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掣”“鹚”“翎”“嗛”等。
(3)了解《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以及故事的大致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语句,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 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大圣敢作敢为、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 折的品质。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掣”“鹚”“翎”“嗛”等,理解其读音和含义。
2. 理清文章思路,梳理孙悟空与二郎神“赌变化”的故事情节。 3.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 、教学难点
1. 欣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2.理解作者塑造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感悟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片段,引导学生回顾孙悟空的相关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孙悟空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他在天宫中可谓是无人能 敌,但是你们知道吗 他也有遇到强劲对手的时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孙悟空
是如何与他的对手展开较量的。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吴承恩
明确: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 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 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 官,贫老以终。
2.字词积累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掣 (chè) 、 鹚 (cí) 、 翎 (líng) 、 嗛 (xián) 、 淬 (cuì) 、 青鹞 (yào) 、 鹭鸶 (lù sī) 、 鹳(guàn) 、鳜鱼(guì) 、 鲂鱼(fáng) 、撺 (cuān) 、花鸨(bǎo) 、木木樗樗(chū) 、蓼汀(liǎo tīng) 、蹦踵(lǒng zhǒng)、窗棂(líng) 、 愕然(è)、擎(qíng) 、哪 吒(né zhā)、幌 (huǎng)、 提防(dī)。
(三)课文教学
学习任务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提问: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是小圣(二郎神杨戬)和大圣(孙悟空),事件是施威降大圣,也 就是二郎神施展威力降服孙悟空,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这场争斗展开。
提问:关于“小圣”二郎神,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明确:二郎神有劈山救母的故事,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瑶姬,因与凡人结合生下二郎神 等子女而被玉帝压在桃山之下,二郎神长大后,为了救母,力劈桃山,展现出了他的勇敢和孝 心。还有他经常降伏各地的妖魔鬼怪,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威名远扬。
提问:请梳理大圣、小圣“赌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象,并简述故事情节。
明确:大圣孙悟空与小圣二郎神斗法时,眼见群猴惊散,准备逃跑不战,却被堵住去路。孙悟 空依次变作大鹚老、鱼、水蛇、花鸨、土地庙等形象,二郎神则依次变作饿鹰、大海鹤、鱼鹰、 真
君等形象克制悟空,最后两人激战起来,胜负难分,孙悟空被天兵天将围困。
学习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孙悟空)
提问:从文中找出描写孙悟空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明确:勇敢无畏:孙悟空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大闹天宫,在与二郎神的对决中,也没有因为 对方是天庭的神将而有所畏惧,全力以赴地战斗。机智灵活:当他发现自己的变化之术被二郎 神识破时,立刻改变策略,“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不断变换形态,
试图迷惑二郎神,寻找机会反击。神性:他神通广大,变化无穷,能变化成各种事物,还能克 隆人;猴性:他顽劣、性子急、戏谑;人性:他随机应变,不屈不挠(不畏强暴)、风趣幽默。
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相关背景知识,积累了文中的生字词,梳理了 课文的主要情节,分析了孙悟空的部分性格特点。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 解。
作业布置
1. 背诵文中的生字词,并用每个生字词分别造一个句子。
2. 阅读《西游记》中与孙悟空相关的其他章节,进一步了解他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课文教学
学习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二郎神)
提问:从文中找出描写二郎神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明确:神通广大:二郎神拥有多种神通,与孙悟空不相高低。他的第三只眼睛能够识破孙悟空 的变化之术,他的哮天犬也给孙悟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高超 的的战斗技巧。冷静沉着:在与孙悟空的战斗中,二郎神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沉着。他没有被孙 悟空的变化之术所迷惑,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渐掌握了孙悟空的变化规律,不急于求成, 而是稳扎稳打,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成功擒住了孙悟空。
学习任务四:语言品味
提问:“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 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明确:“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用得好。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提问:“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
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提问:“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 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 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 的大圣形象
明确: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二、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二郎神的人物形象,品味了文中的语言,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的内涵。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 象力。
三、作业布置
1. 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喜欢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