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共4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共4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

资源简介

课时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能够辨识各种文化现象。 2.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重点) 3.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______、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______、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__________、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______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______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__________。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原因:人民有______,国家有力量,民族有______。
(2)要求
①要广泛开展__________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__________,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议一议:科学文化修养高是不是就意味着道德修养也一定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__________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__________,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测一测:下列现象属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有________,属于文化产业的有________。
①红色博物馆 ②游戏软件的出版、制作、发行 ③图书馆 ④科技馆 ⑤网吧 ⑥电影院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__________,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______。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__________、事关民族精神________。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__________。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__________,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措施
(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______,完善社会主义__________,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____________、强大__________、有利文化条件。
判一判: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就一定高。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从振兴乡村文化看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情境]
某村着力实现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积极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关爱孤寡老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彰显新作为。
先后建设了娱乐广场和灯光球场,配套完善了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身边的新风新事编成快板、对唱、歌舞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地宣传了政策、法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了四邻八乡。
任务1 独立思考: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该村是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提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资金来源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
机构特征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有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等
联系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议题2: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情境]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可谓正当时。
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不断汲取几千年来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
任务1 小组合作: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包括对哪些文化的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2 小组讨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请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坚持文化自信的措施
基础 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内容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考向一 建设文化强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1 (2022·广东高考)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2 (2023·浙江1月高考)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坚定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3 (2024上·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该剧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凭借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下列对《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热“出圈”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文物拟人”这种人格化传播方式,创新了短视频时代文化传播规律
②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
③利用情感记忆唤醒集体记忆,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自媒体人使命担当,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4 (2022·浙江1月选考)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时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能够辨识各种文化现象。 2.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重点) 3.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要求
①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议一议:科学文化修养高是不是就意味着道德修养也一定高?
提示 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测一测:下列现象属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有________,属于文化产业的有________。
①红色博物馆 ②游戏软件的出版、制作、发行
③图书馆 ④科技馆 ⑤网吧 ⑥电影院
提示 文化事业:①③④;文化产业:②⑤⑥。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措施
(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判一判: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提示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传统文化”说法片面。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纠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纠正: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4.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纠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就一定高。
纠正: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6.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纠正: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议题1:从振兴乡村文化看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情境]
某村着力实现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积极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关爱孤寡老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彰显新作为。
先后建设了娱乐广场和灯光球场,配套完善了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身边的新风新事编成快板、对唱、歌舞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地宣传了政策、法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了四邻八乡。
任务1 独立思考: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该村是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
提示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弘扬时代新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2)加强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四邻八乡。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提三条建议。
提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影像作品。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乡村故事。
归纳提升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资金来源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
机构特征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有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等
联系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议题2: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情境]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可谓正当时。
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不断汲取几千年来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
任务1 小组合作: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包括对哪些文化的自信?
提示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任务2 小组讨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请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世界大变局对国家发展的要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归纳提升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坚持文化自信的措施
基础 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内容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考向一 建设文化强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1 (2022·广东高考)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①错误。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这说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②符合题意。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隐含着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的变化,但未体现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
例2 (2023·浙江1月高考)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④与题意不符。
考向二 坚定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3 (2024上·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该剧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凭借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下列对《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热“出圈”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文物拟人”这种人格化传播方式,创新了短视频时代文化传播规律
②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
③利用情感记忆唤醒集体记忆,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自媒体人使命担当,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规律,①说法错误;材料中“凭借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这说明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也说明建设文化强国,应提高自媒体人使命担当,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②④符合题意;利用情感记忆唤醒集体记忆,并非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说法错误。
考向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4 (2022·浙江1月选考)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画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弘扬了主旋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②④入选。材料未体现吸收外来、面向世界,①③不选。
达标检测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题组一 建设文化强国
1.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B.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D.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答案 A
解析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A符合题意。题干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强调它是如何产生的,未体现作用,B、D不符合题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调了做法,而设问是原因,C不符合题意。
2.《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档热门电影之一,讲述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岳飞将军的英雄形象和小兵等人的正义行为,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正义的价值观,令亿万国人怀念和崇拜民族英雄。由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的价值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
②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继承爱国精神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价值判断的标准应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哲学上的价值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①错误。影片展现了岳飞将军的英雄形象和小兵等人的正义行为,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正义的价值观,令亿万国人怀念和崇拜民族英雄,说明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②④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平,规范命名管理工作,更好发挥园区基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  )
