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检测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第1~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嫦娥奔月”神话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中,如古人通过拜月、祭月等活动进行祈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拟定了探月、登月计划,启动登月工程,研发相关航空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进步和发展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古人相信有月神存在,所以通过拜月、祭月等活动进行祈福;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结合我国实际拟定了探月、登月计划,启动登月工程,研发相关航空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②不符合题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正确。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而不是反作用于世界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独坐敬亭山》是唐朝诗人李白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诗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尽了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 )①独游敬亭山,强调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容是客观的②以物拟人,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③赋予山水景物生命,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④寄情山水,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诗人独游敬亭山,所看见的景色是客观存在的,①正确。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②错误。想象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③错误。材料中诗人寄情山水,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目的性,④正确。故本题选C。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立方美得让人窒息,其设计历时数月迭代,第一轮实物试验结果出来后,实际传动效率与理论计算值仅相差0.01。为确保奥运五环展示环节的成功,火箭院冬奥团队对标航天质量控制、风险控制、设计优化等要求,进行了上千次的虚拟仿真试验,最终呈现了不一样的奥运五环。这说明( )①人可以认识、发现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②正确的认识总是在不断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③意识内容的不同本质在于人反映方式的变化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冰立方的设计,说明人可以认识、发现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①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正确的认识总是在不断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②排除。意识内容属于客观存在,属于物质,物质的不同本质并不在于人反映方式的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B。4.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主导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说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两者具有同一性,①③正确。思维要依赖存在,但存在不依赖思维,②排除。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④排除。故本题选C。5.久久为功是时间要求,要有长期的作为,也是一个力度要求,要下力气、见力道。久久为功是今天就动手,“这就干起来”;是数十年磨一剑,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说明(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够推动事物发展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质变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没有优劣之分,①错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错误。6.“元宇宙”是通过数字化形态承载的平行宇宙,是基于未来互联网而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它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的特征。某平台Create AI开发者大会取消线下会场,全程在“元宇宙”产品“希壤”里举办,用AR、VR、MR等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呈现了该平台在前沿技术方面的最新观点,展示了中国的科技能力。下列对“元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元宇宙”的呈现离不开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②“元宇宙”是人类意识主动创造出来的观念世界③“元宇宙”可以实现人类意识的直接现实性,对接现实需要④“元宇宙”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 A解析 某平台Create AI开发者大会取消线下会场,全程在“元宇宙”产品“希壤”里举办,用AR、VR、MR等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呈现了该平台在前沿技术方面的最新观点,这说明“元宇宙”的呈现离不开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①正确。“元宇宙”不是人类意识主动创造出来的观念世界,而是客观存在的科技能力,②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③错误。通过科技手段,用AR、VR、MR等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元宇宙”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工作,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A。7.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曾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想同时抓到两只兔子,结果一只都得不到)要想在某一领域独领风骚,必须学会专一,心无旁骛。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有主次之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主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方法论上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要学会专一,心无旁骛,防止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未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抓主流,同时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排除④。故本题选A。8.2008年,拓扑绝缘体首次在理论上被提出来。2023年10月24日,薛其坤团队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获奖。在此期间,薛其坤团队厌难折冲,克服了重重障碍,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创新攻关,勇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无人区”。薛其坤团队的成功事迹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②人类在实践中发展和收获终极真理③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④人类的求知欲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终极真理”说法错误,②不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9.“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制定过程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领导力量,①错误。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并不是“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制定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③排除。10.由于长期以来对湿地的定义范围和功能价值认识不到位,人们破坏湿地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出台,标志着四个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出台湿地保护法( )①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③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④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取决于社会意识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的定义范围和功能价值认识不到位,是出台湿地保护法的现实背景之一,因此出台湿地保护法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湿地价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正确。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出台湿地保护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正确。湿地保护法未涉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预见,而是着眼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③不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不选。故本题选A。11.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关于职业的选择启示我们(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我们的人生就一定有意义③要树立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④我们要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关于职业的选择启示我们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①③正确。“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我们的人生就一定有意义”夸大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作用,②排除。我们要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并不是要放弃个人利益,④错误。故本题选B。12.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座以党史为主线、全景式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馆。2 600余幅图片、3 500多件(套)文物实物,让参观者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表明( )①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发展②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③革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发展,也说明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览,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②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错误。故本题选C。13.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印染手工艺。如今,采用蜡染工艺的服饰已经走上了伦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的舞台。近年来,贵州丹寨县利用蜡染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手工业、文创和演艺产业,带动了脱贫增收。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②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③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在于产业的发展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实现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①错误。