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1. A 2.B 3.B 4.A 5.A 6.B 7.B 8.A 9.D 10.B 11.B 12.D 13.B14. D 15.B 16.D 17.B 18.B 19.A 20.C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3分,计 12分。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 0分)21. BC 22.AD 23.ABC 24.A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8分)25.(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拟核(2分) 核膜 成形的细胞核(2 分)(2)细胞壁 细胞膜 核糖体 统一性(2分)(3)自养(2分)26.(12 分,出说明外每空 2分)(1)较低(1 分)(2)离子(1分) 升高(1 分) 贫血(1 分)(3)①甲组②变黄③由黄变绿 二次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27. (10 分,每空 2分)(1)糖类和脂肪二者的含量变化相反(2)加快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答出2点即可,每点 1 分)(3)糖类的 0 元素含量高于脂肪,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导致种子干重增加(4)谷类种子28.(12 分,出说明外,每空 1 分)(1)脱水缩合 0(2)5 ﹣CH3{#{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3)7 八肽(或多肽) 126(4)163(5)双缩脲试剂 先加双缩脲试剂 A液 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 B液 4d,摇匀(2分)29.(12分,除说明外每空 2分)(2)蛋白质(1分) 还原糖(1分) 斐林 (1分) 砖红色沉淀(1分)(4)5滴无水乙醇 0.05g/mL的 CuSO4溶液(5)A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4 ~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5 分,计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学说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 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分裂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 细胞学说的建立漫长而曲折,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维萨里通过对尸体解剖揭示了人体在组织水平的结构②列文虎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④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⑤耐格里通过观察分生区细胞,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A. 2 B. 3 C. 4 D. 53.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B. “一棵杨树”和“一头牛”,二者所含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C. 低倍镜下脂肪细胞清晰可见,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D. 科学研究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1-(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生命画卷。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早莺与新燕都是动物,共同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群落B. 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C. 钱塘江中的某些藻类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D. 钱塘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 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EHEC 为原核细胞,有细胞壁 B. EHEC 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C. EHEC 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 D. EHEC 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6.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到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各细胞都有 DNA B.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生物是④C. ⑤属于自养生物 D.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 下列关于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B. 根据细胞学说可以推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C. 乳酸菌、青霉菌、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D. 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 DNA8.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是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2-(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①③⑥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9. 菱角富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 Ca、P、Fe 等元素,具有“水下落花生”之称,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菱角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相同B. 菱角中的有机物都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C. 菱角中 Ca、P、Fe 元素是细胞所特有,自然界中找不到D. 菱角中的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但相对含量不同10. 下表为在同一低温胁迫下,4 个不同抗寒等级的女贞植物枝条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级 总含水量(% ) 自由水含量(% ) 结合水含量(% )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0 级 51. 6 30. 3 21. 3 1. 42Ⅰ级 52. 5 33. 1 19. 4 1. 71Ⅱ 级 51. 0 35. 6 15. 4 2. 31Ⅲ级 51. 4 37. 8 13. 6 2. 78A. 不同等级枝条的抗寒性顺序为Ⅲ级>Ⅱ级>I 级>0 级B. 女贞枝条总含水量可以通过烘箱来实现测定C. 结合水在低温状态下易结冰,导致细胞脱水死亡D. 不同等级的枝条中总含水量和自由水都有显著的差异11. 勤学、勤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下列是小张同学在校园内看到几种状况和他做出的处理意见,其中不太恰当的是A. 学校梧桐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可能需要施用一定浓度的 Mg2+溶液B. 为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流汗时,他告诉运动员要及时补充无机盐可以提供能量C. 学校银杏树越冬,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减少灌溉以抵抗寒冷D. 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建议要多吃膳食纤维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12. 一批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盆栽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的缺素症状。 现取若干株该盆栽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 NH4NO3 溶液、MgSO4 溶液和 Mg(NO3) 2 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导致黄瓜幼苗叶片发黄的元素种类B. 若甲、丙两组变绿,乙组发黄,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N 所致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3-(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C. 若甲组发黄,乙、丙两组变绿,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Mg 所致D. 若甲、乙两组发黄,丙组变绿,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N 或缺 Mg 所致13. 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些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受伤时,常用质量分数为 0. 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所用盐水的主要作用依次是①降温 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消毒⑤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并有清洁作用A. ①②④ B. ③②⑤ C. ①③⑤ D. ③②④14. “低碳饮食”,即在饮食中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肉类的摄入量,最新研究表明,“低碳饮食”对脂肪和血糖平衡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 叙述正确的是A. 空腹运动时人体内脂肪大量转化为糖类来维持血糖平衡B. 与葡萄糖相比,脂肪中的氢和氧原子个数之比较小C. 蔬菜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均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低碳饮食”可减小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15.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 淀粉、核糖、糖原C. 