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盖州分校 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单元集训十二 人口、乡村与城镇一、选择题(2024·滨州模拟)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老龄人口占比与少年儿童人口占比。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较突出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 B.长三角地区C.东北地区 D.珠三角地区2.下列省级行政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的是( )A.浙江 B.湖北C.河北 D.河南(2023·辽宁卷)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3~4题。年份 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省内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市内跨县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3.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4.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 ②鼓励返乡创业 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 ④放宽落户政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4·武汉调研)莲花池村距北京市中心70 km,历经30余年完成了从山区农业村向旅游型村落的转变,是京郊早期旅游开发的核心村落。村中的宅院类型南北部略有不同,北部以农家乐和民宿为主,南部多大山庄。据此完成5~7题。5.与菜地相比,村落形成初期居住区整体海拔略高,其主要原因是( )A.靠近公路 B.气候适宜C.便于防洪 D.地形平坦6.大山庄集聚在公路南部的主要原因是该处( )A.距客源地近 B.用地空间大C.水运便利 D.水源充足7.莲花池村向旅游型村落转变过程中,尤其需重视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耕地占用C.土地沙化 D.土壤污染(2024·哈尔滨模拟)在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长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购房)意愿和落户(将户口迁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暂居住逐渐变为长期留居,购买住宅后变为定居,最后才会落户。不同级别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下图为“我国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较图”。据此完成8~10题。8.我国省会城市定居意愿率高于直辖市及深圳的主要因素是( )A.房价高低 B.政策支持C.医疗水平 D.环境质量9.普通地级市长期居留意愿率高有利于( )A.提升城市等级 B.改善交通拥堵C.增加城市绿化 D.促进经济发展10.县级市为提高落户意愿率,应该( )A.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B.设计建设高级住宅C.吸引相关产业转移 D.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024·浙江温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收入的阶层群体在城市的居住空间上会出现差异化现象,下图为“中国上海和美国芝加哥2010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图”。完成11~12题。11.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水平C.交通状况 D.政策导向12.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是芝加哥,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B.甲是上海,市中心人口会不断增加C.乙是芝加哥,市中心环境得到改善D.乙是上海,市中心人口大规模外移黑龙江伊春市是林业为主的城市,常住人口只有114万,且近年来人口外迁较多。目前,伊春市经过综合研究,决定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8个县级行政区。下表是行政区变化情况。完成13~14题。原行政区划(17个) 伊春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新青区、红星区、五营区、带岭区、南岔区、乌马河区、美溪区、翠峦区、友好区、上甘岭区、金山屯区、西林区、铁力市、嘉萌县新行政区划(8个) 伊美区、乌翠区、友好区、金林区、汤旺县、丰林县、南岔县、大箐山县13.伊春市把行政区数量减少的主要出发点是( )A.扩大城镇管理范围 B.提高城镇行政等级C.降低城镇运营成本 D.增强辐射带动作用14.最适合借鉴伊春市区划调整模式的是( )A.浙江杭州 B.甘肃玉门C.广东深圳 D.河南郑州我国东部某城市为了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环境和交通压力,避免城市过度扩张,计划疏散部分产业,自2015年开始在甲地兴建卫星城,修建地铁和快速路。甲地位于中心城区的主发展方向上,地处平原,与中心城区相距约10 km。下图为“2015年、2022年该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图示卫星城得以快速扩张的驱动力是( )A.地形平坦 B.产业优化C.环境优美 D.位置优越16.兴建卫星城对中心城区的主要影响是( )A.阻碍中心城区的发展B.增加中心城区就业机会C.提高中心城区宜居性D.完善中心城区产业构成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非洲国家近代城镇化受外来殖民主义影响深刻,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在殖民时期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中心。21世纪以来,小城镇已成为坦桑尼亚快速城镇化的重点区域。2020年坦桑尼亚城镇化水平整体达30%。下图示意坦桑尼亚小城镇分布。(1)简述殖民时期达累斯萨拉姆为坦桑尼亚最大城市的区位优势。(2)分析21世纪以来坦桑尼亚小城镇发展迅速的原因。(3)对坦桑尼亚小城镇的空间分布做出合理解释。(4)简述小城镇在坦桑尼亚聚落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西什库31号”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西什库3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老旧厂房拓展为文化空间,是老城区转型改造的成功代表。下图为“‘西什库31号’发展变迁示意图”。