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 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西方的文官制度》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探究工 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制 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
重点难点
)
重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特点。
难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历史评价。
(
知识概览
)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 度》。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 特点和影响)讲述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
教学准备
)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格列佛游记》(1726)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斯威夫 特的代表作。
小说《小人国》篇章中,国王用“绳上跳舞”的方法选 拔官员:谁跳绳跳得越好、跳得越高,谁就越能得到国王的 宠爱、越能当上大官。
作者以此抨击了18世纪前期英国国王高官的昏庸无 能,揭露官场政治的黑暗腐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图片,英国当时实行什么选官制度
英国应如何解决选官难题呢 那么,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 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新知讲解』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如何。 [自主学习]
(一)中古时期至近代早期官员任用的弊端
1.中古时期——恩赐官爵制
(1)社会特征
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并立。
(2)选官方式
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期,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
(3)特点
①封闭性(统治阶级内部)。
②时代性(政教合一)。
③随意性(或缺乏制度化)。
④私人性(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17—18世纪——个人恩惠制
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统治集团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
3. “政党分肥制” (1)社会特征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2)弊端
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 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二)工业革命和政府职能的推动
1.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2.职能需要
政府除了传统事务以外,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国家管理职 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有能力、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教师出示工业革命图片及材料]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 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补充讲解]社会化大生产对于官员数量及官员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1)社会化的大生产使政府的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的非政治统治职能即管理一般 社会事务的职能得到了扩展。
政府不但要管理国防、治安、财政、税收等传统的事务,而且日益增加对经济、文化和公 共事业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扩展必然需要增加官员的数量,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具有 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才能。
(2)工业革命造就了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对 资产阶级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要求建立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 事务,要求政府公职向社会公众更广泛地敞开。面对无产阶级的挑战,资产阶级也需要改革旧 的官吏制度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加强自己的阶级统治。
(3)社会的发展使教育逐渐普及,为建立科学的官员考任和管理制度提供了文化基础, 资产阶级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挑选人才。
社会的发展使教育逐渐普及,社会文化水准大大提高,这为建立科学的官员考任和管理制 度提供了文化基础,使资产阶级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挑选人才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另外,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三)启蒙思想和社会呼声
1.启蒙思想
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 益强烈。
2.社会呼声
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四)科举制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为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图片情境]
(
政府管理职

) (
科举考场
) (
政党分肥
)
(
启蒙思想家
)
[合作探究1]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 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 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 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
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 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 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提示】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理论依据:启蒙思想的影响。
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时代趋势: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知识点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 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自主学习]
(一)政府官员 1.类别
(1)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 内阁共进退。
(2)事务官:就是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一下的一般 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2.作用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 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改革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
材料一:1765年,英国驻印度总督罗伯特 ·克拉夫着手改革英属印度的吏治。他一方面 严禁东印度公司职员接受贿赂,另一方面,要求直接从伦敦考选官员到印度任职。
— —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材料二: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运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 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思考】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改革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
【提示】在东印度公司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国内官制改革,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 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三)两次枢密院令的颁布
1.导火线
克里米亚战争中,政府机构混乱,效率低下,导致英军伤亡惨重。 2.过程
1855年,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即《关于录用王国 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
1870年,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明确规定除外交 部,内政部以外其他各部官员均由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3.影响
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
(四)对文官制度的认识
【思考】通过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及发展的进程,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从19世纪初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初步确立到20世纪中期的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 文官任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进程。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英国文官任用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时代前进 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 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 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 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1.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的 过程。
2.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 继承、都有创新。
(五)文官制度的推广
1.政党分肥制
1881年,因分官不均,新任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
2.文官制度
(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 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2)1946年,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3)1947年,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其主要内容有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 取,实行功绩制等。
(4)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合作探究2]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文官产生。到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 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文官录用权主要依靠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部分高级 文官通过特许证书获得职位后,也可以任命手下职员。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 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 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部门之间同类文官年薪差别大略在15%—50%之 间。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 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1853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阅读材料二,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1)特点:文官录用无常规可据,任凭要人指定;文官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 ;文官薪给参差不齐,收入多寡不等。
(2)核心思想: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奖励业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才。
知识点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的范畴如何。西方文官制度有何共 同特点 如何评价
[自主学习]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录用都必须经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优先得到 录用。
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文官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默默无闻”地从事自己的本 职工作。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可终身任职。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 升或惩罚。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 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1.积极作用
(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2)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4)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2.消极影响
(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3)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合作探究3]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评价
材料一:1800年,联邦党人总统亚当斯在下台前把许多本党人士塞进了政府和法院。1801 年初杰斐逊上台后,立即撤换了大批联邦党官员,代之以新执政党的人士。由此开启“政党分 赃制”先河,使之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美国政治录用的基本方式。
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律》,又称《彭德尔顿 法》,根据功绩制的原则,规定对政府公务员的录用,一定要经过竞争考试;考试要侧重于实 际工作需要的才能和知识。法律规定了公务员政治中立的原则,通过公务员考试并被国家正式 雇佣的人员,不得因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革除职务。在此之后,美国国会又陆续通过了许多
公务员管理方面的法律,使美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以上材料转引自瑛《美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及〈文官制度改革法>》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的公务员制度。 【提示】
(1)背景
①两党制形成后,美国政府和司法部门的职务成为党派谋取私利的工具,导致政治腐败。
②官员更换频繁,政府工作缺乏连续性,行政效率低下,引起社会不满。
(2)评述
①公务员考试选拔,体现了相对公平和公正性,有利于防止党派借机谋取私利,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
②选拔的公务员具有一定的才能和知识,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③法律规定了公务员不得因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革除职务,保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社会发展。
【课堂总结】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争夺统治权的胜利
资产阶级吸取了“政党分肥制”的教训,在政治实践中形成 工业革命的推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面向各个阶层,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官纪严明,职务常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容易滋生官僚和僵化现象,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拓展探究】
西方近代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对比。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
相同 性质 官员选拔考试制度、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
方式 公开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标准 才能和品德
趋势 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
影响 追求公平与效益;促使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应 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不同 根源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技术 人才的选拔考试制度,它既包括 对文官(政治官员)的选拔,也 包括对武官的选拔(如武举) 人事组织制度,它不仅包括官员 (政客和官僚分开)的选拔任命, 还包括对官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
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资产阶级民主制
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思想 儒家思想 启蒙思想
价值取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 则仕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和效益
联系 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典题练习】
1.下列关于英国文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政务官实行常任制
B.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
C.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政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D.事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解析】选B 。19世纪初,在英国文官制度下,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 ,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故A、C、 D说法错误,B正确。
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 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 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果是()
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则
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功绩制”“择优录用”说明了这一法案打破了政党分肥格 局,体现了公平、平等原则,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