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理解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明确文化交流的要求;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重点) 2.积极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构成了__________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______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______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判一判:有人认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求(1)坚持求同存异、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_____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想一想: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必要性(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______。(2)文化因______而多彩,文化因______而丰富。(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______。连一连:请将下列现象及分类连线对应起来。现象 分类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A.文化交流②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③冰墩墩、雪容融 B.文化交融④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2.重要性: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______,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______、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1.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1:杭州文博会如何让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情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杭州文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展示、贸易平台,可以说是一扇“世界之窗”。2023年11月23日,第十七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正式开幕。这一届文博会紧扣“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主题,以“WOW,杭州!”为口号,采取“线上+线下”“展览+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近年来杭州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突出成果,促进国际文化产业领域交流合作。2023年是杭州文博会连续举办的第17年。17年来,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有力地赋能了杭州文化建设,也为推动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 395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6.6%,成为杭州奋力打赢“经济翻身仗”的重要力量之一。任务1 独立思考:举办杭州文博会有何文化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小组讨论:应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1.加强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原因(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措施(1)立足民族实践,并且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凸显文化的民族性,增强文化的吸引力。(2)加强文化的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3)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照顾其他民族文化信仰与需求,把握文化的世界性。(4)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培养公民的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任务。(5)加强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融,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特别提醒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1)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性为单一性。(2)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3)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借鉴”。(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议题2:文化交融产品为何在文博会备受青睐?——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情境]第十七届杭州文博会正在成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大舞台,在这里,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互鉴而共荣,最终造福全人类。在巴西展位,有在南美销售火爆、产自深圳的“钢铁侠”背包;在伊朗展位,结合了波斯地毯和中国瓷器元素的产品引人注目……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在文博会上,我们看到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易、交融,一件件器物、一项项合作……不同文化在文博会竞相绽放光彩,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任务1 小组协商:结合情境材料谈一谈为什么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 小组讨论:请你为本次文博会拟定三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文化交流(量变) 文化交融(质变)区别 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另一个民族。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产生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联系 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②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考向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 )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②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代文化③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④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3 (2024上·南平高二统考期末)从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等联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文化教育领域赢得共建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多样性可以并存共生、取长补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1·江苏高考)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年,东来西往的僧侣、商人和军队在这里歇息、补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这里既有早期印度风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带有古希腊爱奥尼柱的建筑绘画。在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到鲜卑、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传来的各种乐器。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传播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理解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明确文化交流的要求;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重点) 2.积极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判一判:有人认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2.要求(1)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想一想: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吗?提示 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必要性(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连一连:请将下列现象及分类连线对应起来。现象 分类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A.文化交流②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③冰墩墩、雪容融 B.文化交融④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提示 ①__B__;②__A__;③__B__;④__A__。2.重要性: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1.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纠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纠正: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纠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纠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议题1:杭州文博会如何让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情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杭州文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展示、贸易平台,可以说是一扇“世界之窗”。2023年11月23日,第十七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正式开幕。这一届文博会紧扣“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主题,以“WOW,杭州!”为口号,采取“线上+线下”“展览+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近年来杭州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突出成果,促进国际文化产业领域交流合作。2023年是杭州文博会连续举办的第17年。17年来,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有力地赋能了杭州文化建设,也为推动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 395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6.6%,成为杭州奋力打赢“经济翻身仗”的重要力量之一。任务1 独立思考:举办杭州文博会有何文化意义?提示 (1)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有力地赋能了杭州文化建设,也为推动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说明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2)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任务2 小组讨论:应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提示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归纳提升1.加强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原因(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措施(1)立足民族实践,并且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凸显文化的民族性,增强文化的吸引力。(2)加强文化的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3)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照顾其他民族文化信仰与需求,把握文化的世界性。(4)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培养公民的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任务。(5)加强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融,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特别提醒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1)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性为单一性。(2)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3)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借鉴”。(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议题2:文化交融产品为何在文博会备受青睐?——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情境]第十七届杭州文博会正在成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大舞台,在这里,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互鉴而共荣,最终造福全人类。