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盖州分校 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单元集训五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为“北半球6月和12月太阳月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曲线图”。完成1~2题。1.图中( )A.甲为6月,太阳月辐射量各纬度比乙大B.甲为12月,从赤道到高纬辐射量差异小C.乙为12月,中纬度地区辐射变化梯度大D.乙为6月,纬度越高太阳辐射总量越小2.图示太阳月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特征直接形成了(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C.大洋环流 D.海—气相互作用(2024·河北沧州)撒丁岛位于地中海中部,地形主要为花岗岩和片岩构成的山地,最高点海拔1 834米,岛上气温受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较大。下图为“撒丁岛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7月份,撒丁岛处于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海陆分布 ②太阳辐射 ③大气环流 ④地形地势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4.图中甲地为一高温地带,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空气湿润 B.地形闭塞,阻挡西风C.岩石裸露,升温较快 D.河谷地带,有干热风楚雄和曲靖分别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两地降水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昆明准静止锋是重要原因之一。图1示意楚雄及曲靖的地理位置。图2示意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据此完成5~6题。图1图25.7~9月曲靖降水较多,推测为其输送水汽的主要盛行风是( )A.西南季风 B.东北信风C.东南季风 D.盛行西风6.与曲靖相比,楚雄11月至次年2月( )A.光照更强 B.气温更低C.降水更多 D.气压更高如图为“某区域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图示时期甲地的天气特点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8.乙等压线的气压值最可能为( )A.1 010 hPa B.1 012.5 hPaC.1 007.5 hPa D.1 015 hPa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吹西南风,丁地吹偏西风;风速:丙=丁B.丙地吹西南风,丁地吹西北风;风速:丙>丁C.丙地吹东北风,丁地吹偏西风;风速:丙<丁D.丙地吹东北风,丁地吹偏西风;风速:丙>丁(2024·滨州模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10.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11.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12.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A.5月下旬 B.6月上旬C.7月下旬 D.8月上旬(2024·浙江温州)梅雨带一般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的北侧。在6~7月,副高有两次明显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区入梅;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江淮地区的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完成13~14题。13.江淮梅雨天数异常偏多年份( )①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 ②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晚③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 ④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4.数据显示,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该年( )①华北降雨偏多 ②台风登陆频繁 ③夏季风偏强 ④副高强度偏弱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2024·福建泉州)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5~16题。15.下列气候类型成因和②相似的是( )A.③ B.④C.⑤ D.⑥16.①气候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所在陆地南北跨度大B.受东部高大山脉阻挡C.副热带高气压带强盛D.受沿岸洋流影响较强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属于阿拉斯加半岛上阿留申山脉的延伸。阿留申低压是冬季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是北半球主要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阿留申低压作为低压中心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2月和8月阿留中群岛附近地区气压场形势。(1)从热力和动力角度,分析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2)分别指出2月和8月安克雷奇盛行风特征。18.(2023·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中海几乎被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包围,并由此而得名。下图是地中海地理位置略图。(1)指出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异同点。(2)说明地中海区域夏季下沉气流显著的原因。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试分析其原因。(2)判断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单元集训五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C 2.A [第1题,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月太阳辐射差异较小,甲为6月,B错误;甲靠近赤道的地区太阳月辐射量比乙小,A错误;1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极地范围内月太阳辐射为0,乙为12月,D错误;12月,中纬度地区曲线变化快说明辐射变化梯度大,C正确。第2题,不同纬度的太阳辐射差异直接形成三圈环流,A正确;季风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洋环流的直接成因是风、密度差异等,B、C错误;海一气相互作用是海水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D错误。]3.C 4.D [第3题,撒丁岛位于地中海中部,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温高,地面辐射强,最终导致气温较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②③正确;如果考虑海陆分布,该岛四面环海,受海洋调节较强,则不会处于高温天气;如果考虑地形地势,其海拔相对较高,也不会处于高温天气,所以撒丁岛7月份处于高温天气与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第4题,结合图中河流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河谷地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大背景以及局部山谷风的影响下,盛行下沉气流,甲地多干热风,为高温地带,D正确;蒸发旺盛,空气湿润,则不会形成高温地带,A错误;图示时间为7月,区域受副高的影响,而不是西风影响,所以与西风关系不大,B错误;材料并无信息反映甲地岩石裸露,C错误。]5.C 6.A [第5题,楚雄位置偏西,受西南季风影响更明显,曲靖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更明显,曲靖夏季降水整体少于楚雄,但7~9月降水更多,说明在此期间东南季风对该区域的影响大于西南季风。故选C。第6题,根据图表可知,楚雄11月至次年2月降水更少,主要是因为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曲靖位于冷气团一侧,楚雄位于暖气团一侧。楚雄降水更少,故光照更强,A项正确,C项错误。楚雄位于暖气团一侧,且晴天多,故气温更高,气压更低,B、D项错误。]7.C 8.A 9.D [第7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从非洲中部向东北、经红海到地中海的低压槽(锋面)上,可判断甲地为阴雨天气;根据图中东北部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此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因此甲地为温和多雨的天气。故选C。第8题,图中乙等压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气压中心,处于1 010 hPa等压线与1 012.5 hPa等压线之间,由此可判断其气压值可能是1 010 hPa或1 012.5 hPa,C、D错误;乙等压线形成的气压中心距离赤道较近,受热力作用影响最可能形成低压中心,其气压值最可能是1 010 hPa,A正确,B错误。