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准备把握概念?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对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科学思维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要知道如何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合乎逻辑。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4.1 概念的概述PART:01概念的含义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在园林中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了半晌,对学生说:“人依靠两条腿走路,依我之见,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里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鸡长有两条腿,但鸡显然不是人。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柏拉图心想:人与鸡的区别只不过在于人没有羽毛而鸡有羽毛。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哈哈哈!”学生们大笑了起来。从此以后,学园的学生就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小组讨论:如何界定“人”这一概念?探究与分享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能直立行走能用肺呼吸能血液循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任何对象都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非本质属性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一)概念的含义1.概念与属性(1)属性①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例如:“苹果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苹果”的性质。“3大于2”,这里“大于”表示的是“3”与“2”的关系。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非本质属性:是指既为某事物所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一)概念的含义《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合作探究乡村里有个老人,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为盗,小儿子则叫殴。有一天,大儿子盗外出,老人在事跟在其后追喊:"盗!盗!"一旁的吏使听了,以为老人在追强盗,就把他大儿子捉住捆了起来。老人一看慌了,边呼二儿子殴出来 对吏使说清缘由。可急得转不过口来,只喊:"殴!殴!"吏使以为老人在叫他打强盗,使狠狠地把盗打得差点丧命。(2)概念①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特点: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1.概念与属性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一)概念的含义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要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概念与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⑴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2、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多词一义)例如:“爸爸”和“爹”“fa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美国人用这个手势表示"OK",是"赞扬"的意思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一)概念的含义【易混易错】比较概念与语词(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2)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3)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通常不表达概念。1.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小李发了一个红包。小李: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小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小李: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小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他们的对话体现的道理有(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④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A习题演练例题2:一个算命先生和一个理发匠是一对棋友。他们的棋艺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一天,他们在下棋前商定了输赢后的奖惩办法。算命先生说:“要是我输了,我情愿奉送一命。”理发匠说:“好,一言为定,如果我输了,白送你一个头!”结果,算命先生输了,他如实地履行了协定,但算命先生却没有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算命先生所说的“情愿奉送一命”意思是不收费,白给对方算一次命,而不是将自己的性命奉上。理发匠所说的“白送你一个头”也是如此,即不收费为对方剃个头,而不是把自己的人头送给对方。所以算命先生输棋履行协定,也只是少收一次算命的钱,并无生命危险。习题演练PART:02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⑴内涵: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例如:小明在超市中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到底什么是“商品”呢?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经济学中给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这一概念的内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⑵外延: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②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例如:小明在超市中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到底什么是“商品”呢?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经济学中给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这一概念的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⑶二者的关系:例如:“商品”这个概念,揭示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例题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关系D习题演练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类型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二)概念的基本特征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AAAABBBB包含关系包含于关系(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1组:“《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第2组:“动物”与“马” 第3组:“马”与“动物”第4组:“中学生”与“球迷”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外延大:属概念外延小:种概念合作探究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AB思考:“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黑”和“白”两组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全异关系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⑵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矛盾关系反对关系ABAB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之间是什么关系?“输”和“赢”之间是什么关系?CC表示为:A+B=C表示为:A+B < C(二)概念的基本特征探究2:《公孙龙子·白马论》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评析】(1)如将"非"理解为"不是",“白马非马”就是错误的命题。正因如此,人们常认为公孙龙在诡辩。(2)如将"非"理解为"不等于",“白马非马”就是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从材料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正确的命题,不是诡辩。“白马非马”命题的争议点——"非"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诡变学祖师,代表作《公孙龙子》背诵题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质(特点)?3.概念的表达4.概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6.什么是相容关系?包括哪些?7.什么是不相容关系?包括哪些?例题2.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笔"与“毛笔”、“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关系分别是A.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B.属种关系 全同关系C.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D.交叉关系 种属关系B习题演练例题4.在“《屈原》的作者不是老舍”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老舍”这两个概念是A.全同关系B.属种关系C.全异关系D.交叉关系C习题演练1.不忘初心、好嗨哟、断舍离、996、硬核....成为2019年的网络热词,其中“硬核”的概念为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形式B.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C.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D.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D2.概念就是通过揭示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是①借助概念,人们可以把不同对象区分开来②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③概念比感性认识更能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④借助概念,人们可以把语词抽象地表达出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A.属种关系B.种属关系C.交叉关系D.全同关系B4.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关系是(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