在巴西展位,有在南美销售火爆、产自深圳的“钢铁侠”背包;在伊朗展位,结合了波斯地毯和中国瓷器元素的产品引人注目……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在文博会上,我们看到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易、交融,一件件器物、一项项合作……不同文化在文博会竞相绽放光彩,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任务1 小组协商:结合情境材料谈一谈为什么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提示 (1)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文博会作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大舞台,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也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任务2 小组讨论:请你为本次文博会拟定三条宣传标语。提示 让世界了解杭州,让杭州走向世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载杭州,博览天下,汇聚杭州。归纳提升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文化交流(量变) 文化交融(质变)区别 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另一个民族。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产生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联系 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②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考向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 )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②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代文化③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④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中“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说明敦煌飞天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③符合题意;材料中“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说明敦煌飞天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④符合题意;敦煌文化不是外来文化,也不是当代文化,①②说法错误。考向二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的京剧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有两面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例3 (2024上·南平高二统考期末)从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等联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文化教育领域赢得共建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多样性可以并存共生、取长补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②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但不能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③错误。考向三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1·江苏高考)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年,东来西往的僧侣、商人和军队在这里歇息、补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这里既有早期印度风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带有古希腊爱奥尼柱的建筑绘画。在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到鲜卑、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传来的各种乐器。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传播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不涉及文化的共性,也没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②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达标检测 [分值:50分]一、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题组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作为东道主,杭州将这座千年历史名城中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用现代科技手段带给八方来客直观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泰姬陵、鱼尾狮像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也融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视觉场景中,与中国文化符号一道,共同铺陈开一幅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画卷。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能促进彼此文化认同②文化因为相互交流而精彩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2.2023年9月,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女装系列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此次在意大利米兰发布的楚雄彝绣女装系列,在颜色上大胆运用彝族崇尚的黑色,将古老的东方刺绣工艺与意大利小众工艺制作的奢华面料相结合,再运用现代科技的激光切割等手段,活灵活现地将彝风重塑,打造出优雅、百搭且充满东方魅力的女装系列。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只有同外来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②民族服饰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中华文化同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相结合有利于其更好发展,但不是“只有同外来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①排除。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错误。③④正确。3.云冈石窟始建于1 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②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和平性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指中华文化能够使中华各民族凝心聚力,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①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②排除。4.从中医到皮影,从剪纸到景泰蓝……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融合B.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文化发展C.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答案 D解析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材料仅仅反映了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未反映是否“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融合”,A排除。应该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B错误。社会实践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与世界文化“美美与共”,这说明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正确切题。5.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践行这一文化理念可以( )①消除文化冲突 ②促进文化交融③推动文化交流 ④增进文化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冲突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消除不了。消除文化冲突夸大了这一文化理念的作用,①排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于人,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②③符合题意。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6.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柬埔寨吴哥古迹、尼泊尔九层神庙、缅甸他冰瑜佛塔等文物保护修复合作项目,持续开展中外联合考古。此举( )①坚守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坚持了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②表明中国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推动文物国际交流合作③旨在恢复传统文化,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④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我国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交流合作,表明了中国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推动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故②正确。推动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故④正确。材料不涉及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也不涉及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故①不选。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恢复传统文化”容易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7.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成功举办,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和态度。这一活动旨在( )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目的不是为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符合题意,但促进文化融合不是目的,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题组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8.陶韵传千年,瓷路行万里。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由景德镇始发的“中欧班列”续写丝路精神。这体现了( )①守正创新,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交融②胸怀天下,开放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④弘扬文化精粹,彰显民族创新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①说法不科学,排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说法错误,排除。③④符合题意。9.中西方文化在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差异,传递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美学观点。比如,龙在东方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再如,汉语中把人比作狗就是在骂人,但英语中却有luckydog(幸运儿)的说法。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 )①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影响无法抹去②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③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④文化交融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应该具有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抹去,①错误。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材料主要强调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传递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美学观点,这说明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③正确。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交融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应该具有包容性,④正确。10.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精彩纷呈,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③各民族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多样性④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融为一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我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与交融中共同熔铸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文化交流与交融,不涉及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可能融为一体,④错误。11.近年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成功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商文化论坛,成立29家海外孔子学堂,实施“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与国际儒联共同举办汉学青年学者曲阜研修营,连续多年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组织举办全球“云祭孔”大型网络直播活动等。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交流互鉴,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引领作用②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引领作用,①表述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与现实不符,③表述错误。