氨基酸、几丁质、纤维素 D.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1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构成都离不开它。 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缺乏蛋白质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B. 蛋白质不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能减弱C. 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维持正常细胞膜功能D. 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蛋白质类激素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1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A. 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⑥18.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不包括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4-(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B. 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D. 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19. 《自然》杂志上一篇论文称新冠病毒的表面有许多 S 蛋白,在实验室里,S 蛋白可在 60 秒内变成不同的构象。 新冠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是 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ACE2受体(本质蛋白质)相互结合。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与 S 蛋白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阻止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感染B. 充分高温杀灭新冠病毒时会导致该病毒所有 S 蛋白的肽键断裂C. S 蛋白的构象改变表示 S 蛋白的变性失活是可逆的D. ACE2 受体与 S 蛋白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20. 假如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 ( C9H11O2N) 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 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 1 和酶 2 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此多肽中含 3 个苯丙氨酸、1 个赖氨酸B. 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 16、30、48 位C. 短肽 D、E 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比增加 1 个,氮原子数减少 2 个D. 适宜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 4 条短肽和 2 个氨基酸二. 不定项选择(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21. 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出现砖红色沉淀B. 鉴定花生子叶含有脂肪,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C. 斐林试剂经浓度调整后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现象为紫色D. 鉴定蛋清中含有蛋白质,需将双缩脲试剂的 A 液和 B 液混合后加入22. 观察下列几种多糖分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5-(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A.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B. 三种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以简写为(CH2O)C. 草食动物如牛、羊的消化道中有分解纤维素的酶D. 几丁质被酶催化分解后,可能为某些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23. 研究表明,降血脂需要适当限制甜点类食物,因为糖分过高容易转化成脂质。 下列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质量的脂肪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多,因此脂肪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B. 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二者元素组成的种类相同,但比例不同C. 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糖类,脂肪是动物特有的脂质D. 磷脂水解的产物有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24.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A. 用不限个数的 4 种氨基酸(A、B、C、D)为原料,最多可以构成 256 种四肽B. 由 n 个氨基酸组成含 m 条肽链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游离的氨基数最多是 m 个C. 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 50 倍时最多可看到整个视野中有 20 个完整的细胞,那么放大 100 倍时,整个视野中最多可看到 10 个完整细胞D. 由 m 个氨基酸、n 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 O 原子数至少有 m+n 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8 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计 58 分)25. (12 分)图 A 为蓝细菌结构示意图,图 B 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注:以下细胞结构填具体名称):(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细菌由于 上没有 ,因而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由于具有 ,而属于真核细胞。(2 ) 在 蓝 细 菌 和 水 绵 细 胞 中, 它 们 共 有 的 结 构 有 、 、 和,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 。(3)由于蓝细菌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 生物。26. (12 分)无机物在细胞的正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 结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6-(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填“较高”或“较低”)时,细胞的新陈代谢较强。(2)无机盐在机体中绝大多数以 形式存在,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将会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人体血液中 Fe2+ 的含量过低时,会导致 。(3)为验证 Mg 为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某同学进行了实验。 甲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乙组:正常植物+缺 Mg 培养液。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生长情况。①实验中对照组是 。②实验结果预测:乙组叶片 。③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尚有可疑之处,其处理方式是往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乙组加入适量的含 Mg 的化合物,观察乙组加入 Mg 前后的生长状况与甲组的对比情况。 其实验结果观察到最有可能的是乙组叶片 。 该同学设置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27. (10 分)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 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谷类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 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油料种子成熟与萌发过程中. 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图中给出的依据是 。(2)萌发的种子能从潮湿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速率 (填“减慢”或“加快”),自由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 (答出 2 点即可)。(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请结合图 2 及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推测其原因: 。(4)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若萌发时 O2消耗量和 CO2 释放量的比值低,则该组种子是 。28. (12 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最终导致死亡。 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7-(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1)各种氨基酸通过 方式连接成该化合物,其中含有 个游离的羧基。(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其中重复出现的 R 基是 ,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该外毒素含有 个肽键,其名称为 ,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4)B 框所示的 R 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该化合物可用 来检测,该试剂的用法与用量是 。29. (12 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2)实验原理: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属于 糖,能与 试剂发生反应产生 。