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盖州分校 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单元集训三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24·河北邢台)山东省成山头位于我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2021年11月某中学前往该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下左图所示,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海天一色,写着“天尽头”的石柱耸立岸边。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题。1.与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2.根据上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受①影响B.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②增强C.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增强③D.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④减弱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示意1961~2018年乌鲁木齐不同海拔四季雾日情况。完成3~5题。3.谚语“十雾九晴”指的是辐射雾,乌鲁木齐辐射雾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①平原 ②城区 ③谷地 ④中山带 ⑤高山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4.与其他地区相比,高山带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C.降水 D.风速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乌鲁木齐雾日天数减少最明显的地区是( )A.平原 B.城区C.谷地 D.高山(2024·山东德州)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完成6~7题。6.晋江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0~6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0~6时为海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11~17时为海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D.11~17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7.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晋江市东南部热岛环流与( )A.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B.冷湿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C.暖干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D.暖干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2024·哈尔滨模拟)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8~10题。8.“冷湖”更容易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9.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 )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10.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物体向各个方向反射的太阳总辐射通量与到达该物体表面的太阳总辐射通量之比,它决定着地表和大气间的辐射能量分配,会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下图示意我国某观测站某年3月测得的退化草地下垫面一场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3月11日有较多降雪(4.7 mm),12日有少量降雪(0.4 mm),其他各日为晴天。完成11~13题。11.该观测站可能位于( )A.辽宁 B.陕西C.新疆 D.云南12.与3月13日相比,3月14日的地表状况为( )①地表温度变化大 ②地表温度变化小 ③土壤湿度大 ④土壤湿度小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3.若该观测站所处地区于当年7月3日整日有降雨,推测雨后的7月4日(晴天)该观测站测得的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规律为( )A.由高到低 B.由低到高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高度(m)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此时,山东5 800 m高空处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15.在图示大气形势下,近地面( )A.湖南大部分地区晴朗少雨B.内蒙古风速比四川小C.黑龙江西北部天气晴热D.天津气压高于重庆16.未来几日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城市可能是( )A.南京 B.三亚C.太原 D.大连二、综合题17.(2024·河北秦皇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温室大棚的放风有一定科学依据,放风的主要目的是降温、排湿、排除有害气体等。正确的放风时间和方式能大大提高蔬菜、瓜类的产量和质量,但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图1为温室大棚底部放风口,图2为温室大棚顶部放风口。(1)下图中a、b两条短线表示打开顶部和底部放风口后气流的运动状况,分别说明a、b短线处气流方向以及形成原因。(2)天气晴朗的冬日,日出后,打开覆盖大棚的草苫1小时后才进行放风,这种放风方式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分别说明日出1小时后放风以及能够提高质量的原因。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滨海低山丘陵地区,当地凭借较稳定的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从1969年起,每年10月都会举办世界级帆船赛事。下图为“的里雅斯特位置图”。(1)在下图中标出的里雅斯特昼夜的风向。(2)简述的里雅斯特昼夜风向的形成过程。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风前沿具有锋面性质的气团交界面被称为海风锋。康沃尔半岛位于英国西南部,其附近常生成海风锋。下图示意该地区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情况,此时康沃尔半岛两侧来自不同方向的海风辐合生成海风锋,且该海风锋正缓慢向北移动。(1)在右侧康沃尔半岛的放大图中用虚线绘制此时海风锋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海风锋两侧的风向。(2)分析该海风锋缓慢北移的原因,并推测康沃尔半岛在该海风锋影响下的天气状况。20.(2024·山东菏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员们于2022年11月5日在中山站(69°S,76°E)附近进行冰雪机场建造工作,作业过程中需要克服南极下降风这一巨大挑战。南极下降风是南极地区常年存在的现象,其形成与地形地势、气温、重力等因素相关,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南极下降风风力较大,对南极地区生物有明显影响。(1)描述南极下降风的形成过程。(2)推测冰雪机场作业当天南极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正午、黄昏或凌晨)并简述理由。(3)南极下降风与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有密切关系,简述原因。