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面积 人口 钢 煤 发电量 汽车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2.5 1.3 5.1 7.0 4.5 14.2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
A.第二产业为主的国家 B.发达的工业国家
C.以重工业为主的国家 D.汽车产量最多的国家
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答案】1.B
2.B
3.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德国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B、从表中数据可知,德国汽车、钢、煤、发电量等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较高;是发达的工业国家,B正确;
A、德国是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大,A错误;
C、德国轻工和重工同样发达,C错误;
D、数据没有信息反映德国产汽车是世界最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2.AB、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气候冷湿,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牧草生长,形成乳畜业,B正确,A错误;
C、林业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C错误;
D、水果、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属于城郊农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3.A、根据材料,德国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说明德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A错误;
B、根据材料,德国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说明德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B正确;
C、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农业人口少,C错误;
D、由材料知,德国85%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不是集中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  )
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 B.夏季白昼较短
C.春季没有降水 D.夏季云雨天气多
5.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  )
A.植被较多 B.降水较多
C.污染较重 D.太阳高度较小
6.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  )
A.喜光热、喜温凉 B.喜高温、喜湿热
C.喜温凉、喜光热 D.喜湿热、喜干热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4.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太阳高度比春季大,夏季白昼长。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应与天气相关,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云雨天气多,春季少雨,但不会没有降水,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A、植被多少不是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因素,A错误;
B、该地地形复杂且盆地相对封闭,水汽不易进入,降水相对较少,B正确;
C、高原面平坦开阔,应比盆地多风,污染物更易扩散,污染应相对较轻,C错误;
D、同纬度的高原和盆地,太阳高度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6.从图示可知,盆地比高原光照丰富。高原海拔高,气温应相对较低。所以,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喜光热和喜温凉的习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传统燃油汽车销售多采用4S店提式。4S店由汽车生产商统一授权,汽车经销商按统一标准建设,提供汽车销售和售后(维修、保养)服务。新能源汽车销售多采用汽车生产商直营模式。直营店提供汽车展示、个性化产品定制、充电、证写、咖啡休息区等,规模远小于传统汽车4S店。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50~2020年城区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传统燃油汽车4S店、新能源汽车直营店分别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②处 B.①处、④处 C.①处、③处 D.②处、④处
8.与4S店模式相比,新能源汽车销售采用直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营成本 B.提升企业知名度
C.扩大全球市场 D.便于售后服务
【答案】7.A
8.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②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③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④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⑤地价:大型综合购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方,零售业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布局在地价低的地方。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传统4S店占地规模较大,地租成本高,图中①处地处郊区,地租较低,且靠近环城高速,交通便利,适合传统4S店布局。新能源汽车销售多采用汽车生产商直营模式,提供汽车展示、个性化产品定制、充电、证写、咖啡休息区等服务,规模远小于传统汽车4S店,门店所需面积小,租金总成本较低,更适合布局在繁华路段商场, 因为这里客流量大,潜在客户量大,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通达度高,具有推广品牌作用,所以更适合布局在②处(②处位于城市中心,为中央商务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A、采取直营,减少因中间经销商产生的成本,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A正确;
B、提升企业知名度主要通过加强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措施来实现,B错误;
CD、4S店模式通过在全球建设分厂也可以实现扩大全球市场和开展售后服务,所以新能源汽车销售采用直营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全球市场和便于售后服务,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有“欧洲粮仓”之称。2020年乌克兰的粮食自给率(国内粮食总产量/国内粮食总需求量)为498%。下图为乌克兰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乌克兰粮食自给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作物一年二熟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机械化程度高 D.人均肉类消费高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D、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由图中等高线可知,丁地靠近大西洋,且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D正确;
ABC、甲、乙、丙三地距离大西洋较远,且海洋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比丁地少,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B、乌克兰国土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大,但人口数量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自给率较高,B正确;
ACD、作物一年两熟、机械化程度高和 人均肉类消费高均不是其粮食自给率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下图的某季节等值线示意图,数值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等值线可能是
A.等降水量线 B.等压线
C.等太阳辐射线 D.等温线
12.图示月份
A.我国东北地区高温多雨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D.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播种
