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送信人认为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判断显然是错误的,是虚假的,不恰当的。因为跑得快满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如四只。”
什么是判断?判断有何基本特征?判断的表达与基本类型有哪些?
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什么地方?
5.1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PART:01
判断几乎无处不在
法官的断案 医生的诊断
天气的冷暖 感情之好坏
作品之高下 菜肴之优劣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示例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小张和小赵的话都符合实际情况吗?
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所以他们两个的话是判断。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所以不是一个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特征二:判断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3、判断的基本特征
⑴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⑵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⑶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社会实践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形式逻辑的判断与哲学认识论的判断的不同。
(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2)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3)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相关链接:P31页】
1、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属于( )
①真判断 ②假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
A.①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
A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有真假之分——真判断和假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2: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A.为什么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
B.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C.美国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发展
D.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A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PART:02
02
1、判断的表达形式: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3)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
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要有真假断定。
要排除语句歧义。
注意1: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注意2: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这个语句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两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联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如:曹操是文学家和政治家。
断定了两种情况同时并存:①曹操是文学家;②曹操是政治家。
选言判断: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
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
以下四个判断: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属于哪些类型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1.判断的含义、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基本特征
3.判断的检验标准
4.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5.判断的类型
3.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③高二(6)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简单判断 ④复合判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含义
判断的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
判断的类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性质判断
相互联系
5.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边。下列语句中不能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李白是伟大的诗人
C.天空显得格外蓝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A
6.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①泰山在黄河之南
②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④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