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选必三
政治
统编版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二框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有一次,他给画师们出了一道题目,题为“深山藏古寺”,要求以诗作画、笔意俱全。
“深山藏古寺”
你认为哪幅作品更能凸显“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并说明理由。
为什么我们看到云会联想到深山、看到和尚会联想到古寺?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
1. 联想思维的基础(为什么)
⑴客观基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离开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思维中的联想只能是臆想。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喜鹊叫喜,乌鸦报丧。
⑵生理基础:人的大脑的工作机制
人的大脑会根据主体的需要、兴趣、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等,将其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归档,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记忆之中。当主体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大脑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对相关事物的的认识进行联结,产生回忆,在触类旁通的探索中寻求问题的解决。
归档 储存 联结 回忆 探索 解决
归档 储存 联结 回忆 探索 解决
思考:联想就是人脑对已有认识进行的回忆吗?
联想不同于简单的回忆,而是带有思维加工的成分。
1.联想思维
(1)联想思维的含义::(是什么?)
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
归档 储存 联结 回忆 探索 解决
美国工程师斯潘塞在做雷达起振实验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原来是雷达电波造成的。由此联想到用它来加热食品,进而发明了微波炉。
相似联想: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功能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反映事物的相似性和共性)
看到松柏想到坚韧的意志,看到柳絮想到雪花
接近联想:由一个人或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个人或者物。
由中国想到长城,美国想到特朗普,6月8日想到高考
对比联想:对于性质和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由光明想到黑暗,沙漠想到绿洲,干旱想到洪水
因果联想:一种原因会想到一种结果,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国家滥发纸币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会挨骂
(2)依据:
联想思维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思维机制)
(怎么样?)
知识拓展:联想思维的类型
1.联想思维: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齿状, 可以割东西
(3)联结的主要途径
时间、空间途径(外在联结)
性质途径(内在联结)
时间联结
空间联结
性质联结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
(怎么样?)
探究与分享
由“起伏的波浪”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这两个看似离得很远的概念,却被联想在一起。
还可以联想到什么?比如:
起伏的波浪——匍匐前进的蛇—— 数学的函数图像——成绩的起伏不定
运用联想思维,将两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结起来,
说一说,联想思维有什么特征?
3. 联想思维的主要特征 (怎么样)
(1)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
(形式上:相关对象的认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都可以联系在一起。)
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镜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概念,
一般只需要经过4至5步的联想便可建立起联系。
3. 联想思维的主要特征
(2)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①思维在联想之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②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畅想,无拘无束地尽情想象。
构想,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亦指构想的结果。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幻想,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
受炒菜锅防弹启发而发明军用钢盔
【注意】联想思维的“畅想”不包含着梦想和理想。
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
(1)评价依据:
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
(2)重要途径:
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
4.联想思维的评价依据和提高途径:
如:在两个没有关联的信息间,寻找各种联想,将它们联结起来。
粉笔——原子弹:
粉笔——教师——科学知识——科学家——原子弹
有一天,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导弹专家聊天。生物学家说到响尾蛇眼睛已经退化,但它有一个奇特的器官能够接受小动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导弹专家马上由响尾蛇联想到导弹。不久,一种安装了红外线探寻装置的导弹就研制出来了。
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是农业生产中的两种灌溉方式。.......我们将“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思维方式迁移到扶贫工作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贫困地区普遍发放扶贫款的“大水漫灌”方式,采取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和类型施策的“精准滴灌”方式,使“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探究问题:谈谈扶贫思路是如何转变的?
我们在哪些方面也应该实现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
分析:
将“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思维方式迁移到扶贫工作
农业生产中的两种灌溉方式
扶贫工作
两种不同认识对象
性质、作用位置变迁
与功能移植
使“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探究与分享 P100
1.迁移
(1)地位:
(2)含义:(是什么?)
二、联想思维的方法
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迁移的本义是离开原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某地移至他地。
例如:人口的迁移、货物的运输,风吹落叶,沧海桑田的变化等。(生活中的迁移)
①正迁移—在功能上可以发挥促进作用
②负迁移—发挥阻碍作用
③同化性迁移—可以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其他工作之中
④顺应性迁移—也可以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况
P101相关链接(3)迁移的方式 (怎么办?)
语文阅读能力强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字母产生阻碍作用。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例:已知鸟是会飞的,去动物园接触到了鸵鸟,管理员告诉我们它也是鸟,这时就需要把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会飞去掉,扩充“鸟”的概念,也获得了关于“鸟”的概念的新的认识。
(4)迁移的作用:(为什么?)
①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想)
只有将过去的经验和认识运用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才能开辟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可能道路。
②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做)
要实现由“此岸”到“彼岸”触类旁通的认知过渡。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某中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我国汉末医学家华佗,有一次看到蜘蛛被马蜂蜇后,落在一片绿苔上打了几个滚儿,肿胀便消失了。他由此想到绿苔可用来为人治病。华佗通过试验,制成了消肿解毒良药。结合材料,说说迁移有何作用?
“美人鱼”的形象,由少女的形象与鱼的模样重组和加工而成;“狮身人面”的形象,由狮子身体的形状与人脸的形象重组和加工而成;“龙”的形象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探究与分享
上述材料所运用的联想方式有何异同?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践,分析想象的作用。
1895年,16岁的爱因斯坦这样想象:假如我以光速追随一束光线运动,将会看到什么情景呢?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这束光线好像是一个空间里振荡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但是,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通过这个想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追光疑难”。狭义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对这个疑难长期思考的结果。
形象化的想象
“假如”式的想象
2. 想象
(1)地位: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2)含义: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3)特点:
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
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
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如:美人鱼
感性认识的一部分
二、联想思维的方法
(4)想象的类型: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①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
②有意想象:是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各种想象,属于有意想象。
例如:把天空中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想象为小白兔、小山羊等,
或者随着他人的描述,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
(5)想象的方式:(怎么办)
①形象化想象:
含义:
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
作用:
这种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5)想象的方式:
②“假如”式想象
含义:
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
作用:
这种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6)想象的作用:(为什么)P102-4
①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②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
【相关链接P103】:
1895年,16岁的爱因斯坦这样想象:假如我以光速追随一束光线运动,将会看到什么情景呢?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这束光线好像是一个空间里振荡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但是,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通过这个想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追光疑难”。狭义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对这个疑难长期思考的结果。
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展开联想思维的翅膀,尽情想象。同学们纷纷发言。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将会怎样
假如世界上没有货币,将会怎样
假如真有外星人入侵地球,将会怎样
…… ……
探究与分享
试着用“假如”方式对你的未来展开想象。
(1)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2)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地加以训练,那将有助于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3. 联想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联结”方式和“畅想”方式
创新思维
联想
迁移
基础


想象
联想思维
基础、含义、依据、主要途径
联想思维的
水平和能力
评价依据
重要途径
特征
跨越的联结性
非逻辑制约的
畅想性
方法
想象—“畅想”方式
迁移—“联结”方式
创新思维
基 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