【答案】11.B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图中等值线呈同心圆状态,数值a>b>c,可能是等压线,表示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结合海陆轮廓,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11.B、图中等值线呈同心圆状态,数值a>b>c,可能是等压线,表示低压中心,B正确;
ACD、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温线主要沿某一方向递变,没有同心圆形态,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B、结合上题,图示为等压线,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结合海陆轮廓,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图示月份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
A、此时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A错误;
C、巴西高原正值雨季,草木茂盛,C错误;
D、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收获,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承载者,自1999年以来规模迅速扩张,成为仅次于农民工群体的第二大迁移人群,他们在生源地、就学地、就业地之间流动,促进了知识的扩散与人才空间格局的重塑。下图示意2016年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流出的流动类型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强双向流动的省份主要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北上广成为南京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上广选择南京就学的人数多 B.南京高等院校比北上广更多
C.北上广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D.北上广交通比南京更便捷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3.A、由图可知,第一象限中的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位于或临近长三角城市群,既有较多生源来南京就学,又有较多毕业生去往这四省工作,所以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强的双向流动,A正确;
B、第二象限中北京、广东、上海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高于流出比率,双向流动不强,B错误;
C、第三象限的省区主要是东北、西南、西北地区,距南京较远,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流出比率都很低,双向流动最不明显,C错误;
D、第四象限中的湖北、江西、陕西、河北等省中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低于流出比率,双向流动不强,D错误。
故答案为:A。
14.C、第二象限为流入型,三省(市)生源选择南京就学的人数较少,但却有大量南京高校毕业生涌入这三省(市)就业,主要是北上广经济发展水平高,能获取更高的薪酬和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C正确;
AB、与南京相比,北上广高等院校更多,南京选择北上广就学的人数多,AB错误;
D、交通条件不是影响北上广成为南京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地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用水或气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橡胶坝的坝高可调节,坝顶可溢流,起活动坝和溢流堰的作用。不需要挡水时,放空坝袋内的水(或气)便可恢复原有河渠的过流断面。它可用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以及城市园林美化等工程中。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浐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汇入灞河后又继续向北注入渭河。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充水橡胶坝。下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灞河、浐河橡胶坝放空坝袋内的水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初 B.3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16.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
A.灞河A#坝下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B.灞河B#坝附近右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灞河C#坝附近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D.浐河B#坝附近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17.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的影响是(  )
①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②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
③沉积物增加,河流清淤工作加重 ④地下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5.C
16.B
17.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5.据材料可知,放空橡胶坝袋内的水(或气),可恢复原有河渠的过流断面,达到放水的目的。西安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放空橡胶坝内的水时间一般在汛期到来之前,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A、潜水流向都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流向低处。据图可知,灞河A#坝下游等潜水位线向下游凸出,河流水位较高,潜水背向河流而流,河流水补给地下水,A错误;
B、灞河B#坝附近右岸潜水位线较低,潜水背向河流而流,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正确;
C、灞河C#坝附近左岸潜水位线较高,潜水流向河流,地下水补给河水,C错误;
D、浐河两岸补给方式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17.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利于蓄水,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①正确;拦水使水流速度减慢,沉积物增多,水质变差,河流清淤工作加重;拦水首先使河水水位抬高,河水与地下水交换有的河岸增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其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2)该地区的基塘生产,“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蔬菜等,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树叶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其好处是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在下降,而蔬菜、水果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区,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答案】(1)水稻;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形成农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市场
(3)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已学知识,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的习性为好暖喜湿,读图,该地区气候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
(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蚕沙、树叶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可知,两者相互促进,其好处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了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形成了农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根据已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变化较快。人文因素中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可知,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在下降,而蔬菜、水果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3)读图信息提示,珠三角地区陆上有铁路交通干线,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珠江下游,可知水陆交通便利;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消费市场广阔。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区,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9.(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
