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高三阶段测试卷地理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国防、航海、航空及其他各项事业上,利用经纬网寻找和确定位置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图1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经纬线之间的度数相差20°。据此完成1~3题。1.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是A. 30°S、 150°E B. 60°S、 180°C. 40°S、 140°E D. 40°S、 180°2、丁地分别在A. 甲、乙的东北方向 B. 乙的正东方向C. 乙、丙的正北方向 D. 丙的西南方向3. 若一架飞机由丙地飞往甲地,最短航线方向是A. 先西北,后西南 B. 先东北,后东南C. 先东南,后东北 D. 先西南,后西北地球是太阳系的重要成员,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地球生物的有序进化与安全的宇宙环境密切相关。图2为太阳系局部图。据此完成4~5题。4. 图中表示地球的是A. 甲 B. 乙C. 丙 D. 丁5. 图中宇宙环境的安全性表现为A. 行星公转方向一致B.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C. 小行星带远离地球D. 行星体积越大,密度越小2024年5月,巴西南部频遭暴雨、泥石流和洪水侵袭,却意外带来一项重要发现:巴西古生物学家在洪水过后发现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恐龙化石。初步研究发现,这具恐龙化石“接近完整”,属于艾雷拉龙科。艾雷拉龙生活在距今约2.5亿至2亿年的三叠纪时期,是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图3为艾雷拉龙部分化石。据此完成6~7题。6. 艾雷拉龙生活的环境森林茂密,高大的树木可能是A. 绿藻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7. 艾雷拉龙化石的发现,说明当时①巴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辽阔③南极大陆正值大冰期 ④南美洲大陆基本形成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我国某中学研学小组利用周末,在空阔地方P点 (40°N、105°E) 立一竹竿,观察并测量了一日内竿影影长的变化,并绘制成图(图4)。据此完成8~10题。8. 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为A. 11时 B. 12时C. 13时 D. 14时9. 研学小组观测当日的昼长约为A. 11 小时 B. 12小时 C. 15 小时 D. 16 小时10. 与该地同纬度的南半球某地的这一天,日出、日落竿影的指向分别是A. 西北、东北 B. 东南、西南C. 东北、西北 D. 西南、东南由地球软流层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称为火山地貌。图5为新疆阿什库勒火山景观图,图6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11~12题。11. 构成阿什库勒火山地貌的岩石为图6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12. 突立于地表的阿什库勒火山地貌,可能遭受的地质作用是图6中的A. ①② B. ④⑤ C. ①③ D. ⑤⑥太原盆地位于山西省中部 汾河贯穿其中,把盆地分为东、西两部分,整个盆地中部构成一个由汾河及其支流堆积而成的广阔冲积平原。图7示意及附近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 太原盆地的成因类型是A. 溶蚀盆地 B. 冲积盆地 C. 构造盆地 D. 冰蚀盆地14. 太原盆地周围的黄土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断层下盘上升 ②断层上盘下降③断层中间岩块上升 ④断层中间岩块下降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岛屿,经济地位仅次于爪哇岛,城镇较多。图8为苏门答腊岛主要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15. 苏门答腊岛主要城镇选择的地形区位是A. 海拔较高的山区 B. 沿海的沙滩地貌C. 宽阔的海蚀台地 D. 地势平坦的平原16. 推测苏门答腊岛西南沿海交通干线的分布特点是A. 呈东—西走向 B. 与海岸线平行 C. 绕开火山地貌 D. 与等高线平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4 年春季,某中学研学小组在山青水绿、生态环境极佳的近郊 (38°N,113°E) 开展了一周的游学活动。图9为游学活动区域等高线分布图。(1)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2) 指出有河流流经,且该河流汇入M河的是甲地还是乙地,请说明理由。(6分)(3) 在游学活动期间,能够在①、②、③、④的哪一地看到日出,分析原因。(6分)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岱崮地貌是我国山东沂蒙地区独有的地貌景观,具有顶平、壁陡、坡缓的特点。岱崮地貌是中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为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新的世界岩石地貌类型。图10为山东省临沂市岱崮地貌剖面图。(1) 从物理性质角度,说明岱峕地貌的岩层结构特点。(6分)(2) 分析岱崮地貌“顶平、壁陡、坡缓”的形成原因。(6分)(3) 推测岱墙地貌形成后的演化过程。(6分)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一年内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发生变化,且有规律可循。图11 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1) 概括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6分)(2) 指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并说明理由。(4分)(3) 该日所在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