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PDF版)

资源简介

2024 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所在的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
2.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
组成太阳系。
3.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基本数据有什么特点 距日距离:不远不近;
质量体积:不大不小;表面温度:适中。
5.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哪些
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
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
6.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太空探索帮助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
响通过太空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1.2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直觉猜想)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
个球体。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
个球体。
④地球卫星照片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①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海边看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③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4.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 千米;(2)极半径:6357 千米;(3)赤道半径:6378 千米;
(4)赤道周长:4万千米;(5)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5.地球仪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 经线
示意图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概念
圆圈 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除极点以外) 半圆
特点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两极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
形状
圆)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 0,度数 等长(约为 2万千米)
长度 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
起始线
等的纬线圈)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度数分布规律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 N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 E,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 S 向西变大的是西经 W
赤 道 (0°) 、 南 北 回 归 线 本初子午线 0°、西经 20°经线、
特殊线(点) (23.5°)、南 北极圈(66.5°)、 东经 160°经线、180°经线
30°和 60°、两极(90°)
0°——30°N(S)为低纬度 20°W 以东到 160°E 为东半球,
30°——60°N(S)为中纬度 20°W 以西到 160°E 为西半球
划分界线
60°——-90°N(S)为高纬度回 (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
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于 160 的都在西半球,小于 20
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 E 在东
半球,西经 W 在西半球)
三、经纬网的判读
1、常考查点:
①可以准确判断并写出某点的经纬度;②判断图上两点的方向;③判断东西半球、南
北半球;④判读纬度的划分;⑤判断图上点所位于的温度带;⑥与地球公转相结合。
2、常考题型
★方格状
①左图中 A点的地理坐标:(30°W,30°N)B 点的地理坐标:(0°,30°S)
②左图中 C点在 B点的西北方向。
③位于西半球的是 A、C。
④图中阴影区实际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丙>甲、乙>丁。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网格,越接近赤道,纬线越长,面积越大)
★俯视图
①左图中 A点的地理坐标:(60°N,60°W);B点的地理坐标:(0°,0°)。
②B点位于 A 点的东南方向:B 点位于 C 点的西北方向。
(判断两点的方向时,哪个点在后面,就在后面点的身上画指向标。例如上题中 A在后
面,就在 A身上画,C在后面,在 C身上画)
③A点位于北温带;B点位于低纬度。
★升级版-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
1.如何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判读东西经度和方向
①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极点是北极点“N”还是南极点“S” “北逆南顺”
②地球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在自转箭头处标出东和西。
③判断经度:一圈=360°,图中划分了 8 个等份,所以 1 份等于 45°。度数往东增大
则为东经,往西增大则为西经。
结合经线圈的特点(相加等于 180°,东西经度相反)判断其他经线。
④判断方向:沿着经纬线划出指向标。
2.南极在上的经纬网图
注意:此时南极在上,我们做题时要把方向倒过来了。按照“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来判断。或者也可以在遇到此类题目时把试卷倒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上方左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 170°W,60°S,乙点的经纬度是 150°E,60°S。丙点
位于甲点的西南方向。
右图中同样是南极在上,除了可以画自转方向来辅助外,也可以画指向标来辅助。那
么甲点的坐标是 170°W,60°S,乙位于丙的西北方向。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1.自转与公转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1 天 1 年
旋转轴 地轴 太阳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 四季、五带、昼夜长短、正午太
产生的地理现象
升西落 阳高度变化
2.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无
北极圈及以北
昼长夜短(北半球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为极昼,南极圈
越向北昼越长)
及以南为极夜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无
北极圈及以北
昼短夜长(北半球
冬至 12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为极夜,南极圈
越向北昼越短)
及以南为极昼
3.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①对于北半球来说,从春分-夏至-秋分期间:白昼>黑夜;从秋分-冬至-春分期间:白
昼<黑夜。
②春分-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时白昼到达最高峰;夏至-秋分:昼渐短,夜渐
长,但此时白昼仍大于黑夜。同理,秋分-冬至:夜渐长,昼渐短,白昼开始小于黑夜。
冬至-次年春分:夜渐短,昼渐长,白昼仍小于黑夜,直到春分那一天,白昼=黑夜。
4.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影子的长短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太阳始终在北回归线以南。
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之内影子最短。太
阳直射点处,影子成一个点。
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的影子一年之内最
长。
5.四季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所以,一般我国去南极考察时选择南极的暖季---12 月、1 月份左右,此时正好是我国
的冬季。
6.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 地图
2.1 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2.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3.方向
(1)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2)指向标地图,要按指向标判读方向,与指向标一致即为北
(3)经纬网地图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2.2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某地的海拔指的是高于海平面的距离。
两地的相对高度=高海拔-低海拔
2.山地的不同部位
地形部位 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峰
常用▲表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
判断方法:凸低为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可能发育
山谷 河流。
判断方法:凸高为谷
