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核心素养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核心素养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及著作、基本内容 唯物史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释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20世纪初期,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与尊孔复古思想) 2、时间: 年 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 、鲁迅、 、蔡元培等。 4、兴起的标志:陈独秀《 》的发表 5、主要阵地:《新青年》和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斗争指向:孔孟之道 2、指导思想(口号和旗帜):“ ”(德先生)“ ”(赛先生) 3、内容:抨击 ;提倡 ;倡导 。 4、性质:一次伟大的 运动。 5、意义(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 ,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阅读材料和图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民国初年,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是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官僚横行,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背景:(1)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 (2)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2,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仅有政治革新不足以救中国,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阅读材料和图片,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此材料说明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内容一: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两先生(Science)……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内容二: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和科学 比较下面两首诗,哪首更易理解 内容三: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建设新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师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莫里斯 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西方语言。”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呢? 积极性: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文化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小组讨论)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4、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小组讨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文化
五、训练反馈自测自评 完成本课练习册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作业设计 复习背诵本课知识点,完成作业题。
板书设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开始标志 阵地 口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影响: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