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印染手工艺,采用蜡染工艺的服饰已经走上了伦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的舞台,这说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②正确切题。文化遗产的保护侧重于文化事业,而不是侧重于文化产业,③错误。贵州丹寨县利用蜡染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手工业、文创和演艺产业,带动了脱贫增收,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实现创新性发展,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14.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以教师之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②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广大教师为教育事业持续奋斗③构筑中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④凝聚精神动力,让坚守崇高理想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③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错误。15.“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世界是绿色的。动听的音乐一响起,柳树姑娘在河边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世界是黄色的……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从文化视角看,材料表达了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也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①②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强调世界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但没有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相传5 000多年前这一天,“中华文字始祖”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联合国将每年谷雨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通过举行“中国古典诗歌之禅意”等活动,感受中文之美。“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融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③挖掘中华文化特有价值,推动文化创新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涵养共同的价值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融,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①②符合题意。“联合国中文日”没有涉及文化创新,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涵养共同的价值观”,④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存,转害为利,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推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灾害面前不屈服、不退让,在困境中奋勇前进。(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黄河精神的作用。(6分)答案 (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黄河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能忽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2)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精神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提升民族素养,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③中华民族精神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黄河精神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一倍多。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见证。但老年问题也接踵而至。材料一 当下,部分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另类评价在潜滋暗长,关于老年人的负面舆论有时会被放大。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扶老被讹等新闻在给人们带来震惊和冲击的同时,也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并在网络上进一步产生了信息集聚和强化效应;二是步入网络时代,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依旧是“老人机”,属于舆论场中“沉没的声音”;三是在一些涉及老人的新闻事件中,情绪遮蔽了思考,很多网民忽视了事出有因,而把责任简单归咎于身处其中的老人。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散发的个案问题,上升至对群体素质的整体评判,让“老年偏见”制造新的社会矛盾。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我国的老龄化不仅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加速,还表现出“未富先老”(我国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照护和服务的费用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一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且高龄老人比重大;二是养老负担和医疗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养老和护理服务需求分化明显却又准备不足;四是已然形成的“4+2+1”家庭结构,难以承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如山般的压力,等等。对此,一些专家提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老龄化问题;要创造性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构建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养老产业,带动结构转型,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增强老龄化的经济承受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部分社会公众产生“老年偏见”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自身的生活积累,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8分)答案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来看,“老年偏见”的产生,既有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水平的局限,也有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偏差,因而出现“认知颠覆”“情绪遮蔽”和“简单归因并放大”;从客体状况看,“涉老”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和老年人舆论场的缺位,都一定程度上助推认识上的差异。(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面对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积极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和传统家庭养老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也要看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若回答“既要看到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给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同样得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正确把握我国老龄化“未富先老”、养老服务需求分化明显等突出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差别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既要重视“未富先老”等突出特点,也要借鉴其他老龄化国家的经验;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又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差异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具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呈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所在。(1)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原因。(8分)(2)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6分)答案 (1)①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伟大实践,正确处理治国理政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遵循和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的人民立场,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所在。(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赛龙舟从战国时代一直流传至今,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扒龙船”“赛龙舟”成为珠三角水乡民间端午节越来越盛大的民俗活动。近年来,珠三角水乡民间的端午节亮点多多,不少地方结合实际通过赛龙舟活动宣传龙舟文化,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参与到龙舟文化中,培养年轻人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传承自强进取的龙舟精神。如江门新会的“龙门集市”,人们将当地龙舟文化节吉祥物“龙龙”形象升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设计感和新鲜感的文创产品,吸引许多游客购买留念,提高了知名度,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东莞龙舟文化创意节上,一款App交互游戏通过“互联网+龙舟”,为龙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赢得人们的喜爱;在佛山顺德,一场龙舟点睛习俗,历久弥新,民众参与赛龙舟的热情很高,很好地展现了团结勇敢、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让人们记住乡愁,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珠三角水乡民间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端午节龙舟文化是如何传承发展的。(6分)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不少地方以赛龙舟活动为载体,宣传龙舟文化,传承龙舟精神。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龙舟文化节吉祥物“龙龙”吸引游客,提升龙舟文化知名度,带动经济发展。③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东莞顺应互联网发展,通过“互联网+龙舟”为龙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2)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传统端午节龙舟文化。赛龙舟流传久远,将龙舟文化列为比赛项目,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利用“龙门集市”“互联网+龙舟”等新的呈现形式,促进龙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利用赛龙舟活动宣传龙舟文化,更好地展现团结勇敢、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为龙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促进龙舟文化传承创新。