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关爱他人》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理解关爱他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认同关爱他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和价值观。2. 通过对关爱他人相关事例的分析,增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明白关爱他人是符合社会发展和 进步要求的。健全人格: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关爱他人所带来 的幸福感和成就感。4. 引导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5. 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6. 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爱他人的行动,增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担当能力,使 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包括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2. 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艺术,即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和讲究策略。 难点:3.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关爱他人,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4.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策略。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特别温暖的事情 或者你有没有做过一些让 别人感到温暖的事情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经历。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生病时父母的悉心照料,这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自己感到温暖;也可能会提到 在学校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是自己对同学的关爱,同时也收获了友谊。2. 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图片,如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并提问:“从这些图片 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到了人们之间的互助和友爱,感受到了温暖和美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关 爱他人。(二)讲授新课1.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展示一些表达关爱的话语,如“孩子,天冷啦,要注意加衣......”“妈妈,喝点儿水吧!”并提问: “这些话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当你听到这些话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些话语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内心会充满感动和幸福。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关爱是一 句真诚的话语,它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幸福。进一步提问:“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有过关爱他人或是接受他人关爱的经历吗 可以从家庭、学校、 社会、国家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例如,有学生可能会分享在家庭中,自己为父母做一顿饭,看到父母开心的笑容,自己也感到很幸福; 在学校里,帮助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同学对自己表示感谢,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在社会上,看到有 人需要帮助,主动伸出援手,得到对方的赞扬,内心也会充满喜悦。通过这些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展示无障碍公交的图片,并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 它体现了什么 ” 学生可能会回答发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体现了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再次提问:“当我们受到他人关爱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当你给予他人关爱时,你们的关系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当受到他人关爱时,内心会感到温暖、感激、幸福等;当给予他人关爱时,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亲密、 友好,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2. 关爱他人的意义展示江苏无锡火车站的“无健康码通道”的图片,并提问:“无健康码提示牌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体现了对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让他们在出行时不会因为没有健康码而受阻,保 障了他们的出行权利。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对社会的意义,提问:“关爱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例如, 在一个社区里,如果大家都相互关爱,那么这个社区就会充满和谐与温暖,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讲述盲人打灯笼的故事:“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 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并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会回答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尊重、关心、帮助。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他人)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 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对社会)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对自己)3.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展示一个视频片段(可以是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正面或反面事例视频),并提问:“你如何看待视频中 人物的行为 ”如果是正面事例,如交警帮助老人过马路,学生可能会回答交警的行为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值得赞扬 和学习;如果是反面事例,如有人看到他人需要帮助却视而不见,学生可能会回答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应该受到谴责。引出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讲解如何关爱他人。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例如,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摔 倒,应该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不是冷漠地走开。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 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比如,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衣物、书籍等,虽然这些可能只是一些小 小的举动,但却能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 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为。例如,在遇到有人落水时,如果自己不会游泳,就不应该盲目下水救人, 而是应该立即寻找其他救援方法,如呼叫附近的人、拨打急救电话等。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比如,在帮助贫困学生时,不要在大庭 广众之下强调他们的贫困状况,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我们可以从真诚的话语、生活中的经历等方面感受到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幸 福。2. 关爱他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人来说,它传递着美好情感,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社会而 言,它是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对自己,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3.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四)随堂练习1. 从小学到高中,10年间安徽广德渐冻症男孩程东东身边始终有一群同学,抱他下轮椅、翻书、打 饭……2022 年,程东东进入大学,爱心接力继续在大学校园延续。这说明( )A. 关爱传递美好感情,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B. 生活中的点滴善行,汇聚成爱的海洋C.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D.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答案:B解析:材料中同学们10年间一直帮助程东东,进入大学后爱心接力仍在继续,体现了生活中的点滴 善行汇聚成爱的海洋。A 选项关爱传递美好感情,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在材料中也有体现,但不如 B 选 项更能准确概括材料主旨;C 选项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材料中未明显体现这一点;D 选项关爱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虽然符合事实,但不是材料主要想表达的内容。2. 一些贫困学生告诉记者:“作为贫困生,我真心感谢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可是,我不愿意总是当 众讲述我的故事,这会让我很伤心。”这告诉我们()A、关爱他人要注意方式,否则会伤害被帮助者 B、不动声色的帮助更有利于被贫困生所接受C、关爱是一门艺术,当你乐于助人时,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D、要大力鼓动贫困生在捐赠仪式上痛哭流涕地诉说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现状,以获得更多的爱心帮 助答案:C解析:贫困学生不愿意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说明关爱他人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关爱是一门艺术。 A 选项关爱他人要注意方式,否则会伤害被帮助者,表述不够准确,重点是要考虑对方心理感受;B 选项 不动声色的帮助更有利于被贫困生所接受,材料中未体现这一点;D 选项要大力鼓动贫困生在捐赠仪式上 痛哭流涕地诉说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现状,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相悖。3. 关爱他人,我们就会收获幸福。关爱他人要()A. 心怀善意,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B. 尽己所能,事事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个人利益C. 讲究策略和方法D. 全身心投入,不必区分真假 答案:A解析: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B 选项尽己所能,事事为他人着想,从不 考虑个人利益,过于绝对,关爱他人也要考虑自身情况;C 选项讲究策略和方法,虽然正确,但不是最符 合题意的;D 选项全身心投入,不必区分真假,表述错误,关爱他人要真诚。(五)板书设计关爱他人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 真诚的话语2. 生活中的经历 二、关爱他人的意义3. 对他人:传递美好情感,维系友好关系4. 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5. 对自己:关爱和善待自己 三、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6. 心怀善意7. 尽己所能8. 讲究策略(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经历、分析事例、讨论问题等方式,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概 念、意义和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课堂氛围活跃。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这一难点时,部分学生可能 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虽然学生 能够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 性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关爱他人的实 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