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培养学生对家庭深厚的情感,热爱家庭,践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 :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谐,提升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维护家庭团结的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和挑战,掌握处理家庭成员矛盾与冲突的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友好相处,构建和谐家庭。 责任意识 :树立家庭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为构建和谐家庭作出贡献。
教学 重点 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教学 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懂得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姥姥的外孙》 出身泰国华人家庭的青年阿安,无意中得知姥姥身患绝症后,扮演“全职孝孙”照顾姥姥,想借此成为“第一顺位”继承者以获取百万遗产,结果却开启了祖孙之间一段温暖治愈的亲情故事。 就让我们伴随这部电影来了解如何让家更美好!!!
授新课 【议学情境一】 阿安为了顺利继承奶奶的遗产,于是向已经继承爷爷房产的阿梅讨教方法,得到的答案是...... 思考:为什么阿安付出时间陪伴奶奶,却还是被拒之门外 提示:阿安照顾姥姥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另有所图。在这一过程里,姥姥能够极为明显地感受到外孙的敷衍,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亲情之爱。 笔记: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议学情境二】 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告诉记者,在剧本创作阶段,最困难的是衡量“到底什么是爱” 图片分享: 图一:为了白天能陪母亲化疗,特地换成夜班的女儿。 图二:嘴上说希望母亲能搬来同住,却在母亲受伤时不愿意在医院陪护的大儿子。 图三:从小没帮忙摆摊,长大还啃老偷走母亲二十万泰铢的小儿子。 思考1:谁让你真正感受到了爱? 提示:图一 母亲关爱孩子——起早贪黑卖粥,养活三个孩子 女儿回报爱——母亲生我养我,她老了、病了,我必须照顾她! 思考2:姥姥养育孩子和女儿陪伴母亲,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亲情方面的道理 提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议学情境三】 对于心怀鬼胎的两位舅舅...... 如果你是他们的长辈,你会怎么劝说这两兄弟 提示:他们的行为都违反了孝亲敬长。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两部法律都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议学情境四】 思考:你觉得姥姥最有可能把遗产给谁 最不可能把遗产给谁 理由是什么 提示:姥姥最有可能把遗产留给真心关爱她、善良有责任感的女儿,而最不可能留给只看重遗产、缺乏孝心的大儿子和小儿子。 但是....... 影片中,平日最游手好闲的小舅,拿到了最有价值的房子。姥姥的这一举动也把电影推向的高潮,各自矛盾交织在一起,阿安搬离奶奶家,姥姥的大儿子甚至扬言“死了也不会来看一眼!” 思考1 :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姥姥会把地契留给最没出息的小儿子 提示:老大跟女儿都有稳定的工作,也有陪伴左右的家人;所以在姥姥心里,只有小舅最无依无靠,自己如果离开了,没有人会不求回报的再帮他一次,所以她只能把遗产留给最不放心的那个人。 思考2:家庭矛盾因姥姥的决定而产生,你觉得这些矛盾可以避免吗 如果可以,应该怎么做 提示:虽然姥姥的决定比较出人意料,但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理解和尊重,矛盾就有可能被化解或者降低到最小程度。比如,家庭成员可以就遗产分配的问题进行坦诚的沟通和讨论。让每个人都了解彼此的立场,减少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矛盾。 小结: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有时难以避免,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议学情境五】 阿安询问母亲,没有分到一丁点遗产,会不会觉得曾经的付出不值得 她回答说[付出,总是比获得更能让人安心],并且还表示自己常常换班去看奶奶,并不是为了争夺遗产,仅仅只是[我想姥姥啊]这么简单的理由。 后来他把姥姥从养老院接到自己家住,照顾姥姥的生活起居,逗姥姥开心,睡前给奶奶唱摇篮曲。 思考:姥姥已经没有任何东西留给阿安了,为什么阿安会再一次照顾姥姥 提示:母亲给阿安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他看到了对长辈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她的付出是无私的,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回报,只是因为对姥姥的思念和爱。这种纯粹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阿安,让他开始思考亲情的真正意义,对他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小结: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议学情境六】电影《姥姥的外孙》始终围绕一个重要理念展开,那就是当父母逐渐老去,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否就意味着尚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在当下完全无需承担任何家庭责任呢 提示: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我们理解父母言语中的爱。下列对父母言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爸爸妈妈总说邻居家的姐姐学习优秀,待人热情有礼——父母已经不爱我了,我们之间没有亲情 B.妈妈总是让我放学早点回家,不能和朋友去逛街——妈妈就是想限制我的自由 C.上网课期间,我用手机交作业,妈妈却问我是不是在玩游戏——妈妈担心我的学习,我要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 D.爸爸说外面很冷,你多穿点衣服,感冒了我可不管你——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我生病了对我不管不问 2.《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下列行为能体现“寸草心”的是( D ) ①参加工作后,女儿首次领到工资,就悄悄为妈妈安排了一次健康体检 ②五一出游,儿子背着年迈的父亲登上长城,实现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③面试之前,妈妈叮嘱女儿要相信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尽力就好 ④上学路上,爸爸撑着雨伞帮儿子遮雨,自己的衣服淋透了也无暇顾及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3.某班召开了“爱要这样来表达”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做法: 甲:我平时经常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乙:当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会给他们泡上一杯热茶。 丙:当我和爸爸妈妈产生分歧时,我会等自己冷静后再表达真实想法。 同学们的做法说明( D )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完全相同 ②只有子女才能有效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 ③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 ④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