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鞍部 两山顶之间等高线空白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①爬山路线的选择:选择等高线相对稀疏的路线,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省力。
②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区,遵循从高向低流的原则。
③当山谷里发生泥石流时,应向与泥石流的流向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④瀑布、攀岩:陡崖。
⑤大坝的选址:选在河流聚集的盆地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集水面积大。
⑥交通路线的修建: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修建,如盘山公路。
⑦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高的点-海拔低的点。
⑧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差值。
⑨自来水厂选址:河流的上游,因为远离城镇,水质好,污染小。同理,化工厂应选
择在河流的下游。
⑩村庄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靠近河流,水
源充足等。
山区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颜色含义: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2.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200米-500米 200 米以下
地表起伏 外围陡,高原 有山峰和陡坡 起伏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较平坦,起
内部起伏较为 伏不大
平缓
三、地形剖面图
作用: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1.地图有很多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与两大类,细分包括交通图、地形
图、旅游图、政区图等。
2.选择合适的地图
(1)公园游玩,查看景点--导游图;(2)外出旅游确定行程路线--交通图;(3)了解国际
时事,查看国家或城市位置--政区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3.1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较
(1)整体面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半球面积:无论我们怎样等分地球,始终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名称、面积排序、轮廓、位置、大洲分界线)
(1)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0°经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4)大洲分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乌乌里大黑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苏非亚”(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
印度洋)
③亚洲与北美洲:“美白亚”(白令海峡)
④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⑤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⑥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2、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轮廓、位置)
(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面积排序:“太大印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像“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3.概念区分
(1)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
(2)海是洋的边缘部分。
(3)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远,面积广阔。
(4)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3.2 世界的地形
1.陆地地形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海底地形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海水深度小于 200 米;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海沟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3.3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魏格纳(德国)。
(1)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状况。
(2)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3.板块的运动
(1)地球可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比较活跃,多发火山地震。
例如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活跃。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运动。
(5)红海的扩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6)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
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7)地中海面积缩小: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挤压。
(8)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山脉、岛弧;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等,如东非大裂
谷、红海。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4.1 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举例
天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发生的阴 时间短、变 如晴空万里、夜来风雨声、风
气 晴、风雨、冷热等变化 化快 和日丽等
气 时间长、稳 四季如春,人间四月芳菲尽,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候 定 山寺桃花始盛开等
2.认识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
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
4.空气污染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
人体健康有害。
(2)造成空气污染的人类活动:交通工具增多,尾气排放;乱砍滥伐;工业排放废气;
农业燃烧秸秆;生活取暖烧煤等。
(3)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车辆限行:植树种草:提高技术水
平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4.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1.气温的单位:℃
2.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7 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 8月
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3.等温图
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由赤道往两极递减);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②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降低 0.6℃)。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平行,比较平直,原因是因为南半球大部分都是海洋。
4.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③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是地形。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4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一般说来,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
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变化小;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变
化大。
(3)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3.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原因燃烧煤、石油;破坏植被等。
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可采取的对策有植树造林、车辆限号、乘坐公共交通等。
4.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气候类型的判断
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1月气温高为南半球。
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
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气候类型;
②最冷月均温在 0℃-1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类型;
