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
【教材分析】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是《中国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因为上古时 期的历史只有两课,所以知识跨度非常大,概括性非常强。再加上世界上古史离我们较远,学 生平时接触不多,许多地理名词都很陌生,历史事实很遥远,所以需要老师梳理线索,引导学 生抓重点,抓主干,在充分运用教科书资源的基础上相应的补充史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古代文明的发展,认识古代不同文明早期 是通过扩展而紧密联系的。
(2)通过对“帝国”的历史解释以及时空定位,帮助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是古代文明 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是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培养学生历史逻辑能力。
(3)通过对史料、史实的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统治制度及衰亡原 因。
(4)通过表格、图片及史料的分析等,梳理古代文明之间在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 生分析古代各大帝国在文明交流与发展中的影响。
(5)通过分析古代各大帝国兴衰原因以及区域性影响,以史为鉴,树立文明应互相交流 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及文明交流
难点:分析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史料研习法、比较联系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 “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D)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设计意图:熟悉的俗语导入,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透过罗马文化的渗透,引出 课题。
帝国概念解析:一般指版图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如罗马帝国、英帝国。没有帝王 而向外扩张的国家,有时也称为帝国,如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叫第三帝国。
过渡:本课主要介绍了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后世界上的四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 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印度的孔雀帝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帝国 这些帝国的基本情况如何 这些帝国对古代文明的扩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来具体学习
教学设计意图:“大帝国”这个词本身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特别是远古时期的大帝国, 陌生而充满神秘感。
二、新课讲授
展示东西方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7年的大事时间轴:
(
时空联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孔子公元前6世纪
前551-
前479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
4世纪末
马其顿帝
国兴起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
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佛教
设计意图:
中西联系又相互对比,有利于构建时空联系,加强对历
史的理解。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孟子公元前4世纪
前372——前289
荀子公元前4世纪
前313-
-前238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形成国家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兴起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
—前399)
公元前
3世纪
孔雀帝

公元

27年
罗马
帝国
)
展示材料:
材料1: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 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 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 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 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2:一旦文明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几个地区生根,他便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同一块地所能养活的农民比所能养活的狩猎者要多得多。部落社会无法与生产率高得多的文明 社会相对抗。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 机构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设计:据材料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概况归纳古代文明扩张的原因。
参考答案:农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工商业的发展),生产效率 的提高,统治者的阶级需要,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展示,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图片展示:农耕文明的扩张
一、探源:古代文明的扩张 农耕文明的扩张
(
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
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
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 河流域的统 一 ,把势力伸展 到地中海东岸。
过 渡 :通过扩张,北非与西亚的文明有了交叉、连接与交流、交融多了起来。冲突也是交 融的一种形式。交融在文明的产生中很重要,在文明发展中就更重要。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早期帝国所在的时空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
海洋文明的扩张:
展示材料: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
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
绕着一个池塘……
—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问题设计:古希腊文明扩展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海洋文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大,工商业比较发达,对外扩张
【小组问题探究】结合教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张有什么不同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方式 武力扩展 殖民、移民
扩展区域 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黑海和地中海沿岸
扩展条件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 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 和管理系统 自身的组织能力,航海技 术和工商业发达,武器, 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扩展影响 古代文明的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 大帝国的兴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对比教学有利于加强对文明扩展古代方式的
理解。
展示地图: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
二、了解:古代世界的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
元量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
1-2世纪达到顶峰