单元集训三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1.B 2.A [第1题,上左图所示时段处在白天,陆地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出)、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高空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海洋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凸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凸出),结合等温面、等压面变化特征可知,图B符合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故选B。第2题,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方式有吸收、反射和散射。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影响,A正确;②为地面辐射,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太阳辐射影响,与地面辐射无关,B错误;③为大气逆辐射,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减弱③,C错误;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逆辐射(③)较强,D错误。]3.A 4.B 5.D [第3题,“十雾九晴”指的是辐射雾,辐射雾会随着地温升高或风力加大而慢慢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辐射雾是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在夜长、气温低的冬季,辐射雾最易发生。读图可知,平原、城区冬季雾日天数最多,①②正确;谷地、中山带、高山带冬季雾日天数最少,③④⑤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平原、城区和谷地雾主要发生在冬季,中山带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高山带雾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其他地区相比,高山带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影响,夏季降水丰富且频繁,下雨时地面湿度大,海拔高,气温较低,当气温低于露点温度时,水汽凝结成雾,故高山带雾的形成与地形地势关系密切,B正确;与气温、降水、风速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不利于高海拔地区近地面辐射冷却,高山大雾天气减少明显,D正确;平原、城区、谷地雾日天数变化不大,A、B、C错误。]6.A 7.A [第6题,0~6时,陆地比海洋气温低,气压高,吹陆风,由图可知,0~6时热岛强度大,即陆风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A正确,B错误;11~17时,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吹海风,由图可知,11~17时热岛强度小,即海风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C、D错误。第7题,由图可知,白天海陆风日比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小,说明城区温度较低。而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主要为海风,由于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降低了城区的热岛强度。所以选A。]8.A 9.B 10.A [第8题,由材料可知,“冷湖”发生在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夜晚时没有太阳辐射且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地表辐射冷却作用显著,更容易形成“冷湖”。故选A。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暖带”热量条件好,因此霜期短,初霜迟,终霜早,生长期长,作物发育较早。故选B。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是指空气在垂直方向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故“暖带”通常伴随着逆温,逆温层形成后,“暖带”更容易出现,二者关系密切,A正确。“冷湖”地区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静稳,云量少,风速小,扬尘少,有利于天文观测,排除B。“暖带”的出现与冷空气辐射冷却下沉,空气湍流带来的热交换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一定都出现在阳坡,排除C。焚风是干热风,“冷湖”是冷空气下沉,二者差异显著,排除D。]11.A 12.A 13.B [第11题,由图可知,降雪前晴天(9日、10日)地表反照率受云的影响虽有波动,但均显示在北京时间12时前后地表反照率最低且变化最小,早晨和傍晚地表反照率较高且变化较大,说明太阳高度较小时,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大,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地表反照率减小且变化减小趋于稳定。据此可推知,雪前晴天时,地表反照率虽受下垫面、云(注意:云受太阳高度变化影响较大,太阳辐射越强,云越容易消散)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地于北京时间12时前后地表反照率最低,说明北京时间12时大约为当地正午12时,即当地大约位于120°E经线附近,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辽宁最符合。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3月13日地表反照率明显高于3月14日,而两日同为晴天,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别不大,根据地表反照率的概念可推知两日下垫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3月13日为雪后第一天,地表积雪较多,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地表反照率较高;同时,积雪的保温作用较强,减小了地表的温度变化。3月14日随着积雪进一步融化,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反照率较低;同时积雪保温作用减弱,地表温度变化较大,但因积雪进一步融化,土壤湿度有所增加。①③正确,故选A。第13题,7月3日的降水使得表层土壤湿度升高,导致地表反照率降低;雨后的7月4日为晴天,随着太阳升高,太阳高度变大,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增大,表层土壤湿度降低,地表反照率升高,故7月4日地表反照率由低到高,B正确;雨后因没有融雪过程,故不会出现地表反照率由高到低的日变化,A错误;雨雪天气后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雨雪影响减小,地表反照率日变化才会逐渐恢复到雨雪前的晴天状态,即先降低后升高,排除C;地表反照率不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日变化规律,D错误。]14.C 15.A 16.B [第14题,根据“凸高凹低”原理,山东省境内5 800 m高空,500 hPa等压面向北高度降低,表明气压呈现南高北低,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南向北,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垂直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偏西风。故选C。第15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根据高空的气压形势,可知近地面湖南受高压脊控制,大部分地区晴朗少雨,A正确;500 hPa等压面高度线分布,四川稀疏,内蒙古密集,说明近地面等压线在内蒙古密集,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内蒙古风速比四川大,B错误;黑龙江西北地区纬度较高,且位于低压中心,晴朗少雨的可能性小,C错误;天津500 hPa等压面高度低于重庆,则天津近地面气压低于重庆,D错误。