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7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75张PPT)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探究与分享P36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
“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
仙鹤的话:
你一张嘴
你会掉下去
是一个复合判断
由两个判断组成
①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这里的判断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也就是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
点评:
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
2.复合判断的含义
复合判断是指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例如:张某是法官,并且张某是共产党员。
是一个性质判断
是一个性质判断
两个“性质判断”由“并且”连接成一个复合判断。
支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3.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组成):
复合判断的构成: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示例评析:
P36
鲁迅 既 是文学家,又 是思想家。
支判断
既…又…是联结词
要么 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 武松被老虎吃掉。
支判断
支判断
要么…要么…是联结词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支判断是?
联结词是?
都属于
复合判断
4.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即对断定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
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判断
4.复合判断的种类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
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判断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即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即对断定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例如:“泰山既雄伟,又壮丽。”
断定了“泰山雄伟”和“泰山壮丽”这两种事物情况的同时存在。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两个部分组成。(记一下)
(1)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联结项: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结项。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P37
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
并且
联言支
联言支
联结项
【提示】一个联言判断至少有两个联言支。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3)联言判断中常用的联结项:
“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也”“并且”“不是……而是……”“接着”
“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
“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
“尽管……可能……”“然而”“而”“且”
注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此商品物美价廉。
4.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判定):
(1)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p q p且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2)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逻辑形式及口诀:(P且q)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 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探究与分享P37
小华的评论:“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点评:
是一个联言判断
由两个支判断和一个连接词组成。
两个支判断:“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
连接词是:“不但…而且…”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 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探究与分享P37
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即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则这个联言判断是假的。
小浩认为“它是富有哲理的”为假,所以“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为假。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
逻辑性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联言判断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5.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是什么?
【特别提醒】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
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
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情况,从而使思维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方法技巧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 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
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
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 例②是关系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2.选言判断的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它断定了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
例1: 每次读小说总使他激动不已:或愤慨,或讪笑, 或焦虑。
例2: 这个周六 要么上课, 要么放假。
1.选言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 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
3.选言判断的构成:
(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2)联结项: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
的词项,叫作联结项。
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p38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记一下)
注意: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探究与分享P39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联结项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
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4.选言判断的类型: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
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1)选言支关系的两种情形
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
(2)选言判断的分类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两种类型
①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来表达。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 要么 你上,要么 我上”
医生对小明收:“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学以致用】
说一说以下判断的类型。
①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②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③胜者或因其战斗力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④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5.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判定):
(1)相容选言判断
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①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逻辑形式及口诀:(p或者q)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例如:或者小张或者小李能考上。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q只要有一真,相容选言判断即为真
p,q都假, 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2)不相容选言判断
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逻辑形式及口诀:(要么P,要么q)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假。
5.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判定):
例如: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是上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q一真,一假,判断为真;
p,q都真, 都假,判断为假。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限制二者不可兼得)
二者必居其一”
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p q p或者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归纳:选言判断的真值表
一真即真
全假才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真全假皆假
(1)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
(2)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 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 或者横持竹竿进城, 可是, 竖持竹竿进城 城门太矮; 横持竹竿进城, 城门太窄!”
探究与分享P38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 还存在其他选言支,有前后纵向进城, 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
注意:如果遗漏的可能情况恰好是唯一的真实情况,该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原因:选言判断,全假为假)如:“这场球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
所以,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当选言支穷尽时,选言判断是真的
如:“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平局。”
选言判断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
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例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
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
上述选言判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不正确,该选言判断是相容选言判断,不能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应把“要么……要么……”改为 “或者……或者……”。
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示例评析】P39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是否准确?请说明理由)
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 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 如果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 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
真假 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 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 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不可以知道。”
墨子说:“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为期,你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你不能赶到,他们就死了。现在有坚固的车子和骏马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有驽马和四方形轮子的车,你将选择哪一种呢?”彭轻生子回答说:“乘坐骏马拉的坚固的车子可以很快到达。”墨子说:“(既然这样)哪能说未来的事不可知呢?”
思考:墨子的表述属于什么类型的判断?
