和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与隔阂”与现实不符,④错误。14.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3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四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中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各国致力于推动茶文化相互认同,以实现融合发展②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③世界各国的文化渐趋同一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答案 C解析 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有利于增强世界各国对茶文化的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认同。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渐趋同一,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在杭州举办,其会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2018年1月,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面向海内外征集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部分欧美国家设计爱好者及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应征作品4 263件。通过多方专业评审,最终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的设计作品“潮涌”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会徽设计方案,并得到中国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同意和允准。“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有人认为,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价值,我们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请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答案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会徽中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等元素充分体现文化具有民族性,我们要坚守民族文化。(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亚运会会徽所反映的江南人文意蕴、体育竞技、杭州城市特色、亚奥理事会是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充分体现,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亚运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共36张PPT)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时1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1.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的表现及作用,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懂得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重点)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 。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 、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 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标识生活创造力精神根基想一想能不能说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提示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不是决定作用。3.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以及民族 、民族服饰等方面。生产方式节日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程度。2.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 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经济内在必然判一判有人认为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 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理解个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差异认同尊重议一议认同本民族文化,是不是意味着要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提示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指的是总体认同,不排斥“去其糟粕”的可能。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纠正: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纠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3.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纠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4.世界各国应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文化。纠正: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纠正:错在“同步发展”,不可能实现同步发展。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节日中浓浓的中国风?——文化具有民族性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这种庭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房屋的布局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紧密相连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踏青扫墓,和大陆亲友共同焚香祭祖,这血缘、情缘注定了大家都是中华儿女,都是血脉相承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情境任务1 独立思考: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节日浓浓的中国风说明文化有什么特征?提示 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节日浓浓的中国风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分析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提示 老北京的四合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说明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量台湾同胞返乡寻根,也充分说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世界性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即文化具有个性)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具有共性)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世界性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建筑并没有严格的流派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议题2:如何认识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文化具有多样性情境1西方建筑是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构成理念建筑成的一种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西方建筑手法简洁,纯净,线条组合精致,层次感丰富,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西方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洛可可浪漫主义、(新)古典、巴洛克风格等。任务1 独立思考:中西方建筑差异说明了文化具有什么特征?提示 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多样性。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只有一种建筑风格,那是不可想象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情境2任务2 小组合作:结合情境,运用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因。提示 (1)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所以要“美人之美”。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要“美美与共”。(2)之所以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民族性 多样性地位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表征丰富程度形成 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 民族性 多样性作用 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辩证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返回知识小结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考向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1 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材料表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强调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与题意不符。例2 (2022·浙江1月选考)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例3 (2022·湖南高考)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例4 (2024上·芜湖高二统考期末)哈佛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办公室里面挂着一幅画。他经常叫学生看这幅画,问这是什么画?中国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往往会说这是一幅关于森林的画,森林里面站着一匹白马,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却常说这是关于马的画,马站在森林里面。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①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②中西方文化差异彰显各自独特魅力和价值③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④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文化的民族性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③排除。返回第三单元 第八课 达标检测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分值:50分)一、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题组一 文化的民族性1.如图是成都大运会的会徽。它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了天府文化象征元素之一的“太阳神鸟”,由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对应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这一设计( )①是人们实践创造的成果,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②体现中华文化独特性,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③表明文化不仅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山东一位教师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感受着古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这表明( )①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并在生活中享用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古诗词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色彩本身是美好而奇妙的存在。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了“五色观”。而在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民心目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五行的正色,如果幸福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说明( )①探究文化基因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情感认同②颜色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③色彩文化蕴藏着中国民族不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沉淀④古人们对颜色的独特认知是现代色彩理论发展的源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追随《长安三万里》的脚步,从风光旖旎的江夏,行至盛世繁华的长安,从扬州的小桥流水,步入商丘的梁园遗址……时空变幻中,诗歌、舞蹈、书法、音乐、饮食、服饰,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华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是全世界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有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民族文化的体现方式有精神层面,如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物质载体层面,如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服饰等。那么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民族节日 B.民族服饰C.思维方式 D.价值观6.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北京天坛、古罗马斗兽场、库库尔坎金字塔等,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 )A.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D.不断进步的象征7.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④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8.以下分别是第29届、30届、31届、32届的奥运会会徽。不同的奥运会承办国设计出不同的会徽,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要求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不可能交融④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题组二 文化的多样性9.一边是古朴精巧的檀香扇、巧夺天工的苏绣,另一边则是憨态可掬的秘鲁羊驼手工艺品、匠心独运的意大利贝雕……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文化荟萃,令人目不暇接。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材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②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平台的发展③认同世界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④文化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年8月24日,中国和瑞士双方代表出席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签署返还协议,中国从瑞士接收5件文物艺术品,它们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说明( )①加强文物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保护文化遗产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深化的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一带一路”不能跨越不同文明差异②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③多样的文明蕴含于“一带一路”所汇集的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之中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客观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谈到古埃及,人们会想起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卢克索神庙等;谈到古巴比伦,人们会想起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度等;谈到古印度,人们会想起《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还有建筑和雕刻艺术;谈到中国,人们会想起四大发明、青铜器、长城、甲骨文等。这告诉我们( )①各个国家的文化完全不同②不同国家的文化标志不同③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④各种古文化都持续地传承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不断加速,而且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从更大范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于( )①助推和引领了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②保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③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认同本民族文化,求同存异④消除了不同治理理念和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与隔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3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四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中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各国致力于推动茶文化相互认同,以实现融合发展②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③世界各国的文化渐趋同一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在杭州举办,其会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2018年1月,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面向海内外征集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部分欧美国家设计爱好者及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应征作品4 263件。通过多方专业评审,最终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的设计作品“潮涌”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会徽设计方案,并得到中国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同意和允准。“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有人认为,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价值,我们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请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达标检测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B [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不符合题意。“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④排除。]2.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3.A [审美情趣是会发生变化的,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现代色彩理论发展的源泉是实践,④错误。①②正确。]4.B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不是全世界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排除。]5.D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D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思维方式都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不是核心和灵魂,A、B、C不符合题意。]6.A [材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正确,B、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7.A [群山冈峦、江河湖水是自然风光,不是文化,②说法错误。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8.C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但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繁荣的关系,②排除。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可以也应该相互交融,③错误。]9.B [材料强调文化平台对文化交流的作用,不是说明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平台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10.A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11.D [“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既有本民族的风采,也有其他民族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多样的文明蕴含于“一带一路”所汇集的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客观规律,③④符合题意。]12.C [各个国家的文化既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①说法错误。这些古文化有的还在传承,有的已经消失,④错误。]13.A [题干强调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③是措施,不符合题意。“消除了不同治理理念和文明形态之间的冲突与隔阂”与现实不符,④错误。]14.C [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有利于增强世界各国对茶文化的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认同。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渐趋同一,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15.(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会徽中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等元素充分体现文化具有民族性,我们要坚守民族文化。(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亚运会会徽所反映的江南人文意蕴、体育竞技、杭州城市特色、亚奥理事会是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充分体现,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亚运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ppt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达标检测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