第9题,根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北指向南,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该地吹东北风(当地称哈马丹风);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确定该地吹偏西风,A、B错误。丙、丁两地等压线密度大致相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近,但丁地受高大山地的阻挡作用,风速较小,C错误,D正确。]10.D 11.A 12.C [第10题,阅读图表可知,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到北界的45°;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8°到北界的47°,所以是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大约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第11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C、D错误。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故选C。]13.C 14.D [第13题,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锋面雨带移动规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7月,副高有两次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区入梅,如果第一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增多,①正确;6~7月,副高第一次北跳如果偏晚,江淮地区入梅晚,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减少,降水偏少,②错误;6~7月,副高有两次季节性北跳,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减少,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6~7月,副高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晚,雨带在江淮地区持续时间较长,梅雨天数就会增多,④正确。故选C。第14题,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说明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向北移动速度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时间短,北移时间早,华北地区降水可能偏多,①正确;台风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不一定会造成台风登陆频繁,②错误;夏季风偏强,向北移动速度快,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短,是造成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的重要原因,③正确;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北跳时间就会偏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会延长,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会偏多,④错误。故选D。]15.B 16.D [第15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②为地中海气候、④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受到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的,B正确;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⑤热带雨林气候是受到单一风带气压带影响形成的,A、C错误;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成因是海陆分布差异导致的,D错误。第16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①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秘鲁寒流减湿的影响导致其向低纬方向延伸,D正确;①气候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大与所在陆地南北跨度大无关,A错;东部高大山脉阻挡是①气候不能向内陆延伸的原因,B错;①气候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大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强盛无关,C错。]17.(1)北上的盛行西风与南下的极地东风相遇,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阿留申群岛附近保留了低压即阿留申低压。(2)2月盛行东北风,寒冷干燥,风力强;8月盛行西南风,温暖湿润,风力弱。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可知,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受到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动力因素来看,阿留申低压原本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北上的暖湿西风带和南下的干冷极地东风带相遇后暖气流抬升形成的。从热力因素来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在60°N附近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只能呈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风力特征可以从风向、性质和风力大小等方面描述。近地面风向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合左图中等压线可判断出2月安克雷奇盛行东北风,且风来自高纬陆地,性质寒冷干燥;图中等压线较为密集,可判断出2月风力较大。结合右图中等压线可判断出8月安克雷奇盛行西南风,且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图中等压线较为稀疏,可判断出8月风力较小。18.(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第(2)题,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第(3)题,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19.(1)同:冬季为雨季。异:甲地雨季更长。(2)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海洋气温上升慢,气温低于周边陆地。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而现实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即便超出这个范围较多也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集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读图,甲、乙两地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相同点为:冬季为雨季;甲地西侧为海洋,东侧有山脉,故甲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岸和山地的迎风坡,水汽充足,多地形雨;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时间长,所以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点为:甲地雨季更长。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集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地中海区域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此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同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气温上升慢,气温低于周边陆地,垂直气流下沉。故地中海区域夏季下沉气流显著。20.(1)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2)1月份。1月份水分盈亏量为0,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3)纬度最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主要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5月,雨季未到,降水较少,多晴天,蒸发旺盛;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第(2)题,根据水平衡原理,水分盈亏量大于0,水分盈余,水量增加;水分盈亏量等于0,水分盈余、亏损相等,水量达最大值;水分盈亏量小于0,水分亏损,水量减少。读图可知,1月份,丙地水分盈亏量为0,说明此时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第(3)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处纬度最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昼长时间最短,光照时间最短;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故冬季气温最低。地址:隆仁饭店斜对面聚能教育 提分热线:1564171333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