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3.1 订立合同有学问
有效合同
①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内容合法(符合公序良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但是,他们可以订立纯获利的合同,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还可以订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如乘坐交通工具等。这会构成有效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所有合同都是无效的,包括纯获利行为的合同。
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
订立合同的过程:要约和承诺的构成要件
【知识拓展】要约的构成条件:
①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如:数量、质量、价格等);
②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约束;
③要约一般向特定的相对人发出。
【知识拓展】承诺的构成条件:
A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
B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C 承诺必须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作出
1.思维素养意义
(1)
(2)
(3)
逻辑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辩证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创新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纠错
找规律
新发现
1.指导实践成功:
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2.提升思想觉悟: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3.助力国家复兴:
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4.培育时代新人: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课堂小结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想政治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逻辑思维意义---捍卫真理
辩证思维意义---把握规律
创新思维意义---推动创新
指导实践成功
提升思想觉悟
助力国家复兴
培育时代新人
逻辑规律与规则
(思维规律)
思维方法
逻辑规律
(第二课)
逻辑思维规则
(第二单元)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划分的逻辑规则
概念
判断
推理
逻辑思维方法
(第二单元)
辩证思维方法
(第三单元)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的核心)
创新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科学思维方法)
运用
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准确把握概念
正确运用判断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第二单元知识体系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 概念的概述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Part 1
概 念 的 含 义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在园林中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巨匠创造了一切生物,创造了人。那么,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了半晌,对学生说:“人依靠两条腿走路,依我之见,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里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鸡长有两条腿,但鸡显然不是人。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柏拉图心想:人与鸡的区别只不过在于人没有羽毛而鸡有羽毛。
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哈哈哈!”学生们大笑了起来。从此以后,学园的学生就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

为什么柏拉图给人下的概念会惹来了笑话?
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有人如此给“人”下概念,你认为哪个才是科学的概念?为什么?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含义
(1)属性:
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例如:“苹果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苹果”的性质。“3大于2”,这里“大于”表示的是“3”与“2”的关系。
1、概念的含义
事物泛指一切思维对象,既可以指自然界中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等,也可以指社会现象中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还可以指思维中的对象,有概念、判断、推理、想象、直觉等。
概念的含义
(2)属性分类:
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①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② 非本质属性:
是指既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属性。
本质属性→“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
非本质属性→有眼睛、耳朵、四肢等这样的属性
→人与动物都具有的属性。

概念的含义
(3)概念及其性质
①概念含义:
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②概念的性质:
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例如:在表示“人”这个概念时,“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客观的
2.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概念
词语
事物的本质属性
思维形式
(对事物作出的反映)
思维的内容(反映的对象)
物质载体
(标识这一反映的符号)
体现为
表达
概念的含义
(2) 概念和词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例如:“父亲”和“爸爸”“爹爹”“fa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下雪了!我们去滚雪球吧!”
——“滚!”
“不好意思,我要去方便一下。”
“你方便的时候,我请你吃个饭!”
“方便面”
区分各种“意思”
小王元旦时给好朋友发了一个红包。
朋友: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朋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
朋友: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白头翁
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
①“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发老汉。该词语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不同的概念。这里是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所以才会出现错误。
②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必须作好区分,才能避免引起概念混淆。
出现如此错误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白头翁
Part 2
概 念 的 基 本 特 征
Basic features of the concept
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例如:“人”这个概念
它的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生活习惯的所有的人。
——既揭示了人的内涵,也确定了人的外延;体现了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内涵
(2)外延
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两者的关系
概念的基本特征
回顾:“物质”概念
①“物质”的内涵:(“是什么”)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外延:(“有哪些”)
空气、书桌、磁场、生产力、国家……都属于物质。
“物质”这个概念,揭示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体现了概念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关系
即时训练
D
◆ “《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 “动物”与“马”
 
◆ “马”与“动物”
 
◆ “中学生”与“球迷”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与分享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4、概念外延之间的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1)分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含义: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3)相容关系分类
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
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概念的基本特征
(3)相容关系分类
①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全同关系
A
B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父亲——爸爸
妈妈——母亲
中国的母亲河与黄河;
石家庄与河北省会
世界最高峰与珠穆朗马蜂
概念的基本特征
②属种关系 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属种关系: A B
包含关系
A
B
A
B
③种属关系,又称作真包含于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比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小,外延小的概念的外延包含于外延大的概念的外延。其中属概念指外延大的概念,种概念指外延小的概念。
种属关系:A B
包含于关系
如:人和老人有属种关系;
动物与牛、马
如: 羊与动物
红苹果与苹果
概念的基本特征
④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全同关系
A
B
属种关系
A
种属关系
B
A
B
交叉关系
A
B
如:医生和军人有交叉关系
老师和男人
老师和女人
概念的基本特征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概念的基本特征
5.不相容关系
(1)不相容关系的含义: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全异关系
A
B
如: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黑”和“白”
概念的基本特征
例题4:“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D
【解析】“工厂”和“工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工厂”和“工人”这两个概念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工厂和农村、机关、学校等,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的一类概念。工人和农民、军人、学生等,属于不同职业的人的一类概念。“工厂”和“工人”两者之间是全异关系。所以选D。
例题3: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土豆——马铃薯”一致的是( )
A.坦克——战车.
B.录音机——录音笔
C.萝卜——青萝卜
D.番茄——西红柿
D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A
B
A
B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C
C
表示为:A+B=C
表示为:A+B < C
(2)不相容关系分类
如:
党员与非党员
男人与女人
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如:
黑色和红色
输和赢
白马和黑马
①“团员”和“非团员”
②“输”和“赢”
③“团员”和“党员”
④“大学生”和“学生”
⑤“中国人”和“台湾人”
⑥“商品”和“劳动产品”
⑦“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⑧ “土豆”和“马铃薯”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种属关系
属种关系
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全同关系
A
例题6: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关系是(  )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例题7: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关系是(  )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B
【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
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本框的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