(1)从产业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角度说出“西什库31号”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北京老城区存在老旧四合院住房拥挤,基础设施管线老化,道路狭窄、停车难,老年人口比例高等现状。(2)为北京老城区环境改善、功能优化提出合理建议。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森林村庄是自然生态风貌保存较完好的村庄,其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生态功能稳定且结构完善,注重森林多功能利用和多效益发挥,是乡村地区的重要环境载体。安徽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后备区,安徽省以高质量发展与生态资源建设为导向,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下图示意安徽省森林村庄分布。(1)指出安徽省森林村庄分布的影响因素。(2)说明安徽省森林村庄对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的作用。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宗堡(见图)是西藏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所谓“宗”藏语本意为堡寨、堡垒。过去,宗堡往往修筑在耸立的孤山(指挺立于河滩上的孤立山丘)之上,常被人们称为“安全岛”。因年久失修,很多宗堡损坏严重。为保护宗堡建筑,当地政府实施了修复工程。宗堡的宗教、行政等诸多传统功能已经消失,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更为突出。(1)从安全角度,简析宗堡大多修建在河滩耸立孤山上的主要原因。(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简述宗堡修复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3)列举宗堡的现代社会价值。单元集训十二 人口、乡村与城镇1.C 2.A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及以上的省市中东北地区三个省份全部包括在内,因此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较突出的地区是东北地区。故选C。第2题,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少年儿童人口占比。读图可知,浙江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3%)-少年儿童人口占比(13.5%)=73.5%,湖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5%)-少年儿童人口占比(16%)=69%,河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4%)-少年儿童人口占比(20%)=66%,河南劳动力人口占比=1-老龄人口占比(13.5%)-少年儿童人口占比(23%)=63.5%,因此四省区中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的是浙江。故选A。]3.D 4.A [第3题,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第4题,发展劳动节约型产业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缓解因人口净流出而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①正确;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迁往大城市,鼓励返乡创业,能够吸引中小城市人口回流,有利于缓解人口净流出现象,②正确;人口净流出导致中小城市人口减少,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而目前中小城市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放宽落户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落户,但中小城市对外来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大,对缓解人口净流出作用不大,排除③④。故选A。]5.C 6.B 7.B [第5题,村落形成初期居住区整体海拔略高,不利于居住区与公路相连,不方便村民出行,因此A项错误。初期居住区整体海拔略高于菜地,不会使气候变得更加适宜居住,因此B项错误。由图可知,居住区与菜地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形平坦,因此D项错误。莲花池村聚落是沿河布局,雨季时河流水位上涨,易淹没河流两岸低洼地带,而村落形成初期居住区整体海拔略高,则不易被洪水淹没,有效保障村落安全。故C项正确。第6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大山庄集聚公路南部和民宿所在的北部相距较近,与客源地距离差异小,因此A项错误。大山庄集聚于公路南部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而非水运,因此C项错误。大山庄集聚的公路南部和民宿所在的北部都靠近河流,水源都充足,因此D项错误。由图可知,大山庄聚居的公路南部位于河流下游,相较于上游山区,其地形更加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因此B项正确。第7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与土壤污染都将影响莲花池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旅游业莲花池村必然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A、C、D错误。由材料可知,莲花池村早期为山区农业村,耕地面积占土地利用面积的比重较大,在向旅游型村落转变的过程中,为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兴修道路、修建民宿等旅游公共设施,旅游业用地面积的扩大将侵占部分耕地,因此B正确。]8.A 9.D 10.C [第8题,直辖市及深圳的房价较高,人们购买房屋压力大,省会城市房价相对较低,因此定居意愿较高,A正确;政策支持、医疗水平和环境质量对两者的影响差距不大,B、C、D错误。第9题,长期居留意愿率提升,可促进城市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D正确;城市等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居留意愿率高并不能提升地级市的城市等级,A错误;长期居留意愿率提高会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加剧交通拥堵,B错误;长期居留意愿率高对城市绿化的增加没有影响,C错误。第10题,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吸引人口向县城迁移,提高落户意愿率,C正确;扩大用地规模并不能提高落户意愿率,A错误;建设高级住宅会增加生活成本,并不能提高县级市落户意愿率,B错误;轨道交通多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县级城市对轨道交通需求量小,D错误。]