综合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嫦娥奔月”神话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中,如古人通过拜月、祭月等活动进行祈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拟定了探月、登月计划,启动登月工程,研发相关航空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进步和发展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独坐敬亭山》是唐朝诗人李白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诗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尽了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 )①独游敬亭山,强调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容是客观的②以物拟人,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③赋予山水景物生命,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④寄情山水,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立方美得让人窒息,其设计历时数月迭代,第一轮实物试验结果出来后,实际传动效率与理论计算值仅相差0.01。为确保奥运五环展示环节的成功,火箭院冬奥团队对标航天质量控制、风险控制、设计优化等要求,进行了上千次的虚拟仿真试验,最终呈现了不一样的奥运五环。这说明( )①人可以认识、发现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②正确的认识总是在不断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③意识内容的不同本质在于人反映方式的变化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主导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久久为功是时间要求,要有长期的作为,也是一个力度要求,要下力气、见力道。久久为功是今天就动手,“这就干起来”;是数十年磨一剑,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说明(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够推动事物发展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质变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元宇宙”是通过数字化形态承载的平行宇宙,是基于未来互联网而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它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的特征。某平台Create AI开发者大会取消线下会场,全程在“元宇宙”产品“希壤”里举办,用AR、VR、MR等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呈现了该平台在前沿技术方面的最新观点,展示了中国的科技能力。下列对“元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元宇宙”的呈现离不开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②“元宇宙”是人类意识主动创造出来的观念世界③“元宇宙”可以实现人类意识的直接现实性,对接现实需要④“元宇宙”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7.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曾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想同时抓到两只兔子,结果一只都得不到)要想在某一领域独领风骚,必须学会专一,心无旁骛。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有主次之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主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08年,拓扑绝缘体首次在理论上被提出来。2023年10月24日,薛其坤团队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获奖。在此期间,薛其坤团队厌难折冲,克服了重重障碍,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创新攻关,勇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无人区”。薛其坤团队的成功事迹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②人类在实践中发展和收获终极真理③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④人类的求知欲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制定过程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由于长期以来对湿地的定义范围和功能价值认识不到位,人们破坏湿地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出台,标志着四个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出台湿地保护法( )①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③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④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取决于社会意识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关于职业的选择启示我们(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我们的人生就一定有意义③要树立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④我们要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座以党史为主线、全景式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馆。2 600余幅图片、3 500多件(套)文物实物,让参观者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表明( )①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发展②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③革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3.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印染手工艺。如今,采用蜡染工艺的服饰已经走上了伦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的舞台。近年来,贵州丹寨县利用蜡染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手工业、文创和演艺产业,带动了脱贫增收。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②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③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在于产业的发展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实现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以教师之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②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广大教师为教育事业持续奋斗③构筑中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④凝聚精神动力,让坚守崇高理想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世界是绿色的。动听的音乐一响起,柳树姑娘在河边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世界是黄色的……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相传5 000多年前这一天,“中华文字始祖”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联合国将每年谷雨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通过举行“中国古典诗歌之禅意”等活动,感受中文之美。“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融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③挖掘中华文化特有价值,推动文化创新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涵养共同的价值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存,转害为利,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推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灾害面前不屈服、不退让,在困境中奋勇前进。(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黄河精神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一倍多。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见证。但老年问题也接踵而至。材料一 当下,部分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另类评价在潜滋暗长,关于老年人的负面舆论有时会被放大。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扶老被讹等新闻在给人们带来震惊和冲击的同时,也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并在网络上进一步产生了信息集聚和强化效应;二是步入网络时代,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依旧是“老人机”,属于舆论场中“沉没的声音”;三是在一些涉及老人的新闻事件中,情绪遮蔽了思考,很多网民忽视了事出有因,而把责任简单归咎于身处其中的老人。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散发的个案问题,上升至对群体素质的整体评判,让“老年偏见”制造新的社会矛盾。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我国的老龄化不仅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加速,还表现出“未富先老”(我国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照护和服务的费用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一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且高龄老人比重大;二是养老负担和医疗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养老和护理服务需求分化明显却又准备不足;四是已然形成的“4+2+1”家庭结构,难以承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如山般的压力,等等。对此,一些专家提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老龄化问题;要创造性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构建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养老产业,带动结构转型,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增强老龄化的经济承受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部分社会公众产生“老年偏见”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自身的生活积累,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具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呈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所在。(1)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原因。(2)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赛龙舟从战国时代一直流传至今,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扒龙船”“赛龙舟”成为珠三角水乡民间端午节越来越盛大的民俗活动。近年来,珠三角水乡民间的端午节亮点多多,不少地方结合实际通过赛龙舟活动宣传龙舟文化,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参与到龙舟文化中,培养年轻人过传统节日的习惯,传承自强进取的龙舟精神。如江门新会的“龙门集市”,人们将当地龙舟文化节吉祥物“龙龙”形象升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设计感和新鲜感的文创产品,吸引许多游客购买留念,提高了知名度,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东莞龙舟文化创意节上,一款App交互游戏通过“互联网+龙舟”,为龙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赢得人们的喜爱;在佛山顺德,一场龙舟点睛习俗,历久弥新,民众参与赛龙舟的热情很高,很好地展现了团结勇敢、拼搏向上的龙舟精神,让人们记住乡愁,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珠三角水乡民间端午节民俗活动的特点。(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端午节龙舟文化是如何传承发展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综合检测试卷(学生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 综合检测试卷(解析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