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 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 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理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 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
(
重点难点
)
重点:近代西方两大法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难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的基本特征、基督教的作用。
(
知识概览
)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 律与教化》。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 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讲述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演变历程。
(
教学准备
)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法律与正义女神忒弥斯,右图是基督教受洗图。大家
思考一下,两者分别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什么特点 对!西方的法律与教化。那么,近代西方的 法律与教化有何发展演变历程 又如何评价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9—50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的 发展传播历程如何。
[自主学习]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 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 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椰林《论法的精神》
历史解释: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 不可侵犯,自然法原则,自由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理念,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基础。罗马法 中许多原则和制度,如契约自由原则、“不告不理”、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被近代西方法制 所采用。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借鉴与发展。《法国民法 典》既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
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 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成文法: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1)《十二铜表法》
①颁布的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②概况: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③地位: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材料:第3表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 8 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结合四段材料,试评析《十二铜表法》。
【提示】保护私有财产;保留了落后习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 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
公民法: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 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 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创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 渊源。
[重点提示]罗马法的实质、特点与后世影响。
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特点:具有时代性、内容丰富、体系完善、与时俱进、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1]
材料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 表的罗马法就是一种完整地体现了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这种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 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 成的法律形式。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公式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
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而这直接导源于罗马法 学家——“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 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 结合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提示】为近代西方法律提供了现成形式;是自然法理论的思想渊源。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大陆法系形成
[问题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1)形成大陆法系的雏形
①日尔曼法律: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编纂的一批成文法,等级色彩浓厚。作为 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③11世纪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④欧洲大陆的法律纷纷以罗马法为仿效对象,形成大陆法系的雏形。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 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⑤13世纪以后,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⑥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制定一系列法律。
⑦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被称为“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 陆法系”或“民法系”。
(2)近代意义上大陆法系的模式确立
①13世纪,伴随着王权加强,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②1789年,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确定了一系列资产阶级 法制原则,颁行了一系列法律。
③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亲自领导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编撰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 法典和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此后 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得以确立。
(3)英美法系形成
①11世纪,诺曼征服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派法官进行巡回审判,
根据他们的判例,在12世纪前后逐步形成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这就 是普通法。
②即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 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七一页
③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之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 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④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 美法系。
[合作探究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材料: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 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 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家和地区。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 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区别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法的渊源 成文法为主 判例法为主
涵盖范围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印度等
法官 作用不太突出 (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 地位突出 (可以创立先例或作出新的解 释 )
立法与司法相互关系 立法绝对中心地位, 司法从属地位 法官地位突出, 司法绝对中心地位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以罗马法为基础 只吸收部分
知识点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0—51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自主学习]
1.法律思想来源
材料:陪审团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当时只适用于奴隶主和自由民…… 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1878年德国 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
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思考: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思想来源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
2.西方法律特征
概括后世西方法律有何特征或原则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材料一: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
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 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 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①立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②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③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材料二: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 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
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 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①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材 料 :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①对 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②强调证据裁判 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③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 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①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历 史纵横)。
②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合作探究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 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 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修正案第四条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 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 护。
—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何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司法原则 你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提示】(1)特征:坚持权力制衡、三 权分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 和财产权等。
(2)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理解: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完成;强调证 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 人是无罪的。
3.近代西方法律评价
阅读课本 P51, 结合个人理解,讨论并且总结对近代西方法律的评价。
积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 展。
消极:(1)西方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确认了私有财产 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3)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知识点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1—52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有何表现 [自主学习]
(一)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发展
(1)早期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信 奉者称耶稣为基督。
(2)基督教的国教化: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3)中世纪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
(1)教士们收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宝贵的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2)开办学校。宗教开办的学校虽然都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3)控制社会生活。教会通过控制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强化伦理道德;要求人们忍受 痛苦。
3.认识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 常行为。
(二)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1.前提:宗教改革后,西欧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新教主张
(1)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因信称义。使更多人学会读 书认字,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2)新教提倡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评价
积极:新教伦理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消极: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新教还排斥 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迫害对教义持有不同意 见的“异端”。
[合作探究4]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作用
材料: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 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 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德〕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基督教的产生,为封建主阶级提供了现实的统治思想,成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的精神支柱;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保留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基督教的宗教伦 理和教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基督教教义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
通过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宗教改革后所起的作用,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当用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
(2)基督教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 『课堂总结』
(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西方法律:渊源一发展
(
特征
评价
)罗马法 近代资本主义法律
宗 教 伦 理 与 教 化 :基 督 教二 新 教
(
强化控制,
社会教化
)思想解放、推动资 本主义发展;麻醉 思想,迫害“异端”
西方法律有着自己 的路径以罗马法为 基础,形成英美法 系和大陆法系,强 调司法独立,保护 个人权利;宗教在 西方社会生活中起 重要作用
「拓展探究』英美法系与近代中国法制
材料: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 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 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 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 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 ,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 ,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1)不同
①欧洲近代,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
②中国古代,基础上,强调为君主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
(2)原因
①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②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典题练习」
1.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
A.古希腊法律 B.罗马法 C.基督教会法 D.雅典民主制度
选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 驱,故选B。
2.“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天赋人权观念 B.人民主权观念
C.社会契约观念 D.三权分立观念
选A。【解析】“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说明材料的主旨是天赋人权思想,故 选A。B、C、D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中仍保留了国王对议会法案的否决权,1787年美国宪法也同 样给予了总统否决国会法案的权力。这说明两国( )
A.初期宪法都存在着缺陷 B.都在维护当权者的权威
C.都践行了权力制衡理念 D.都实行了三权分立体制
选C。【解析】英国保留“国王对议会法案的否决权”以及美国给予“总统否决国会法案 的权力”,说明两个国家政体都体现出权力制衡特点,故选C。材料并不是说明宪法存在缺陷, A错误;两部法律的目的都不是维护当权者权威,而是体现权力制衡,B 错误;英国不是三权 分立体制,D 错误。
4.“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 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 ·路德这段话 旨 在 ( )
A.否定神的重要性 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专制制度 D.强调“道”的重要性
选B。【解析】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即强 调对上帝信仰的重要性,故选B。A说法错误;C 、D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