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人生的三重境界?思考:你对我们学校、老师、同学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些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1.感性具体(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反映)(2)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注意: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1+2=2+14+5=5+48×6=6×89×7=7×9A+B=B+AA×B=B×AARB=BRA第一级抽象第二级抽象第三级抽象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抽象的符号R之间的换位关系从个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思维抽象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例:小明是一个中学生。舍弃了小明的性别、年龄、籍贯等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中学生”的规定性。例:什么是植物呢?科学家经过对各种植物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植物的定义。整体→部分个性→共性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思维抽象?实践的需要不同(2)目的和内容: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思考: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第一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①分离: 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第二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第三步: 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公式:s=1/2gt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第四步: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是绝对的真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思维抽象,能出现在思维世界中。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思维抽象的特征:(具有思维的特征吗?)①间接性②概括性③能动性思维活动过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分离)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提纯)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简略化)理想化贯穿其中(理想化)(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3)爱因斯坦总结出的质能方程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4)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提纯性思维表达上的简略化理想化1.有人称18岁的人如清酒、素雅。30岁的人如红酒,华贵。40岁的人则如一杯味道醇厚的白兰地,浓烈。人如酒,各酒有各味,需细细品尝。作者把人比喻成酒,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2.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弯道滑行身体重心训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重抓转弯滑道重心,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BA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启示)【想一想】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吗?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注意: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2.思维抽象(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发展历程。①首先是认识现象②其次是在实验中形成更加系统的电磁理论③在理论基础上投身于实践,推动技术的发展,同时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探究与分享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以“庖丁解牛”为例,区分认识的发展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商品(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起点桥梁终点马克思如何通过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思维抽象思维具体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思考:思维抽象怎样才能发展到思维具体呢?例:P90相关链接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1)第一个环节: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例:P90相关链接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2)第二个环节:矛盾展现 (桥梁)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例:P90相关链接: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起点)(桥梁)(终点)(3)第三个环节: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终点)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是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2)理解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醒:感性具体能够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