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道德修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法治观念:遵守社会规则、学会自我约束、敬畏规则、遵纪守法。 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教学 重点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 难点 维护和改进规则。 教学过程导入 课前小游戏 每人一笔∶ 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参加,根据老师所说的词语,每个代表依次画一笔,禁止写字。台下同学根据所画,猜测该词语。 答案:熊猫 授新课 当你在参观熊猫的过程中,你会怎样表达你对熊猫的喜爱? 这些游客为什么遭到“终身禁入”的惩罚 入园参观要求: 提前预约与实名制 :需提前在网上预订门票,实名制入园,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了解开放时间 :查询熊猫基地的具体开放时间和特殊规定,规划行程。 穿着适宜 :选择舒适、便于行走的衣物和鞋子,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增减衣物。 保持安静与禁止闪光摄影 :熊猫喜静,避免大声喧哗和使用闪光灯拍照。 禁止投喂 :熊猫饮食经过严格计划,禁止游客投喂食物。 保持距离与尊重动物 :遵守园区设置的安全距离标志,尊重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 爱护环境与文明参观 :不乱丢垃圾,不携带宠物入园,文明礼让,注意安全。 思考: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以下相关处罚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果不处罚,会有什么影响 据了解,自2023年4月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始发布不文明行为情况通报以来,已经有多人因向熊猫投喂、泼水、挑逗等不文明行为被禁止进入基地,禁入时间从1年、5年到终身不等。 事实上,针对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2016年实施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了明确规定,按照规定,对于实施了此类不文明行为的游客,经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审定,将会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提示: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设置疑问】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和监控,你会投喂大熊猫吗 大家都在投喂大熊猫,场面混乱,你会跟随吗 如果你的好朋友投喂大熊猫并没有被工作人员制止,你也会投喂大熊猫吗 如果你发现监控正在运行,工作人员也在监督,你会投喂吗 如果你已经被制止了,你还会继续投喂吗 思考:你会怎么做? 提示: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②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示图片: 思考:参观途中,面对不交明参观行为,你会怎样做 提示: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劝导的方法:①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图片展示: 思考:出台此政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随着国人出游次数的增多,见识的增长,游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现象却屡禁不止。比如,一些游客在公众场合不遵礼仪、不讲卫生、大声喧哗、乱涂乱画、过度维权等不文明行为还时有发生;在埃及神庙刻画、在境内外机场过度维权、在亚洲航空飞机上泼面以及当时陆续发生的强开飞机机舱安全门事件,在境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使中国游客在国际社会上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旅游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政策链接2023年7月25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该《条例》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围绕文旅融合、新业态、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针对性调整,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增强四川旅游吸引力和巴蜀文化影响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思考:修订《条例》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的这一规定说明 ( ) A.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公民不享有自由和权利 C.社会规则限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D.法律只有规范作用 2.徐州市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倡导犬主依法养犬、文明养犬,规定“养狗办证”“遛狗牵绳”等,违反相关规定,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这告诉我们 ( ) A.规则约束权力 B.要了解规则 C.规则一成不变 D.规则保障自由 3.小美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周围观众制止她时,她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 )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B.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C.公民要在规则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4.2022年5月22日,南宁市民族大道枫林路口,一辆小轿车由东往西方向正常行驶。这时,一名男骑手骑着一辆红色电动车闯红灯横穿马路,跟小轿车相撞。男骑手被撞飞的瞬间,他戴的头盔先飞了出去,紧接着他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一时间无法动弹。庆幸的是男骑手只是脸部轻微擦伤,并无大碍。经南宁交警部门认定,因男骑手存在闯红灯违法行为,负事故全部责任。 请你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对男骑手的行为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