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道德规范,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法治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 :凝聚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含义和重要意义,自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价值标准。 责任意识 :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教学 重点 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 难点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思考: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列举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 提示:“中国脊梁”, 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就义。 授新课 每年9月30日为中国烈士纪念日,纪念本国英雄。 习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民族不能忘却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 2.英雄的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提示: 我还知道钱学森、袁隆平、孙家栋等英雄的故事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作出开创性贡献;孙家栋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雄身上的勇敢、坚韧、无私和责任感等精神品质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英勇牺牲,展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是我们面对困难、挑战时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笔记: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将下列民族精神和相关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 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中华一家亲——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讲信修睦——鉴真东渡、昭君出塞 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愚公移山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男儿当自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展示图片: 思考:你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什么品质? 学生:团结、爱国、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教师:“这些品质”并非只有在英雄人物身上才能看到,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中国的脊梁! 笔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材料: 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展现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勇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体现了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拼搏与奉献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 :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与进取精神。 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名句解析: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思考: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情境再现: 情境一:2023年10月17日,正在天津市河西区复兴河边垂钓的杨忠,听到呼救声后,立即奔向事发地点。面对落水男子生命垂危的紧急情况,杨忠不顾自己曾做过心脏手术的身体状况,毅然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奋力将落水男子救至岸边。 情境二:2024年7月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一场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公路桥梁垮塌。危急时刻,夏辉等人和当地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自发组织紧急救援,筑起一道生命屏障。 思考:从情境中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新闻链接:新闻一:重庆山火仅耗时86小时就被扑灭。在火灾一开始,甘肃便派了100名消防员进行支援,随着灾情扩大,四川200人、云南700人,在消防员的带领下,武警解放军战士冲向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可以说哪里火势最大,他们就在哪里;哪里的隔离带最难挖,他们就挖哪里,为了与大火争抢时间,他们通宵奋战,合衣而眠。 新闻二: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发生火灾,政府不作为,总统不关心,美军隔岸观火。因为在美国,消防机构是盈利机构,也就是说你只有购买消防险,消防员才会在火灾发生时保护你的安全。 思考1:为什么中美在灾难面前,对待救灾的态度不一样? 提示: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思考2: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新闻链接:2023年10月17日10时许,正在天津市河西区沐江道复兴河边垂钓的杨忠看见一男子落水,他立刻跑向事发地点。这时,落水男子面朝下,身体已没入水中,水面上露着的羽绒服时隐时现。杨忠顾不得自己去年刚刚做过心脏手术,迅速脱去外衣裤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游向落水男子,抓住其外衣,成功将其拉至岸边。与此同时,同在周边垂钓的人员从岸边抓住落水男子,将其拉至岸上。 思考:杨忠弘扬了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杨忠要救人? 提示:爱岗敬业和爱国精神 重要性: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交流讨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示: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全国大中小学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国重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 ) A.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B.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之路 D.爱国主义是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 ) A.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C.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统一 D.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近百年来,从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到抗疫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 ) A.内涵丰富 B.博大精深 C.与时俱进 D.源远流长 4.近年来,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航空母舰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自豪,受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的“根” 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的精神纽带 ④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84年前,侵华日军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等手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国之名追思逝者,更应擦清历史之镜,走好未来之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 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②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③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④生命不易,及时享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