②④正确。12.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向世界展示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②加强文化交流,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③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让人类文明更好地造福世界④人们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认同不同民族文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共同发展,但不会走向趋同,②错误。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不同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①③符合题意。13.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让人舍不得品尝的文创雪糕,铜奔马毛绒玩具“马踏飞燕”,制作精良的《故宫日历》……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走红。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反映了(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文创产品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④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反映了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④不选。①③正确。14.“2023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白塔寺启动。活动以“保护文化遗产 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挖掘展示白塔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发挥白塔寺与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享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该活动( )①有利于融通不同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新②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推进世界文化繁荣③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④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使其更具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各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一律平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未涉及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④排除。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西方现代化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依次发展过程,形成了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现代性和传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因。答案 (1)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各国应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继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又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长处,为本国文化汲取了营养,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共40张PPT)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时2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标要求: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1.理解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明确文化交流的要求;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重点)2.积极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1.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交流构成了 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 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 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交流创新判一判有人认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2.要求(1)坚持求同存异、 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取长补短多样性想一想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吗?提示 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必要性(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 。(2)文化因 而多彩,文化因 而丰富。(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 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发展交流交融有益世界 现象 分类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A.文化交流②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③冰墩墩、雪容融 B.文化交融④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连一连请将下列现象及分类连线对应起来。2.重要性: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 ,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精华自信1.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纠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纠正: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纠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纠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返回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杭州文博会如何让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杭州文博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展示、贸易平台,可以说是一扇“世界之窗”。2023年11月23日,第十七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正式开幕。这一届文博会紧扣“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主题,以“WOW,杭州!”为口号,采取“线上+线下”“展览+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近年来杭州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突出成果,促进国际文化产业领域交流合作。情境2023年是杭州文博会连续举办的第17年。17年来,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有力地赋能了杭州文化建设,也为推动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 395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6.6%,成为杭州奋力打赢“经济翻身仗”的重要力量之一。任务1 独立思考:举办杭州文博会有何文化意义?提示 (1)文化梦想一路生花,有力地赋能了杭州文化建设,也为推动杭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说明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2)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举办杭州文博会有利于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任务2 小组讨论:应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提示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1.加强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原因(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措施(1)立足民族实践,并且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凸显文化的民族性,增强文化的吸引力。(2)加强文化的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3)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照顾其他民族文化信仰与需求,把握文化的世界性。(4)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培养公民的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任务。(5)加强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融,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特别提醒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1)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性为单一性。(2)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3)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借鉴”。(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第十七届杭州文博会正在成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大舞台,在这里,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互鉴而共荣,最终造福全人类。在巴西展位,有在南美销售火爆、产自深圳的“钢铁侠”背包;在伊朗展位,结合了波斯地毯和中国瓷器元素的产品引人注目……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在文博会上,我们看到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易、交融,一件件器物、一项项合作……不同文化在文博会竞相绽放光彩,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议题2:文化交融产品为何在文博会备受青睐?——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情境任务1 小组协商:结合情境材料谈一谈为什么体现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提示 (1)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文博会作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的大舞台,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文化交融的产品备受买家青睐也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任务2 小组讨论:请你为本次文博会拟定三条宣传标语。提示 让世界了解杭州,让杭州走向世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载杭州,博览天下,汇聚杭州。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文化交流(量变) 文化交融(质变)区别 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另一个民族。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产生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文化交流(量变) 文化交融(质变)联系 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②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返回知识小结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考向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②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代文化③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④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材料中“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说明敦煌飞天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③符合题意;材料中“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说明敦煌飞天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④符合题意;敦煌文化不是外来文化,也不是当代文化,①②说法错误。考向二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材料强调中国的京剧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有两面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例3 (2024上·南平高二统考期末)从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等联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文化教育领域赢得共建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因为①民族文化多样性可以并存共生、取长补短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②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但不能消除国家间文化隔阂,③错误。考向三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1·江苏高考)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年,东来西往的僧侣、商人和军队在这里歇息、补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这里既有早期印度风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带有古希腊爱奥尼柱的建筑绘画。