11.B 12.C [第11题,高收入阶层追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环境、交通、治安等条件好的地方居住,低收入阶层群体购买力低,选择房价较低的地方居住,相对各方面条件要差点。这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上就出现不同收入阶层群体居住地分化。因此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而与自然环境、交通状况、政策导向关系不大。故选B。第12题,甲是上海,市区交通便捷度高、医疗、教育等资源优越,房价高,中心区多为高收入阶层群体,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上海市区外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而市区交通拥挤等导致部分高收入阶层群体外迁,市中心居住人口会有所减少;乙是芝加哥,早期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市区因私家车普及和郊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勤速度快,环境优美,故高收入阶层群体大部分住在郊外,近十几年来,市中心改造,环境改善,出现再城市化,部分高收入阶层群体重新回到市中心。故选C。]13.C 14.B [第13题,伊春市的人口数量少,且人口减少,原行政区划单位数量过多,管理成本高、效率低。通过合并调整行政区划,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C正确;城镇管理范围与当地政策、人口数量、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需与当地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相协调,一般不会为了扩大城镇管理范围而减少行政区数量,A错误;减少行政区数量不能提高城镇行政等级,B错误;辐射带动作用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减少行政区数量不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D错误。第14题,伊春市行政区划调整是因为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且伊春市是资源型城市,依赖林业发展,随着森林保护要求提高,原林业经济衰退。甘肃玉门是石油资源型城市,与伊春情况有相似之处,B正确;浙江杭州、广东深圳、河南郑州为省会城市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流入多,人口密度大,暂时没有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短时间内无需借鉴伊春市区划调整模式,A、C、D错误。]15.B 16.C [第15题,卫星城能够快速扩张说明城镇化的速度较快,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产业不断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因此产业优化对卫星城的快速扩张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B正确;地形平坦和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天然条件,二者均有利于城市建设,但不是卫星城快速扩张的驱动力,排除A、D;环境优美并不会促使卫星城快速扩张,排除C。第16题,兴建卫星城能够带动甲地快速发展,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住房、就业等压力,提高中心城区的宜居性,C正确;兴建卫星城是为了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并不会阻碍中心城区的发展,且由图可知,图示时段中心城区也呈现扩张的趋势,A错误;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转移至卫星城,会减少中心城区的就业机会,且该过程并不一定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因此对完善中心城区的产业构成作用不大,排除B、D。]17.(1)位于沿海地区,是殖民者登陆非洲的门户;海运便利,便于劳工的输入和掠夺资源的输出。(2)殖民势力消退,逐渐形成健康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增长,人口流动规模扩大,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3)邻近铁路线分布,交通条件较好;邻近湖泊(维多利亚湖)分布,水源充足;邻近中大城市分布,受中大城市辐射带动。(4)连接广大农村和主要大城市,充当农村腹地与主要城市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节点;发挥调节区域粮食经济的功能;提供制造业及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居民需求;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起到重要作用。解析 第(1)题,殖民时期达累斯萨拉姆为坦桑尼亚最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达累斯萨拉姆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达累斯萨拉姆位于沿海,是殖民者登陆非洲的门户,交通运输便利;海运便利,便于劳工的输入和掠夺资源的输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掠夺资源的输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第(2)题,正常情况下,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在殖民势力消退后,健康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确立,小城镇数量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加快,经济增长,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镇,再加上城镇本地的自然增长率也较高,因此城镇人口大量增长,小城镇数量增多。第(3)题,由图可知,坦桑尼亚小城镇主要邻近铁路、湖泊、大城市分布,形成原因分别从交通条件、水源条件、辐射效应等角度进行分析。邻近铁路线分布,交通条件较好,交通运输便利;邻近湖泊(维多利亚湖)分布,水源充足,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水源;邻近中大城市分布,受中大城市辐射带动强,为坦桑尼亚小城镇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其发展。