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炉房村“山坡找网女孩”范天兰的故事便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四年前为了备战高考,范天兰和姐姐一起到家背后的小山坡,寻找更好的信号上网课。一次偶然,范天兰埋头学习的样子被上传网络,感动了许多人。
“我是师范生,大学毕业后想当一名老师。”这是范天兰入学时就立下的志向。大学四年,为增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她主动加入研学项目。且学且行,范天兰的“教师梦”一天天变得更加清晰,她说:“高考以来,作为平凡的大山女孩,被那么多的人看见、关注,从最初的兴奋、忐忑,
再到现在的自信、笃定,我渐渐明白了逐梦的意义。”今年毕业的范天兰,已确定要回到家乡云南,登上三尺讲台,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那一束微小却坚定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范天兰的成长故事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启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卡塔尔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里,牛津学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从6名中国航天员的“太空会师”里,路透社评论员看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在重庆摩托骑士逆行战山火的“中国式救援”里,外国网友看到了一个“空前团结的民族”;在中共二十大报告的笃定自信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探索着全新的道路……
变乱交织的年代,世界的目光更加聚焦中国。这里有世界1/5的人口,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片土地创造了最惊人的崛起,这个国家还在不断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探索和比较中开创正确道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科学理论,在创新和突破中彰显制度优势,在传承和发展中孕育先进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创造了最惊人崛起的根本原因及对在新时代不断书写奇迹的启示。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随后的20多年间,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不断攀越新高度。
伟大事业锻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坚定奋斗在一线忘我牺牲奉献,以“革命加拼命”的战斗姿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短短30余年时间里获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超越国际水平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发展航天事业、不懈追求航天梦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丰富深刻的历史启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有体现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基本结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激发人民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分别走过了被称为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中国复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材料一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什么样的道路
(3)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提出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1846年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时就已经有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主张“五种社会形态说”,在当时的列宁看来,人类历史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单线序列发展着的。斯大林明确提出:“社会发展史首先便是生产发展史,数千百年来新陈代谢的生产方式的历史,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发展史……是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制的,社会主义的这样五种基本生产关系更迭的历史”。
(1)社会形态不断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更替的基本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范天兰勤学苦练,增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启示新时代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范天兰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启示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动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此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中范天兰的成长故事中的做法,并结合学科术语进行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从听党话跟党走、提升自身素质、为人民服务等角度作答。
2.答案:①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答案:我国实现航天梦是在党中央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下分阶段推进的,启示实现中国梦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战略安排分步推进。航天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攻坚克难、牺牲奉献,启示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儿女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我国如何发展航天事业、不懈追求航天梦,需要调用党的领导和中国梦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
有效信息②: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坚定奋斗在一线,忘我牺牲奉献,以“革命加拼命”的战斗姿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可联系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儿女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中,把小我融入大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4.答案:①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⑤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基本结论→可联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②: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有体现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可联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激发人民力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联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④:改革开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联系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关键词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可联系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5.答案:(1)材料一中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①近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③完成此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析:(1)本小题属于体现类命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考生应结合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即可。
(2)本小题属于体现类命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什么样的道路。考生应结合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可。
(3)本小题属于启示类命题,要求考生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回答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考生应结合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组织答案。
6.答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出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2)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生产关系;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要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社会形态不断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属于原因类试题,由“社会形态不断更替”说明生产关系在改变,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知识可以得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出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2)本题要求回答社会更替的基本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从“社会更替的基本历程”话题出发,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等方面谈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