(3)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 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 0. 1g / mL 的 NaOH 溶液、质量浓度为 0. 05g / mL 的 CuSO4 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4)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编号 A、B,向 A、B 两试管中各加入 1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 A 试管加 5滴蒸馏水,向 B 试管加 ,混匀后向 A、B 两试管再加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的温水中维持 5 min;③配制斐林试剂:取质量浓度为 0. 1g / mL 的 NaOH 溶液和 。④从温水中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 1mL 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 50 ~ 65℃温水的大烧杯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5)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②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生物学第一次月考试题-8-(共 8 页){#{QQABIQAEggAgApAAAQgCEwF4CgGQkBEAASgOBAAMoAAAiAFABCA=}#}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5 分,计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学说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 根据魏尔肖的研究推知: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分裂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 细胞学说的建立漫长而曲折,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维萨里通过对尸体解剖揭示了人体在组织水平的结构②列文虎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④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⑤耐格里通过观察分生区细胞,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A. 2 B. 3 C. 4 D. 53.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B. “一棵杨树”和“一头牛”,二者所含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C. 低倍镜下脂肪细胞清晰可见,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D. 科学研究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生命画卷。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早莺与新燕都是动物,共同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群落B. 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C. 钱塘江中的某些藻类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D. 钱塘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5. 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EHEC 为原核细胞,有细胞壁 B. EHEC 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C. EHEC 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 D. EHEC 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6.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到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各细胞都有 DNAB. 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生物是④C. ⑤属于自养生物D.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 下列关于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B. 根据细胞学说可以推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C. 乳酸菌、青霉菌、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D. 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 DNA8.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是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①③⑥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9. 菱角富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 Ca、P、Fe 等元素,具有“水下落花生”之称,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菱角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相同B. 菱角中的有机物都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C. 菱角中 Ca、P、Fe 元素是细胞所特有,自然界中找不到D. 菱角中的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但相对含量不同10. 下表为在同一低温胁迫下,4 个不同抗寒等级的女贞植物枝条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等级枝条的抗寒性顺序为Ⅲ级>Ⅱ级>I 级>0 级B. 女贞枝条总含水量可以通过烘箱来实现测定C. 结合水在低温状态下易结冰,导致细胞脱水死亡D. 不同等级的枝条中总含水量和自由水都有显著的差异11. 勤学、勤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下列是小张同学在校园内看到几种状况和他做出的处理意见,其中不太恰当的是A. 学校梧桐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可能需要施用一定浓度的 Mg2+溶液B. 为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流汗时,他告诉运动员要及时补充无机盐可以提供能量C. 学校银杏树越冬,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减少灌溉以抵抗寒冷D. 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建议要多吃膳食纤维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12. 一批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盆栽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的缺素症状。 现取若干株该盆栽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 NH4NO3 溶液、MgSO4 溶液和 Mg(NO3 )2 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导致黄瓜幼苗叶片发黄的元素种类B. 若甲、丙两组变绿,乙组发黄,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N 所致C. 若甲组发黄,乙、丙两组变绿,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Mg 所致D. 若甲、乙两组发黄,丙组变绿,说明叶片发黄是由于缺 N 或缺 Mg 所致13. 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些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受伤时,常用质量分数为 0. 9% 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所用盐水的主要作用依次是①降温 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消毒 ⑤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并有清洁作用A. ①②④ B. ③②⑤ C. ①③⑤ D. ③②④14. “低碳饮食”,即在饮食中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肉类的摄入量,最新研究表明,“低碳饮食”对脂肪和血糖平衡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 叙述正确的是A. 空腹运动时人体内脂肪大量转化为糖类来维持血糖平衡B. 与葡萄糖相比,脂肪中的氢和氧原子个数之比较小C. 蔬菜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均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低碳饮食”可减小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15.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 淀粉、核糖、糖原C. 氨基酸、几丁质、纤维素 D.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1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构成都离不开它。 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缺乏蛋白质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B. 蛋白质不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能减弱C. 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维持正常细胞膜功能D. 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蛋白质类激素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1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A. 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⑥18. 