【探究与分享】P40
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断定对象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假言判断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条件联系的含义: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
(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假言判断的含义:
例如:如果寒潮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
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构成: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
①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
②假言判断的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
③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如果……那么……” “只有……才……” “……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住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假言判断逻辑结构示意图:
特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方法技巧
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
例如: 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
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
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如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
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
因此,例①是联言判断, 例②是关系判断。
前件
后件
前件
前件
例1: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例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 有选举权。
例3: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前件
后件
思考:分别指出以上三个例子中的前件、后件和联结词。
三个例子中的前件、后件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条件关系?
前件
前件
前件
前件
例1: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例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 有选举权。
例3: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前件
前件
思考:分别指出以上三个例子中的前件、后件和联结词。
三个例子中的前件、后件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条件关系?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
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充分必要条件
4.假言判断的类型: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类型: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②含义:充分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倘若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只要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
“一旦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当寒潮来了,气温便会下降”
“要是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假如寒潮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 q)
例如:如果寒潮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
③联结项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
4.假言判断的类型: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 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②含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逻辑形式:只有P,才q。(q p)
例如: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必须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除非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没有年满十八周岁,就没有有选举权”
③联结项:
“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
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
“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示例评析P41 】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是怎样条件关系?属于何种假言判断
如果p,那么q,指的是p推出q
有前必有后
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
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②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 或 当且仅当P,则q,
( p q ,q p)
4.假言判断的类型:
”当且仅当一个数是偶数,它才能被2整除”
“只有并且只有一个数是偶数,才能被2整除”
“如果一个数是偶数,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
“如果一个数是不是偶数,这个数就不能被2整除”
③联结项:
逻辑性质: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
“如果……就……
“如果不……就不……”
二、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p或者q) 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P,要么q)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二者必居其一”
(限制二者不可兼得)
真假
一、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并且q。
逻辑性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同真同假皆为假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相容选言判断的性质: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性质:
知识回顾
相容选言判断逻辑性质: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或者…或者)
不相容选言判断逻辑性质: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同真同假皆为假。(要么…要么)
2、充分条件真假值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前件) q (后件)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湿。
真 真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 无后必无前 无前未必无后 有后未必有前
口诀: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三种情况
p (前件) q (后件)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真 真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三种情况
口诀: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p (前件) q (后件)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真 真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
则q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当且仅当p,则q。
②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逻辑性质: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口诀:一假一真则假,其余(全真全假)皆为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两种情况
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后必无前, 无前未必无后,有后未必有前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天下雨,
地面就会湿了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有前未必有后,无后未必无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 p,则q …当且仅当 …才…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小结: 假言判断的分类: (背诵并运用)
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
补充: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
(二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
(1)改变了前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如果p那么q = 只有非p才非q;
只有p才q = 如果非p那么非q。
例如,如果寒流来了,气温下降。
等值于:只有寒流没来,气温才不下降。
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没有选举权。
如果p那么q = 只有q才p;
只有p才q = 如果q那么p。
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
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
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
(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5.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性因素:
(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例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
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
区别:选言判断的真假是由 选言支的真假情况决定的。
5.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性因素:
(2)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P42 示例评析:
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7.判断的重要性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原因: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了解)
(2)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2、充分条件真假值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前件) q (后件)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湿。
真 真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 无后必无前 无前未必无后 有后未必有前
口诀: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三种情况
p (前件) q (后件)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真 真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三种情况
口诀: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 有前未必有后 无后未必无前