在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到鲜卑、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传来的各种乐器。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 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传播 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材料强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不涉及文化的共性,也没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②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返回第三单元 第八课 达标检测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分值:50分)一、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题组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作为东道主,杭州将这座千年历史名城中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用现代科技手段带给八方来客直观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泰姬陵、鱼尾狮像等多个亚洲国家的地标建筑也融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视觉场景中,与中国文化符号一道,共同铺陈开一幅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画卷。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能促进彼此文化认同②文化因为相互交流而精彩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年9月,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女装系列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此次在意大利米兰发布的楚雄彝绣女装系列,在颜色上大胆运用彝族崇尚的黑色,将古老的东方刺绣工艺与意大利小众工艺制作的奢华面料相结合,再运用现代科技的激光切割等手段,活灵活现地将彝风重塑,打造出优雅、百搭且充满东方魅力的女装系列。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只有同外来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②民族服饰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云冈石窟始建于1 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②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和平性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从中医到皮影,从剪纸到景泰蓝……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融合B.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文化发展C.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践行这一文化理念可以( )①消除文化冲突 ②促进文化交融③推动文化交流 ④增进文化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柬埔寨吴哥古迹、尼泊尔九层神庙、缅甸他冰瑜佛塔等文物保护修复合作项目,持续开展中外联合考古。此举( )①坚守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坚持了以我为主、兼收并蓄②表明中国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推动文物国际交流合作③旨在恢复传统文化,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④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成功举办,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和态度。这一活动旨在( )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组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8.陶韵传千年,瓷路行万里。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由景德镇始发的“中欧班列”续写丝路精神。这体现了( )①守正创新,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交融②胸怀天下,开放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④弘扬文化精粹,彰显民族创新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西方文化在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差异,传递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美学观点。比如,龙在东方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再如,汉语中把人比作狗就是在骂人,但英语中却有luckydog(幸运儿)的说法。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 )①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影响无法抹去②人们的认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具有反复性③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应该彼此理解,互相尊重④文化交融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应该具有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精彩纷呈,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③各民族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多样性④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融为一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年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成功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商文化论坛,成立29家海外孔子学堂,实施“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与国际儒联共同举办汉学青年学者曲阜研修营,连续多年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组织举办全球“云祭孔”大型网络直播活动等。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交流互鉴,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引领作用②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④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向世界展示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②加强文化交流,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③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让人类文明更好地造福世界④人们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认同不同民族文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让人舍不得品尝的文创雪糕,铜奔马毛绒玩具“马踏飞燕”,制作精良的《故宫日历》……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走红。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反映了(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文创产品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④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白塔寺启动。活动以“保护文化遗产 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挖掘展示白塔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发挥白塔寺与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享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该活动( )①有利于融通不同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新②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推进世界文化繁荣③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④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使其更具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西方现代化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依次发展过程,形成了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现代性和传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因。达标检测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C [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2.D [中华文化同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相结合有利于其更好发展,但不是“只有同外来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①排除。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错误。③④正确。]3.D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指中华文化能够使中华各民族凝心聚力,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①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②排除。]4.D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材料仅仅反映了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未反映是否“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融合”,A排除。应该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B错误。社会实践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5.C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冲突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消除不了。消除文化冲突夸大了这一文化理念的作用,①排除。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6.B [材料不涉及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也不涉及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故①不选。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恢复传统文化”容易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7.A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目的不是为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符合题意,但促进文化融合不是目的,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8.D [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①说法不科学,排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说法错误,排除。③④符合题意。]9.D [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抹去,①错误。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交融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应该具有包容性,④正确。]10.A [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文化交流与交融,不涉及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可能融为一体,④错误。]11.D [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引领作用,①表述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获得普遍认同”与现实不符,③表述错误。②④正确。]12.C [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共同发展,但不会走向趋同,②错误。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不同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①③符合题意。]13.B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反映了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④不选。①③正确。]14.A [各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一律平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未涉及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④排除。]15.(1)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各国应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继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又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长处,为本国文化汲取了营养,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x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达标检测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