①发挥园区示范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②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发挥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功能,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为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未涉及现代文化事业,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4.2023年8月26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终选结果出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乡村振兴、保家卫国……以平实质朴的文字、直抵人心的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勾勒出奋进中国的大美画卷,鼓舞亿万人民勇毅前行。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  )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
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和人民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④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宣传网络正能量,提示我们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①正确。鼓舞亿万人民勇毅前行,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和人民,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未涉及科学文化修养,④不符合题意。
5.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施路径
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而不是实施路径,②说法错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说法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题组二 坚定文化自信
6.漫步于博物馆内,在历史研究中研讨历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这份厚重,浓缩为汉字雏形的大口陶尊,呈现在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形器上……无数的考古工作者历经几十年努力,让承载中华文化的文物在博物馆内述说历史,让我们对文明起源、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积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可以跨越时空展现魅力
②让文物会说话,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③文化发展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过程
④书写中华文化新的篇章,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沃土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
7.《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国际场合的演讲、讲话等重要文稿136篇。《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  )
①彰显了当代中国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能够促进国外读者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同
③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④消除了各民族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交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未必会促进国外读者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同,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夸大了《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的意义,不选。①③正确。
8.北京时间2023年11月4日,2023(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古代很多灌溉工程遗产都沿用至今,并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重视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能够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
③可以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④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农业文化遗产展现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重视灌溉工程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③正确。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重视灌溉工程遗产,②与题意不符。应该是“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④表述不准确。
9.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  )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需要文化自信凝聚伟大力量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错误。③④正确。
1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  )
①促进文化繁荣兴盛 ②消除文化隔阂
③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④符合题意。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文化隔阂,②不符合题意。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③错误。
题组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要求(  )
①坚持文化指导思想多元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坚持文化自信
④大力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指导思想多元化”说法错误,①不选。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完全吸收,④错误。
12.《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它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前行”为办刊宗旨,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留下了传世之作,它推出的雷锋、王杰、张海迪等平凡英雄更是影响了几代人。《中国青年》的创办和发展(  )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文化
②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③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
④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年》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红色文章和现代先进人物的事迹,不涉及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中国青年》作为一本杂志,不能起到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行动指南的作用,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13.2023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联指导,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主办的“2023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办。会上,大唐西市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打造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举办以上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提升文化这一硬实力
②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④汇聚民营企业合力,使其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①说法错误;大唐西市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打造“文化数字丝绸之路”等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正确;打造“文化数字丝绸之路”活动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领导力量,政府是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说法错误,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2023年3月4日,陈清泉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1937年,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因当时印度尼西亚动荡的时局让他深刻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祖国工业化进步贡献力量。
1953年,16岁的陈清泉回到了祖国怀抱。20世纪60年代他仅凭简单的资料,设计研发了低频发电机,此后他又用6年时间,研制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20世纪80年代,他通过大量调研,大胆提出用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替换之前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9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和电动单车。20世纪九十年代,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设计的电动汽车HKU2001承载了跨越时代的科技理念,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瞩目。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在最新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的理论和实践,以碳平衡原理优化多能源系统。
他多次荣获国际性科技成就奖,而在他的内心当中,却更看重祖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走过86年的人生历程,他仍然初心不改。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清泉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成为时代新人的启示。
答案 (1)成为时代新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成为时代新人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心中闪亮,要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成为时代新人要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共41张PPT)
课时3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标要求: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能够辨识各种文化现象。
2.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重点)
3.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 、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
、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相互激荡之势。
一、建设文化强国
现代的
落后的
相互交织
(2)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 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 。
腐朽
引领
道德滋养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原因:人民有 ,国家有力量,民族有 。
(2)要求
①要广泛开展 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 ,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信仰
希望
理想信念
传统美德
议一议
科学文化修养高是不是就意味着道德修养也一定高?
提示 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社会效益
文化事业
测一测
下列现象属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有________,属于文化产业的有________。
①红色博物馆 ②游戏软件的出版、制作、发行 ③图书馆 ④科技馆 ⑤网吧 ⑥电影院
①③④
②⑤⑥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 ,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中国故事
1.原因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 、事关民族精神 。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 ,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坚定文化自信
力量
文化安全
独立性
伟大复兴
巨大成就
2.措施
(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完善社会主义 ,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 、强大 、有利文化条件。
经济
民主政治
革命文化
思想保证
精神力量
判一判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提示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传统文化”说法片面。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纠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纠正: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4.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纠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纠正: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5.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就一定高。
6.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纠正: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返回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从振兴乡村文化看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某村着力实现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积极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关爱孤寡老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彰显新作为。
先后建设了娱乐广场和灯光球场,配套完善了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身边的新风新事编成快板、对唱、歌舞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地宣传了政策、法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了四邻八乡。
情境
任务1 独立思考: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该村是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
提示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弘扬时代新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2)加强乡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带到四邻八乡。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提三条建议。
提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影像作品。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乡村故事。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资金来源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机构特征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有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等
联系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可谓正当时。
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不断汲取几千年来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议题2: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情境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
任务1 小组合作: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包括对哪些文化的自信?
