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逻辑与思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逻辑与思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8)逻辑与思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天,某市机关马科长给顺风饭店赵经理写了一个通知,说:“今天上午十一点半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到你店参观,并用午餐。望做好准备,热情接待。”赵经理为了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到饭店就餐,就又打电话问马科长,马科长不耐烦地在电话里说:“通知上写得很明白了嘛,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马科长写的通知到底有没有错误?如有,错在何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常理,垃圾分类后应该需要更多垃圾箱才对,S市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反复论证并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开始探索“撤桶并点”。这一探索表面看上去是简单的“减法”,背后却包含着更多“加法”:垃圾桶的密度是在大量的走访调研后确定的,市民有需求的区域就多设置,垃圾量小的区域则少放置甚至全部撤走;小区内的垃圾桶一般都设置在进出小区的必经之路上,公共区域的废物箱数量大幅减少,火车站、市民公园、综合商场等重点“窗口”区域分类更加精细。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撤桶并点”,S市的环卫压力减轻了,市民素质提高了,城市形象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谈谈S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探索“撤桶并点”获得成功的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星是离地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探测对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开启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
祝融是我们华夏民族上古的神话人物,被称为“火神”。“祝融号”在承接了“火神”带来光明的传统意义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面对“祝融号”在火星工作期间将遇到的困境,“祝融号”火星车设计师设计了多重神奇技能:一是有特殊的电池板,电力有保障;二是自带两个“温室”,热控有保障;三是多重解救方案,遇事有保障;四是通过开源和节流解决保暖问题。
火星车的历史仅仅只是火星探索征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这漫长而注定艰辛的求索之路上,人类终将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知识,分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的成功对科技创新有何启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前有个老叟非常爱吃苹果,他路过苹果园的时候,看到一个果农正在给苹果苗浇水,就说:“原来种苹果苗需要水,这还不容易!我要给苹果苗浇更多的水,让它结许许多多的苹果。”于是,他把一棵苹果苗插进河里,后来苹果苗被淹死了。老叟又来到苹果园里,他看见果农在给苹果苗施肥料,就说:“哦,原来种苹果苗需要肥料。我要给苹果苗施更多的肥料,这样就能结更多的苹果。”于是,他把苹果苗栽在粪堆上,后来苹果苗被烧死了。老叟再次来到苹果园里,这时已到了冬天,老叟看见果农用稻草把苹果苗包起来埋在地下,就说:“哦,原来我的苹果苗种不活,是因为苹果苗害怕寒冷。这次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使它免受风霜。”次年春天,老叟在种苹果苗的时候,学着果农对苹果苗越冬的管理技术,用稻草把苹果苗包得结结实实地埋在地下,过几天苹果苗就被闷死了。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中的老叟种苹果树苗失败的原因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三段论推理时,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踊跃发言。下面是三位同学列举的三段论推理。
甲同学: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人民,所以,政府是为我服务的。
乙同学:审判员需要守法,张亮不是审判员,因此,张亮不需要守法。
丙同学:共青团员都是青年人,李明是青年人,因此,李明是共青团员。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位同学列举的三段论推理分别犯了什么逻辑错误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珠笔的漏油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人认为是由于钢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都在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材料上却难以突破。日本一位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他认为将圆珠笔笔管中的油减少,使其在钢珠没有用坏之前,就将笔管中的油用完,漏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减少管中的灌油量,从油上出发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
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常理,垃圾分类后应该需要更多垃圾箱才对,S市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反复论证并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开始探索“撤桶并点”。这一探索表面看上去是简单的“减法”,背后却包含着更多“加法”:垃圾桶的密度是在大量的走访调研后确定的,市民有需求的区域就多设置,垃圾量小的区域则少放置甚至全部撤走;小区内的垃圾桶一般都设置在进出小区的必经之路上,公共区域的废物箱数量大幅减少,火车站、市民公园、综合商场等重点“窗口”区域分类更加精细。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撤桶并点”,S市的环卫压力减轻了,市民素质提高了,城市形象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谈谈S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探索“撤桶并点”获得成功的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①马科长的通知有错误。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显然,马科长的通知并没有写明确。因为,“六个兄弟单位的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可能是一个兄弟单位的六个人,也可能是六个兄弟单位的所有人,既可能是六个人,也可能不止六个人。究竟有几个人,不明确。③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准确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混淆概念”。
解析:本题以日常生活对话为背景,考查概念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先作判断,并写出理由,再根据理由阐释启示。材料中“六个兄弟单位的人”这个概念的外延不明确,所以通知有错误。启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2.答案:“撤桶并点”的探索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创新,只有思维创新才能避免思维僵化,才能产生创新成果,“撤桶并点”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创新性,为S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更优化的解决方案。逆向思维必须合“理”,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撤桶并点”的做法深刻地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了成功。
3.答案:①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在科技创新中要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地加以训练,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②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等特征,在科技创新中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好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科技工作者要立足实践,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提升思维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解析:根据材料中面对“祝融号”在火星工作期间将遇到的困境,“祝融号”火星车设计师设计了多重神奇技能:一是有特殊的电池板,电力有保障;二是自带两个“温室”,热控有保障;三是多重解救方案,遇事有保障;四是通过开源和节流解决保暖问题。这启示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应进行超前思维和联想,并且应以实践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4.答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掌握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事物的度。只有将事物发展的度把握好了,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苹果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生存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老叟虽然学到水分、肥料是苹果苗生长之需,却没能掌握各种条件对苹果苗成长的适度原则,从而导致苹果苗死亡。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解析: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材料中的老叟种苹果树苗失败的原因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知识限定为辩证思维方法有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应结合材料,从把握质量互变规律角度进行分析。“老叟学到水分、肥料是苹果苗生长之需,就先后把苹果苗插进河里,把苹果苗栽在粪堆上等等”,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5.答案:①甲同学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这启示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的规则。②乙同学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这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③丙同学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这启示我们应该坚持“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解析: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位同学列举的三段论推理分别犯了什么逻辑错误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考查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以及违背不同规定。则易犯的逻辑错误。调用三段论推理规则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任何事物都是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存在的,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和功能。逆向思维通过反向求索,能够引起人们摆脱单一思维的束缚,寻找新的认识和途径,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材料中,圆珠笔钢珠的硬度、耐磨性与圆珠笔的油量之间是一对矛盾,当人们希望通过强化圆珠笔钢珠的硬度、耐磨性解决这一矛盾时,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而是进行反向求索,确定合理的含油量,由此解决了漏油的问题。
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为“思维方法”,根据材料中的“日本一位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他认为将圆珠笔笔管中的油减少,使其在钢珠没有用坏之前,就将笔管中的油用完”并且最终“从油上出发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这说明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答案呈现时要注意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7.答案:“撤桶并点”的探索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创新,只有思维创新才能避免思维僵化,才能产生创新成果,“撤桶并点”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创新性,为S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更优化的解决方案。逆向思维必须合“理”,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撤桶并点”的做法深刻地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了成功。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S市”,需要调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探索“撤桶并点”获得成功的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按常理,垃圾分类后应该需要更多垃圾箱才对,S市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探索“撤桶并点”→可以联系“撤桶并点”的探索属于逆向思维。
有效信息这一探索表面看上去是简单的“减法”,背后却包含着更多“加法”→可以联系逆向思维的做法,必须合“理”,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
有效信息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撤桶并点”,S市的环卫压力减轻了,市民素质提高了,城市形象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可以联系逆向思维的意义,有利于思维的创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