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三个视角素材(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三个视角素材(PDF版)

资源简介

课改前治
卖后续写创新表达的三个视角
姜发兵!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摘要:当前学生的读后续写普遍缺乏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
言、文化和思维三个视角出发来实现创新表达。具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语言上加强修辞、
衔接和词汇活用,在文化上融入文化习俗,文化语江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在思雏上关
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雏,提升续文的创新性。
关键词:读后续写:创新表达:语言:文化: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结合起来考查的英语高考写作题型,读后续写题是要求学
生创新使用语言的主要题型,是培养和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学生的读后续
写普追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独创性。不少师生认为只有使用“高级”词汇、“优美”句子和“复杂”句型才能在读
后续写中获得高分,这一错误观念导致学生通过背诵低频的所谓的“高级”词汇和“优美”句子,以
及反复操练如倒装句、强调句等所谓的“复杂”句型来提高续文质量,其结果直接导致续文千篇一
律或是晦涩摊懂,与读者不能产生良好互动。
二是缺乏丰富性。大部分学生的续文只重视达意,不注重分析原文特定的文化语境和主题
意义,不重视内容与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进而导致续文意义单薄,缺乏层次感。
三是缺乏深刻性。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普遍较弱,他们既不能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主题意义,
也不能运用推断、演绎、概括等思维技巧来探求文本细节背后的意义,实现信息的关联,以此产生
新颖的、具有思维厚度的内容。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表达的训练和创新表达意
识的培养。
二、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内涵
创新表达就是要在表达中体现创新性。语言的创新性,即语言的能产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产
教学月刊,中学筱
《外语教学2024.4
(C)1994-202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课改前沿
生和理解无穷多句子的创造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创新表达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作者以创造性
的形式遣词造句和传达意义,从而赋予交际内容更丰富的思想或更细腻的情感,使得交际目的更
容易实现。读后续写的创新表达就是学生基于对原文的学习理解,创造性地迁移和使用已知的
或原文中的词汇或句型结构、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思维技巧、修辞手法等,丰富续文的层次,展示
个人的独特思维和创意,从而增强续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与读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三、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视角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教师应
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深人
开展英语语言的学习。立足《高中课标》,基于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内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
践,笔者认为,读后续写创新表达可以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视角来实现。下面,本文以高考
真题或一些学校模拟考试试题的读后续写题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上述三个视角进行读后续写
的创新表达。
(一)语言上的创新表达,增强续文的独创性
语言上的创新表达主要是指巧妙地利用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实现续文的创新表达。任
何语言知识都具有表意功能,语言知识与具体的语境、主题意义融合,可以更准确、更新颖地表达
意义,使语言呈现出生命力,从而增强续文的独创性。语言上的创新表达主要通过修辞、衔接和
词汇活用三种方式来实现。
1.修辞
《高中课标》多次提及修辞能力,如学握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
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见用法),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等。语言创新能力与
修辞能力紧密相关。有学者提出,语言的创新能力包含“修辞语言”的创造力。修辞能够将已
有的语言按照认知规律用于新的情境中,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效果,从而给予读者新的视角和感
受,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因而,修辞的使用是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重要方式,常见的修
辞有语音修辞、句法修辞、词汇修辞等。
例如,某校模拟考试读后续写题的原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95岁的老兵看到6岁的孩
子Dylan学游泳时不敢跃人(leap)池水中,于是亲自示范,最终Dylan跳入池水中并学会了游泳
学生可以抓住“leap”一词的多义性,在续文结尾处生成如“Now Dylan jumps with no problem.
Hopefully,his courage will now inspire himself and others,with whatever leap he needs to make."
表述,则既呼应原文中“lea即”的本义,又暗指“人生道路上的冒险举动”,突显灵活使用修辞(一语
双关)的创新能力。
2.衔接
衔接包括语法衔接(如指代、省略、替换、连接等)和词汇衔接(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
部分一整体以及搭配等)。衔接不仅能够产生连贯效果,运用恰当还能产生文学效果,使续文更
具独创性。
4
数学月刊中学版
外语教学2024.4
(C)1994-202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