孔雀帝国
约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4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3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2千年代文明区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与第一课的“文明的
产生与早期发展”联系起来,了解
到文明的扩展是帝国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示:波斯帝国的地图
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6世纪年左右
公元前1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文明区
洲界
)
师: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
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问题设计:波斯帝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建设表现 设计意图: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波斯帝国。
问题设计:波斯帝国为什么能扩张到这么大的范围
材料1: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 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材料2: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 称为“御道” ……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 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3: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先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有的地区修建 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古代史编》 生:政治制度:(中央)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制度;(地方)行省制;军事制度:军区制;
驿道制度;经济制度:铸币制度;赋税制度(货币税和实物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概括归纳能力,全面认识波斯帝国的制度建设。 过渡:补充希波战争相关史实
(
希波战争
)
公元前492-前449年,希波战争。 公元前431-前404年,借希腊各城邦间的伯罗 奔尼撒战争,插手希腊事务。 公元前339年,斯巴达与波斯发生战争。 公元前387年,同斯巴达人缔结波斯大帝和约, 达到控制希腊的目的。
正是这场战争(希波战争),使希腊人 对波斯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 明与东方质《。方文明的交流 传播 》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希波战争》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波斯帝国建立后,其军事扩张并未停止,依然在继续。公元前500年,进攻希腊, 挑起了希波战争。波斯最后战败。但这场战争却促进了两地文明的交流,揭开了东方文明与希 腊文明交流的新篇章。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 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
讲述: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马其顿国王,腓力三世之子。当时希腊“最 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作他的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 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 东侵,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据说 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展示地图:马其顿 · 亚历山大帝国的对外扩张。
问题设计:如何理解亚历山大大帝所说的“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讲述: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 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 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 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 汗全境或大部,印度小部分。
图片展示:极盛时期的罗马。
讲述: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最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
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 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 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 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问题设计: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况归纳罗马繁盛的条件
材料1: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 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 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2: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
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
——《世界历史》
材料3:屋大维改善行省管理制度,调整的对行省的统治政策,他继承凯撒的政策,在行 省中推行自治制度,把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上层分子,这措施加速行省的罗马化进程,促进了 行省的稳定和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4:19世纪德国著名罗马法专家耶林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说,“罗马三次征服 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 久的征服。
参考答案:地中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贸易的发展,不同地区经 济联系的加强;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奴隶制制度建设与传承;罗马法不断完善有利于 维系统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罗马繁盛的条件,树立史料实证和问题意识。 视频展示:罗马的扩张。
过渡: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 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 罗马帝国灭亡。
图片展示:罗马与中国的交流往来。
问题设计:如何辩证的看待罗马的对外扩张 参考答案:
积极:罗马帝国奴隶制发展起来,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奴隶和平民的 辛勤劳动、不同地区经济联系,贸易的发展,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 交流与发展;
局限:其奴隶制统治也只是维护少数人的权益,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对比:认识波斯帝国、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三、反思:文明的交流
国家 时间 政治
波斯帝国 BC6世纪中-BC4 世纪末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 军区制和驿道制度 铸币制度;赋税制度
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 BC336年一 BC323年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制度 行省制、推行希腊文化
罗马帝国 BC27年-476 年/1453年 奴隶制、1-2世纪和平繁荣 基督教成为国教
这些帝国的兴衰有哪些共同点
参考答案:地域广,横跨亚非拉三大洲;时间相对较长;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对外进行扩 张。
设计意图:找出波斯帝国、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共同点;
三、反思:文明的交流
方式: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暴力的战争、侵略联系方式;
领 域 起源地区 传播地区
经济 农耕技术 西亚 中亚、欧洲和北非一 些地区
冶铁技术 西亚 埃及、希腊等
政治 君主专制、行省制 各大帝国相互继承和借鉴
文化 神话 西亚 希腊
字母文字 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埃及、印度和希腊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对外经贸 波斯、罗马和中国等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设计意图:多角度展示文明交流的表现。让学生理性认识文明的交流方式,从宏观上把握 文明交往的趋势和影响。
展示史料:
史料1: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 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 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
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人若 要在新政府中任职,或要与希腊人交往,都必须学会希腊文……以至于各地原来的语言文字逐 渐弃而不用……(巴勒斯坦)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理解。
基督教起源于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其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 义,后来这一宗教成为帝国的国教,是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问题设计:如何认识文明的扩张和交流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消极: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积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社会思想,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师:大国兴衰之思:昔日的亚历山大帝国到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内 陆,被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四国从四个方向上堵的死死的,成为一个内陆 国家。而且国土面积只有2.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万,还没有我国一个地级市大。而从 收入来看,更是穷困,在欧洲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人均GDP都是几万美元。但是马其顿共和 国人均GDP还没到我国一半,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典型的就是一个又小又穷的国家。
畅所欲言:昔日的大国辉煌到今日的穷困潦倒。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历程,你有哪些感 受 你要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战争之思: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是军事强国,他们在对外发动征服战争 的同时,客观上推动了经济、文化和贸易的发展。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冠冕堂皇的鼓励战 争呢 当然不是。战争留给我们的伤痛无法去除。
如今,我们的文明交流早已摆脱了战争。在曾经的战争之地,一带一路,横贯欧亚大陆, 不仅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还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舞台。
师:国家的强大,统治的巩固离不开对文明的传承。对前代文明辩证传承是发展的有力支 撑,是实现复兴的持久力量。
三、板书设计
(一)探源:古代文明的扩张
1.原因:农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工商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 提高,统治者的阶级需要,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特点
3.比较: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张
(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二)了解:古代世界的帝国
1.早期:赫梯帝国、亚述、埃及新王国 2.后期:
①波斯帝国
②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
③古罗马帝国
(三)反思:文明的交流
1.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衰共同点
2.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暴力的战争、侵略联系方式 3.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4.交流带来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




) 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促 进 (一)农耕文明的扩展 (二)希腊(海洋)文明的扩展 (三)文明扩展的影响 (一)波斯帝国 灭亡 (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版图纳入 (三)罗马帝国
(一)总趋势 三、文明的交流 (二)重要表现 1.技术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
2.思想、文化传播 3.经贸和文化交流 4.遣使往来 秦汉王朝与波 斯大秦的交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