p (前件) q (后件)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如: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真 真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
则q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①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当且仅当p,则q。
②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逻辑性质: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 无后必无前
口诀:一假一真则假,其余(全真全假)皆为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只有两种情况
种类 逻辑性质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后必无前, 无前未必无后,有后未必有前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天下雨,
地面就会湿了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有前未必有后,无后未必无前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无后必无前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 …才…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小结: 假言判断的分类: (背诵并运用)
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
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叫作负联言判断:并非p且q。(也可表示为“p且q”是假的)
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即或者p假,或者q假,,整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所以,“p并且q”假,等值于“或者p假,或者q假/或者非p,或者非q”。也就是说,联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
—— 非(p且q)等值于非p或者非q
例如:“并非这次事故既是天灾又是人祸”,就是说,“这次事故或者不是天灾,或者不是人祸”。
知识框架图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 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 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探究与分享P37
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即联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则这个联言判断是假的。
小浩认为“它是富有哲理的”为假(谈不上),所以“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为假。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
联言判断逻辑性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联言判断
1.学校要报选修课,甲和乙去报名,甲在选择科目上犹豫不决,乙认为甲"要么报汉语言文学,要么报国际经济与政治。"如果乙的上述断定为假,则甲的选择是( )
①最后只报了音乐鉴赏
②放弃国际经济与政治,报了汉语言文学
③既报了汉语言文学,又报了国际经济与政治
④不愿意报汉语言文学,坚持报国际经济与政治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②或④ D .③或④
B
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P,要么q)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2.以下推论与“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意涵一致的是
①称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奋斗的人生
②非奋斗的人生,就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3
③如果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则一定是奋斗的人生
3
④如果是奋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无后未必无前——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无前必无后——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
有后必有前——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
有前未必有后——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
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 有后必有前 有前未必有后 无后未必无前
前件
后件
(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 就改变了条件关系。 只有p才q = 如果q那么p
补充: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
(二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
(1)改变了前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如果p那么q = 只有非p才非q;
只有p才q = 如果非p那么非q。
例如,如果寒流来了,气温下降。
等值于:只有寒流没来,气温才不下降。
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那么没有选举权。
如果p那么q = 只有q才p;
只有p才q = 如果q那么p。
例如,如果下雨,地上就湿。
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
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
(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构成 由联结项和联言支两部分组成
判断真假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构成 由联结项和选言支两部分组成 分类真假 相容选言判断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小结
含义 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由前件、后件、联结项组成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知识框架图
1.下列语句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
①这个概念不是单独概念,就是普遍概念
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④自私不是美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复合判断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如②;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如①③;④是简单判断,排除。故选B。
BB
课堂训练
 2.《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食品标签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从复合判断的类型看,上述规定属于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D.性质判断
【解析】明显标注食品添加剂、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等,这些是“同时存在”的,属于联言判断,A项符合题意;选言判断的特点是断定“可能情况”,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掌握“条件联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不属于复合判断。
AA
3.“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都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这一语句属于
A.性质判断 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 D.简单判断
CC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本题中的几种事物情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属于联言判断。故选C。
4.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D.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
BB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选言判断的含义和特点。根据选言判断的特点可知,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D项是联言判断。
5.大嘴鲈鱼只在有鲦鱼出现的长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从上述断定中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①鲦鱼只在长有浮藻的河中才能发现
②漠亚河中既没有浮藻,又发现不了鲦鱼
③如果在漠亚河中发现了鲦鱼,则其中肯定不会有浮藻
A.仅仅① B.仅仅②
C.仅仅③ D.①②③都不能推出
【解析】题干的第一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有鲦鱼出现并且长有浮藻的水域里,才会有大嘴鲈鱼。由“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否定了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定后件无法推出任何结论。故正确答案是D。
BB
6.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A.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
B.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温度在某一温度以上
C.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A、B、D都符合“当且仅当”的特征。
CC
7.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地走上台。后来,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没听清楚?”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 ”
上述事件中,老师的问话为什么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老师运用了可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就在于老师没有尽量把可能情况都提出来,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8.下列复合判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
不正确,该选言判断是相容选言判断,不能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或者……或者……”。
假言判断的种类
提示: (3)①甲对乙讲的是充分条件。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②甲对丙讲的是必要条件。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该来。现在丙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③甲对丁讲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丁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甲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对乙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
对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
(1)复合判断有哪些类型?
(2)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哪几种条件关系?
(3)说一说,来的是否该来,没有来的是否不该来?为什么?
课桌上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
纸条内容: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那么它的另一面是偶数。
1.如果卡片的一面是K,另一面可以是偶数吗?
2.必须翻开检查哪些卡片才能验证纸条上的规则是否真实,为什么?
E
K
4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