第16题,此时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北部,受副高影响将向西或西北移动,海南岛三亚未来几日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较大,而南京、太原和大连受其影响较小。故选B。]17.(1)a处顶部放风口处气流由棚内流向棚外,大棚内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处底部放风口处由棚外流向棚内,室外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2)日出后气温较低,如果立即放风,作物易受低温冻害;早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卷起草苫,使蔬菜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可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解析 第(1)题,正确的放风时间要根据热力环流考虑,a处顶部放风口处,棚内温度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气流从顶口由棚内流向棚外。b处底部放风口处,是水平方向上,棚内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低;棚外温度低,气流下沉,气压高,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棚外流向棚内。第(2)题,日出时刻,温度最低,如果立即放风,作物易受低温冻害;提高质量的原因:清晨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卷起草苫,使蔬菜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原料多,可合成大量的有机物。18.(1)如图。(2)白天,滨海低山丘陵地区受热较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洋以及山谷气温较低,气压较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谷地吹向山地,形成海风和谷风;夜晚滨海低山丘陵地区降温较快,气压上升,谷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山地吹向谷地,海洋降温较陆地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和山风。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海陆地区,白天以海风为主,晚上吹陆风;山谷地区,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吹山风,因此该地白天主要吹海风和谷风,夜间则吹陆风和山风。绘图如下: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白天时滨海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升温较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下降,而海洋及山谷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值较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山谷地区吹向山坡地区。而到夜晚时,滨海陆地山地丘陵地区降温较快,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值升高,而谷地地区气温较高,气压值较低,冷空气顺坡而下,风由山地吹向谷地,而夜晚是海洋降温速度较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19.(1)画图说明:(2)原因:图示该处等压线指示的风向为西南,海风锋南侧海风和西南风风向几乎一致,风力较大,北侧海风为偏北风,风力较小,海风锋南侧的气团更强;地处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推动海风锋向东北方向移动。天气状况:潮湿气团相遇,多云,可能出现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昼夜温差较小。解析 第(1)题,海风锋为海风前沿气团交界处形成的锋面。康沃尔半岛三面环海,其中北侧、南侧海岸线较长,能够形成典型的海风,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两支来自不同方向的海风辐合形成海风锋。风向如下:第(2)题,海风锋缓慢北移的原因: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海风相遇后,形成的海风锋向应风力较小的一侧移动。从图示等压线看,该海风锋两侧都受西南风影响,但南侧海风和等压线指示的风向西南风几乎一致,两者叠加使风力更大;而北侧海风为偏北风,其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小,故北侧海风风力较小;从三圈环流角度看,该地受北半球盛行西风(西南风)控制,西南风更强,因此海风锋整体会向东北推移。天气状况:该海风锋为两股海风相遇辐合形成的,海风来自温暖的海洋,水汽含量大,形成海风锋后可能带来降水,由于两股海风方向不同,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较慢,降水强度应较小、持续时间会较长,海风温暖湿润,使得该半岛昼夜温差较小。20.(1)南极地区气温低,空气辐射冷却下沉;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动。(2)凌晨。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日出前地面辐射损失热量最多,降温最明显。(3)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海水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上升流带来营养物质,提供丰富饵料。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南极下降风的形成与南极大陆的下沉气流有关。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辐射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下沉形成极地高压;极地高压与四周海洋形成气压差,大气由极地高压向四周低压区运动;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厚、四周薄,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陆坡地形,空气由冰盖中部向四周海洋流动时,在重力作用下沿冰盖向下滑动。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极下降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有关,极地高压主要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有关。南极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即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强度最大的时间段,应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由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弱;日出前后(凌晨)地面辐射损失热量最多,降温最明显,气温最低,下降风风力最强。第(3)题,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说明生存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由图可知,下降风是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涌进行补充,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提供丰富饵料,使得沿岸海洋生物数量丰富。地址:隆仁饭店斜对面聚能教育 提分热线:1564171333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