提示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任务2 小组讨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请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世界大变局对国家发展的要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坚持文化自信的措施
基础 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内容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返回
知识小结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考向一 建设文化强国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1 (2022·广东高考)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①错误。
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这说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②符合题意。
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隐含着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③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的变化,但未体现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
例2 (2023·浙江1月高考)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
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④与题意不符。
考向二 坚定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3 (2024上·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该剧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凭借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下列对《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火热“出圈”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通过“文物拟人”这种人格化传播方式,创新了短视频时代文化传播规律
②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
③利用情感记忆唤醒集体记忆,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自媒体人使命担当,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规律,①说法错误;
材料中“凭借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这说明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也说明建设文化强国,应提高自媒体人使命担当,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②④符合题意;
利用情感记忆唤醒集体记忆,并非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说法错误。
考向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4 (2022·浙江1月选考)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
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画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弘扬了主旋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②④入选。
材料未体现吸收外来、面向世界,①③不选。
返回第三单元 第九课 达标检测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题组一 建设文化强国
1.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B.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D.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2.《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档热门电影之一,讲述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岳飞将军的英雄形象和小兵等人的正义行为,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正义的价值观,令亿万国人怀念和崇拜民族英雄。由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的价值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
②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继承爱国精神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平,规范命名管理工作,更好发挥园区基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  )
①发挥园区示范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②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发挥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功能,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为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8月26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终选结果出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乡村振兴、保家卫国……以平实质朴的文字、直抵人心的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勾勒出奋进中国的大美画卷,鼓舞亿万人民勇毅前行。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  )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
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和人民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④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施路径
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二 坚定文化自信
6.漫步于博物馆内,在历史研究中研讨历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这份厚重,浓缩为汉字雏形的大口陶尊,呈现在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形器上……无数的考古工作者历经几十年努力,让承载中华文化的文物在博物馆内述说历史,让我们对文明起源、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积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可以跨越时空展现魅力
②让文物会说话,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③文化发展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过程
④书写中华文化新的篇章,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沃土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国际场合的演讲、讲话等重要文稿136篇。《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  )
①彰显了当代中国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能够促进国外读者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同
③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④消除了各民族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交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北京时间2023年11月4日,2023(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我国古代很多灌溉工程遗产都沿用至今,并仍然发挥着较大作用。重视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能够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
③可以彰显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④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  )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需要文化自信凝聚伟大力量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  )
①促进文化繁荣兴盛 ②消除文化隔阂
③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要求(  )
①坚持文化指导思想多元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坚持文化自信
④大力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它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前行”为办刊宗旨,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留下了传世之作,它推出的雷锋、王杰、张海迪等平凡英雄更是影响了几代人。《中国青年》的创办和发展(  )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文化
②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③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
④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3年9月9日,由全国工商联指导,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主办的“2023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办。会上,大唐西市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打造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举办以上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提升文化这一硬实力
②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④汇聚民营企业合力,使其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2023年3月4日,陈清泉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1937年,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因当时印度尼西亚动荡的时局让他深刻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祖国工业化进步贡献力量。
1953年,16岁的陈清泉回到了祖国怀抱。20世纪60年代他仅凭简单的资料,设计研发了低频发电机,此后他又用6年时间,研制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20世纪80年代,他通过大量调研,大胆提出用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替换之前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9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和电动单车。20世纪90年代,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设计的电动汽车HKU2001承载了跨越时代的科技理念,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瞩目。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在最新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的理论和实践,以碳平衡原理优化多能源系统。
他多次荣获国际性科技成就奖,而在他的内心当中,却更看重祖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走过86年的人生历程,他仍然初心不改。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清泉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成为时代新人的启示。
达标检测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A [题干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强调它是如何产生的,未体现作用,B、D不符合题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调了做法,而设问是原因,C不符合题意。]
2.D [价值判断的标准应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哲学上的价值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3.B [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文化产业,未涉及现代文化事业,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4.A [材料没有体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未涉及科学文化修养,④不符合题意。]
5.B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而不是实施路径,②说法错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说法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6.D [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
7.B [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未必会促进国外读者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同,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夸大了《习近平外交演讲集》英文版发行的意义,不选。①③正确。]
8.A [农业文化遗产展现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重视灌溉工程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③正确。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重视灌溉工程遗产,②与题意不符。应该是“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④表述不准确。]
9.D [①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错误。③④正确。]
10.B [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文化隔阂,②不符合题意。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③错误。]
11.B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指导思想多元化”说法错误,①不选。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完全吸收,④错误。]
12.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年》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红色文章和现代先进人物的事迹,不涉及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中国青年》作为一本杂志,不能起到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行动指南的作用,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13.C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领导力量,政府是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说法错误,④排除。]
14.(1)成为时代新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成为时代新人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心中闪亮,要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成为时代新人要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