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p30
2.违约行为免责的两种情形:p31
3.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P32
4.诉讼时效:p33
5.产生侵权责任的三个要素:p33
6.承担侵权责任的特殊情形:P34
主要表现 具体情形
合理使用 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法定许可使用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已经刊登的作品;
在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4.2区别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原因 ①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②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质 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类型 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
要求 ①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②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③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4.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导入新课:禅机故事
因为工作上被老板压榨,感觉上班是件极痛苦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结伴上山去找一位禅师请教。
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农业专家说:“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在公司?”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1 判 断 的 概 述
PART
01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基本特征、检验标准
法官的断案 医生的诊断 天气的冷暖 感情之好坏 作品之高下 菜肴之优劣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判断几乎无处不在
思考: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
(1)小明是高中生。
(2)小明还不是大学生。
(3)小明还没有满18岁?
(4)小明长得真高啊!
(5)小明啊!
示例:故意杀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具有某种属性)
危害国家安全罪不是故意犯罪 (不具有某种属性)
甲和乙是同案犯(断定对象关系)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是肯定判断
是否定判断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是感叹判断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相关链接
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大声嚷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等他顺着人们让开的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
提示:“出事的是我父亲”的判断(肯定性);
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判断。
探究与分享P30
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2)特征二:有真假之分。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②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3)断定和真假的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示例评析:
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因此,小张和小赵的话是判断,小李的话不是判断。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4.判断的检验标准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探究与分享:P31页】
PART
02
判断的表达及类型
表达、分类
1、判断的表达形式: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3)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
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要有真假断定。
要排除语句歧义。
注意1: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注意2: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
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
复合
判断
(1)
简单
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以下四个判断: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探究与分享:P32页】
上述判断属于哪些类型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1)性质判断
(2)关系判断
(1)联言判断
(2)选言判断
(3)假言判断
判断的类型
社会实践
判断的表达形式
来源
判断的含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
有所断定
判断的基本特征
有真假之分
检验标准
通过语句表达
小结:
1、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属于( )
①真判断 ②假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
A.①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
A
课后练习
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简单判断 ④复合判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3、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为什么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
B.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C.美国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发展
D.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A
课后练习
4、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③高二(6)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后练习
6、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请把空调关好!
③花儿开得真美!
④你去过北京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后练习
6.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①泰山在黄河之南
②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④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