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千古哲学谜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是一个著名的话题。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选择任一答案似乎都会陷入悖论的处境:
如果是先有鸡,那么这只鸡从何而来?因为所有的鸡都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没有蛋哪来的鸡?
如果说先有蛋,那么同样,这只蛋从何而来?必定要有鸡,才能产下这只鸡蛋,没有鸡哪来的蛋?这里的蛋是特指鸡蛋而言。
科学的回答:
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应用辩证思维的方式。
物种形成大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于物种形成过程来说,从鸡到蛋,或者从蛋到鸡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鸡和鸡蛋,或者鸟和鸟蛋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如果非要分出先后,那要看导致物种形成的最后突变发生在哪个阶段:如果是在蛋发育到鸡的阶段,则可以说是先有蛋后有鸡,如果是在鸡产生蛋的阶段,则可以说是先有鸡后有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The meaning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PART 01
辩证思维的含义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多样的,整体部分、系统优化
发展的普遍性、实质,量变质变(状态)、前进性和曲折性(趋势)
矛盾:含义、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认识、实践、真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活动的特点
温故而知新:唯物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拓展: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关系
①研究辩证思维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②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没有唯物辩证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学的辩证思维;离开了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研究辩证思维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
1.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
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着的
完全切断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2.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盲人摸象》
《吕氏春秋·察今》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1.阅读上述材料,请你从思维方式角度谈谈“荆人袭宋”失败的原因。
2.请进一步分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的思维方式。
探究与分享
点评:
荆人先前做标记的时候,河水不深,士兵是可以通过的。
如今,水位发生了变化,河水上涨了很多,荆人还按照原来的旧标记渡河,必然行不通。从思维方式上看,荆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的思维方式是辩证
的思维方式,是以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方式认识问题的,这样的思维才能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事”与“化”、“时”与“进”、“势”与“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因事而化,从具体的客观事物、客观规律出发认识事物;要因时而进,当时代已经变迁,客观事物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要抓住时机,从变化的情况出发认识事物;要因势而新,当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随之发展。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3.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及其含义
(1)必要性: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
(2)含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4.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
自发 自觉
①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②近代,自觉、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大多有唯心主义性质。
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④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发展,系统科学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既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它认为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探究与分享
有一个愚蠢的富人,看见另一富人家有三层楼,轩敞壮丽,好生羡慕。他有的是钱,马上叫来造那个三层楼房的泥木匠,要求建造同样的三层楼。泥木匠便开始打地基、垒砖头。富人见了,心生疑惑,问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泥木匠回道:“造三层楼啊。”他连忙制止说:“我不要什么第一、二层楼,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先给我把它造起来吧。”
1.这个富人的楼房能够建造起来吗?
2.将楼房看成了一个整体,每层楼都是它的组成部分,谈谈你所认为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建楼房要从地基开始,一抓一瓦地往上盖,富人只要一个三楼是不可能的。事物的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富人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只要第三层楼而不要第一、第二层,这样看待问题是孤立、片面的,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整体性。其实,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整栋楼是由第一、二、三层楼构成的,第三层楼也是在第一、二层楼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因此,富人不能只要轩敞壮丽的第三层楼。辩证思维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反映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多样性,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整体与部分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既是非此即彼的,又是亦此亦彼的。“此”与“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对立面都会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
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认识到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整体,其好比一栋大楼的不同楼层。而事物的整体总是相对而言,辩证思维就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The method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PART 02
辩证思维的特征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1.辩证思维的整体性
(1)基础: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2)含义: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1、辩证思维的整体性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
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
③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事物的整体总是相对而言的。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3)作用:
探究与分享
1.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人们保护开巴高原鹿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2.开巴高原鹿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是否就否定了事物的静态性?
北美洲的开巴高原上曾有约4000只鹿生存,也有狮子和狼等猛兽。为了保护鹿,人们大量捕杀狮子和狼。后来,狮子和狼被捕杀殆尽,而鹿猛增至约10万只。森林很快被鹿毁灭,大量的鹿因找不到食物而饿死,鹿的数量剧减。
点评
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思考认识对象。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的开放系统,不能人为地将其改变为相对僵化的封闭系统,那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
在开巴高原上,鹿与狮子、狼等猛兽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这个生态系统,人们应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鹿与狮子、狼等猛兽和整个开巴高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着眼于整体的联系,预见到未来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导致保护开巴高原鹿行动失败。
(1)必要性: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2)含义: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表现: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3)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2.辩证思维的动态性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3、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4、辩证思维与诡辩论
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诡辩,不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5、辩证思维的意义: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会使我们充满智慧。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衙门。判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判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思考: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区别是什么?学会辩证思维有何意义?
小结:
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含义
客观基础
发展历程
特征
整体性
动态性
诡辩论
意义
根本区别
对立
1、下列体现辩证思维方法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解析】③体现的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排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②④属于辩证思维方法。应选A项。
2、形而上学用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下列观点反映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是(  )
①事物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的
②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③斗争就是不能调和的有你没我的斗争
④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事物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的,这一观点体现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思维,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这一观点全面把握了运动的特性,属于辩证思维,不符合题意,②排除;③④:斗争就是不能调和的有你没我的斗争,该观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该观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二者都没有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都属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③④符合题意,应入选。
故本题选D。
D
3、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落后,国家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从思维方法上说明(  )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止
C.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解析】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要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体现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符合题意;辩证思维并不否定部分,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思维,A、B说法错误;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说法太绝对,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C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体现了(  )
A.动态性思维要求
B.辩证思维要求
C.整体性思维要求
D.运动是绝对的,相对静止不存在
【解析】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说明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A符合题意;B太笼统;C不符合题意;D错误。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