④最热月平均气温<0℃为寒带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
①终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型:温带海洋气候。
②终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
③夏季多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④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
(2)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特点:时间(全年、夏季)+气温+降水
气温:>15℃--高温/炎热;0℃-15℃--温和;<0℃--寒冷
降水:>100mm--多雨;50mm-100mm:湿润/少雨;<50mm:干燥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温度带 气候类型及图示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 刚果盆地、 全年高温多 热带雨林
赤道附近 马来群岛、 雨
亚马孙平原
热带
(最冷月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 撒哈拉以南 全年高温, 热带草原
气温在
热带雨林气 的非洲地区 降水分干、
15℃以
候的南、北 湿两季
上)
两侧。非洲
分布最广
主要分布在 非洲北部的 终年炎热干 热带沙漠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 燥
经过的内陆
地区及大陆
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 印度半岛、 全年高温, 热带季雨林
亚洲的印度 中南半岛 降水分旱、
半岛和中南 雨两季
半岛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 我国南方地 夏季高温多 亚热带常绿
南 北 纬 区 雨,冬季温 阔叶林
30°-40°的大 和少雨
陆东岸地区
亚热带
(最冷月 主要分布在 地中海沿岸 夏季高温干 亚热带常绿
气温大于 南北纬 30° 燥,冬季温 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
0℃) --40 ° 的 大 和多雨。
陆西岸地区
(除南极洲之
外,其他大
洲都有分布)
温带 亚欧大陆中 我国北方地 夏季高温多 温带落叶阔
(除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纬度 40°-60° 区 雨,冬季寒 叶林
海洋性气 地区的大陆 冷干燥
候之外, 东岸
最冷月气
温都在
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 纬 度 欧洲西部 全年温和多 温带海洋性
40°-60°地区 雨,降水比 落叶阔叶林
的大陆西岸 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内 我国内陆地 冬冷夏热, 温带森林、
部、北美大 区,如新疆、 降水少,温 温带草原、
陆内部地区 内蒙古等 差大 温带荒漠
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 终年严寒, 苔原
北美大陆北 北美大陆北 降水稀少
部的北冰洋 部的北冰洋
寒带气候
沿岸地区 沿岸地区
南极洲、格 南极洲、格 终年酷寒、 冰原
陵兰岛 陵兰岛 降水稀少
中低纬度的 青藏高原、 气候垂直变 自然景观从
高原山地 高山、高原 乞力马扎罗 化差异显著, 山脚到山顶
气候 山 气温随海拔 垂直差异显
升高而降低 著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5.1人口与人种
在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多。
人口增长的速度用自然增长率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证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内出生人口 100% 年内死亡人口 100%
总人口 总人口
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快,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慢;亚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
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②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
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产生的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严重等
措施:鼓励生育
4.世界的人种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南美洲的西北部(印第安人)、
亚洲东南部;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的中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美洲东南
部;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大洋洲的西北部
5.2城镇与乡村
1.一般来说,聚落有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
2.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民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
等活动。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在平原聚落一般呈团块状,在河流沿岸或山区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
4.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等。
5.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
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6.城镇的变化
城镇的优势生活便利、就业和学习机会多,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大约占 56%。
农村变化偏远农村,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村落消失。
保护有价值的传统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5.3多样的文化
1、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语言是联
合国的工作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
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宗教 特点 发源地 分布
基督教 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 亚洲西部 欧洲、大洋洲、 经典:《圣经》
宗教 美洲 代表性建筑物:教堂
伊斯兰教 在中国也叫清真教或 阿拉伯半 亚洲西部和东 经典:《古兰经》
回教(回族信仰) 岛 南部,非洲的 代表性建筑物:清真寺
北部和东部。
佛教 世界第三大宗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和东 经典:佛经
南部。 代表性建筑物:佛塔、
寺庙
3.不同的文化习俗
饮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的农作物、养的动物不同,传统的主要食物也不
同。
服饰:寒冷的地方,服饰以毛制品为主炎热的地方,传统服饰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
主。
交通:亚洲东南部水上市场,非洲北部骆驼商队
建筑:欧洲北部用木头建造,地中海用石材建设房子
4.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型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寒冷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利于
保温
黄土高原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门窗小,土层厚,利于保温
隔热
竹楼(干栏式建筑)、东南亚 气候湿热 墙体单薄,利于通风散热、
高脚屋 防潮
西亚村庄 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 窗小墙厚,利于保暖隔热,
防风沙
青藏地区平顶碉房 冬寒夏凉,降水少 就地取材,保暖
北方地区房屋 冬季寒冷且降雪多 墙厚窗小或双层窗户,屋顶
高耸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根据发展水平
的差异,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少数是发达国家,大多数
是发展中国家。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
国,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3.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集中
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都是发达国家。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
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
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6.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常常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售初级农
矿产品,价格低;发达国家主要出售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处于不
利地位。
7.国际合作:全球资源、能源分布不均衡,各国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不一样,每个
国家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开展合作和交
流,可以实现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