第(4)题,小城镇在坦桑尼亚聚落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小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大城市的桥梁,在促进商品流通、增加就业机会、平衡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城镇是连接广大农村和主要大城市,充当农村腹地与主要城市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节点,促进商品流通;小城镇发挥调节区域粮食经济的功能;小城镇人口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为坦桑尼亚聚落提供制造业及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居民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小城镇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结构转移,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起到重要作用。18.(1)由工业生产向零售商业向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由工业用地向商业用地转变;原因: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功能的需要;加强城市管理与改善环境状况的需要等。(2)疏解人口,减轻人口压力;改善、修缮老旧住房;更新管道、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拓宽道路,建设立体停车场;加大养老投入,完善养老设施;增加小微绿地,增加休闲健身场地等。解析 第(1)题,“西什库31号”最初为北京低压电器厂,产业类型为工业生产,之后为菜市场及商贩聚集地,产业类型为零售商业,最后转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类型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土地利用方式由工业用地向商业用地转变。原因可从地价、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管理等角度分析,“西什库31号”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成本高,将原有的老旧厂房转化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用途,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中心城区功能的优化调整,工业外迁,老城区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升级转型;由工厂到零售业到文化产业也是改善老城区环境状况、加强城市管理的需要。第(2)题,可从疏解人口压力、更新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完善社会服务设施等角度分析,建议合理即可。北京老城区人口多,人口压力大,需要疏解人口,减轻人口压力。老城区四合院老旧,需要改善、修缮老旧住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老化的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老城区交通管理,拓宽道路,建设立体停车场,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完善老城区的社会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质;增加小微绿地,增加休闲健身场地等。19.(1)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经济发展水平高。(任答4点即可)(2)森林村庄在固碳释氧方面的功能突出,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森林村庄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方面的功能也较突出,有助于保障长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安全;森林村庄在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方面也具有优势,有利于改善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森林村庄分布主要受地形、水源、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影响。森林村庄植被以森林为主,对水源条件要求高。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便于生产活动,交通条件好。第(2)题,安徽省森林村庄对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森林村庄的功能及其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森林村庄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吸附粉尘、净化空气等方面的功能较突出,有利于改善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保障长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安全、促进长三角地区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1)孤山地势陡峻,且视野开阔,利于军事防卫;高于河滩,易于防洪;临近河流,可保障生活用水。(2)地势起伏大,修复设备、建材等运输困难;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大气稀薄,空气缺氧;白天紫外线辐射强烈等。(3)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教育价值。解析 第(1)题,结合孤山地形、临河位置从军事安全和环境安全角度思考。宗堡修筑在耸立的孤山,地势险峻,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便于军事防御;高于河滩,易于防洪,若发生水患,河谷中的人们便会遭受重大损失,这时,河谷中的高地便成为抵御洪水的天然避难所;临近河流,便于取水,可保障生活用水。第(2)题,需注意尺度转化,可从宏观尺度上青藏高原的高寒、缺氧、紫外线强与微观尺度上孤山地形起伏大等角度分析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宗堡修筑在耸立的孤山,地势起伏大,修复设备、建材等运输困难;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大气稀薄,空气缺氧,白天紫外线强烈,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施工修复。第(3)题,宗堡作为历史建筑遗存,在现代社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教育价值等现代社会价值。地址:隆仁饭店斜对面聚能教育 提分热线:1564171333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