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不包括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B. 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D. 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19. 《自然》杂志上一篇论文称新冠病毒的表面有许多 S 蛋白,在实验室里,S 蛋白可在 60 秒内变成不同的构象。 新冠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是 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ACE2受体(本质蛋白质)相互结合。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与 S 蛋白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阻止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感染B. 充分高温杀灭新冠病毒时会导致该病毒所有 S 蛋白的肽键断裂C. S 蛋白的构象改变表示 S 蛋白的变性失活是可逆的D. ACE2 受体与 S 蛋白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20. 假如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 ( C9H11O2N) 羧基端的肽键, 蛋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 )两侧的肽键。 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 1 和酶 2 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此多肽中含 3 个苯丙氨酸、1 个赖氨酸B. 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 16、30、48 位C. 短肽 D、E 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比增加 1 个,氮原子数减少 2 个D. 适宜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 4 条短肽和 2 个氨基酸二. 不定项选择(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21. 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出现砖红色沉淀B. 鉴定花生子叶含有脂肪,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酒精洗去浮色C. 斐林试剂经浓度调整后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现象为紫色D. 鉴定蛋清中含有蛋白质,需将双缩脲试剂的 A 液和 B 液混合后加入22. 观察下列几种多糖分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B. 三种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以简写为(CH2O)C. 草食动物如牛、羊的消化道中有分解纤维素的酶D. 几丁质被酶催化分解后,可能为某些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23. 研究表明,降血脂需要适当限制甜点类食物,因为糖分过高容易转化成脂质。 下列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质量的脂肪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多,因此脂肪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B. 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二者元素组成的种类相同,但比例不同C. 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糖类,脂肪是动物特有的脂质D. 磷脂水解的产物有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24. 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A. 用不限个数的 4 种氨基酸(A、B、C、D)为原料,最多可以构成 256 种四肽B. 由 n 个氨基酸组成含 m 条肽链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游离的氨基数最多是 m 个C. 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细胞,如果放大 50 倍时最多可看到整个视野中有 20 个完整的细胞,那么放大 100 倍时,整个视野中最多可看到 10 个完整细胞D. 由 m 个氨基酸、n 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 O 原子数至少有 m+n 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8 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计 58 分)25. (12 分)图 A 为蓝细菌结构示意图,图 B 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注:以下细胞结构填具体名称):(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细菌由于 上没有 ,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水绵细胞由于具有 ,而属于真核细胞。(2 ) 在蓝细菌和水绵细胞中, 它们共有的结构有、 、 和 ,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 。(3)由于蓝细菌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 生物。26. (12 分)无机物在细胞的正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填“较高”或“较低”)时,细胞的新陈代谢较强。(2)无机盐在机体中绝大多数以 形式存在,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将会 (填“升高” 或“降低” 或“不变”)。 人体血液中 Fe 2+ 的含量过低时,会导致 。(3)为验证 Mg 为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某同学进行了实验。 甲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乙组:正常植物+缺 Mg 培养液。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生长情况。①实验中对照组是 。②实验结果预测:乙组叶片 。③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尚有可疑之处,其处理方式是往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乙组加入适量的含 Mg 的化合物,观察乙组加入 Mg 前后的生长状况与甲组的对比情况。 其实验结果观察到最有可能的是乙组叶片 。 该同学设置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27. (10 分)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 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谷类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 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油料种子成熟与萌发过程中. 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图中给出的依据是 。(2)萌发的种子能从潮湿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填“减慢”或“加快”),自由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 (答出 2 点即可)。(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请结合图 2 及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推测其原因:。(4)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若萌发时 O2消耗量和 CO2 释放量的比值低,则该组种子是 。28. (12 分)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最终导致死亡。 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各种氨基酸通过 方式连接成该化合物,其中含有 个游离的羧基。(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其中重复出现的 R 基是 ,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该外毒素含有 个肽键,其名称为 ,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4)B 框所示的 R 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该化合物可用 来检测,该试剂的用法与用量是 。29. (12 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2)实验原理: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属于 糖,能与 试剂发生反应产生 。(3)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 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 0. 1g / mL 的 NaOH 溶液、质量浓度为 0. 05g / mL 的 CuSO4 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4)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编号 A、B,向 A、B 两试管中各加入 1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 A 试管加 5滴蒸馏水,向 B 试管加 ,混匀后向 A、B 两试管再加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的温水中维持 5 min;③配制斐林试剂:取质量浓度为 0. 1g / mL 的 NaOH 溶液和 。④从温水中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 1mL 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 50 ~ 65℃ 温水的大烧杯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5)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②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QQABKQCAggioAIJAAQhCEwGYCAEQkAGAAQgOwBAMsAIASQN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pdf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