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海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changes of land and sea陆变迁学习目标根据案例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因素。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和抗震自救方法。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发 现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1.读图3-3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南石林的地貌景观。大约在2.5亿年前,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持续的抬升和侵蚀过程中,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2.“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海洋陆地海陆变迁云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丰富的形态。地表形态变化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 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海洋变为陆地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由陆地变为海洋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陆地。由海洋变为陆地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火山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火山喷发地震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展,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会消亡什么原因导致地表形态发生改变?探究030201如喜马拉雅山在上升,东非大裂谷未来会形成海洋,大西洋面积在扩大。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遗址。如荷兰进行填海造陆来扩大陆地面积,但影响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航拍夏威夷群岛④地震、火山喷发和泥沙淤积。海底火山喷发后进行堆积,露出海平面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如河口三角洲地带泥沙淤积,如黄河三角洲、上海崇明岛崇明岛黄河入海口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1880年—1930年),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10年,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 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猜测,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块,后来因破裂漂移才分开的呢 经过反复观察,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的轮廓正好也可以嵌合在一起。他坚信这些绝不是巧合, 便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魏格纳在1912年系统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作“泛大洋”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有什么证据来说明大陆漂移假说?证据说明非洲与南美洲的古地层分布相似非洲与南美洲的古生物化石相似statement of evidence20世纪60年代起,由深海探测和遥感测量获取的大量资料证实,大陆确实存在着“漂移”现象。活动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材料及工具:描图纸1张、地球仪1个、笔1支、剪刀1把。实践过程: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 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 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1“两洋加四陆”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2图中:“→←”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会发生什么?“→←”表示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导致山脉的隆起,或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②“←→”表示板块相互张裂拉伸,会形成裂谷或海洋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列拉伸,形成新的海洋。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最终消失。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4.科迪勒拉山系北段的落基山脉是怎样形成的?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活动1. 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了的鸡蛋壳那样破碎过, 形成了一些形状不规则的板块。读图3-38,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说出你的看法。2. 参考图3-38,分别裁剪出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应形状的三张硬纸片,将它们平放在课桌上,按照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而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说法是合理。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活动3. 用硬纸片演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从中感悟地球上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4. 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 向下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形成山脉、海沟或岛弧等地貌特征。火山与地震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思考:火山、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为什么多发地震?因为日本主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之最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现已查明的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77座。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 米。人类记载的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是1815年4—7月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 爆发。这次火山喷发出了约1400亿吨岩浆,爆发的声响传到了2500千米以外。 当烟雾消散后,人们发现坦博拉火山的山顶被削去大部分,海拔从4100米降低到2851米。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地震还引发了海啸,10多米高的巨浪袭击了日 本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海浪 最高达24米,所到之处,房屋被冲走,车毁人亡,昔日繁华的城镇瞬间满目疮痍。这次地震和海啸还 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东日本大地震造成1.8万余人死亡或失踪。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有人说,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产生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任务一 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如 2013—2022年,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0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就多达15次。标注:根据地震发生地的经纬度,将这些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图3-42上。任务二 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观察:图3-39、3-42,说一说这些地震发生地的分布特点。分析:根据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想一想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尼西亚主要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任务三 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讨论: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减轻地震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危害。观察图3-43,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X任务四 分享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创作:通过调查访问或从报刊、图书、网络上收集资料,创作一部情 景剧,模拟地震发生时安全逃生的方法。知识小结地表形态的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地表形态变化的案例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内容证据说明学说主要内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相关现象火山与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习题演练1.通过不同时期海陆分布变化的状况可以说明地球表面( )A.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B.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海洋和陆地不断的运动和变化2.下列叙述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A.我国东海海域发现河道的遗迹B.地球表层自古以来是完整一块C.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D.在许多高大的山脉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DC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图为“不同时期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习题演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震后,研究人员发现该半岛部分沿岸海底隆起,露出水面,陆地面积扩大约240公顷。完成下面小题。1.能登半岛陆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地壳运动C.水土流失 D.填海造陆2.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防震减灾有关的是( )A.穿和服 B.吃生鱼片C.爱喝清茶 D.住木质房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