(1)分析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
(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指出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并说明原因。
【答案】(1)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
(2)变化状况的异同: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
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导致沙洲面积减小;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
(3)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原因: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水流较大,加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作用更为明显。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河流中的沙洲主要由流水堆积形成,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大量泥沙被带到河流下游;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沙洲面积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
(3)从图中可以看出,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河道较宽,水流较大,加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转的影响,其洲体西北侧侵蚀作用更为明显,故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点评】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0.(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菜地焚风现象,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圈),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冰汽压的百分比或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1)在A观测点6:00左右观察到焚风,请说明判断依据。
(2)若A地能形成山谷风,试判断白天山谷风对焚风的影响(加强或减弱),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判断B点相对湿度最小值应该在14:00左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焚风现象是由于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少造成的,6点钟左右气温迅速上升,湿度下降,水汽含量减少,风向转为偏北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空气下沉)。
(2)减弱。理由:山谷风白天为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与焚风风向(山坡吹向山谷)相反。
(3)赞成。理由:水汽含量不变时,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该温度下空气饱和时水汽压高或最大绝对湿度大,因而相对湿度小。
或反对。理由:B点位于湖泊附近,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湖泊吹向B地,带来的水汽多,水汽压大或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大。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右图可知,A观测点若出现焚风,则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6时以后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
(2)AB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焚风应为偏北风,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根据所学可知,白天吹谷风,即从偏南方向从山谷吹向山坡,与焚风风向(山坡吹向山谷)相反,所以白天谷风对焚风有减弱作用。
(3)该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不赞同均可。思考角度为相对湿度与温度、水汽压关系。赞同理由:根据文字“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冰汽压的百分比或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可知,水汽含量不变时,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该温度下空气饱和时水汽压高或最大绝对湿度大,因而相对湿度小。反对理由:B点位于湖泊附近,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湖泊吹向B地,带来的水汽多,水汽压大或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大。
【点评】夜晚山谷地区较热,气压较低,山顶地区较冷,气压较高,近地面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谷地区较冷,气压较高,山顶地区较热,气压较低,近地面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
1 / 1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面积 人口 钢 煤 发电量 汽车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2.5 1.3 5.1 7.0 4.5 14.2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
A.第二产业为主的国家 B.发达的工业国家
C.以重工业为主的国家 D.汽车产量最多的国家
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  )
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 B.夏季白昼较短
C.春季没有降水 D.夏季云雨天气多
5.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  )
A.植被较多 B.降水较多
C.污染较重 D.太阳高度较小
6.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  )
A.喜光热、喜温凉 B.喜高温、喜湿热
C.喜温凉、喜光热 D.喜湿热、喜干热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传统燃油汽车销售多采用4S店提式。4S店由汽车生产商统一授权,汽车经销商按统一标准建设,提供汽车销售和售后(维修、保养)服务。新能源汽车销售多采用汽车生产商直营模式。直营店提供汽车展示、个性化产品定制、充电、证写、咖啡休息区等,规模远小于传统汽车4S店。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50~2020年城区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传统燃油汽车4S店、新能源汽车直营店分别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②处 B.①处、④处 C.①处、③处 D.②处、④处
8.与4S店模式相比,新能源汽车销售采用直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营成本 B.提升企业知名度
C.扩大全球市场 D.便于售后服务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有“欧洲粮仓”之称。2020年乌克兰的粮食自给率(国内粮食总产量/国内粮食总需求量)为498%。下图为乌克兰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乌克兰粮食自给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作物一年二熟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机械化程度高 D.人均肉类消费高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下图的某季节等值线示意图,数值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等值线可能是
A.等降水量线 B.等压线
C.等太阳辐射线 D.等温线
12.图示月份
A.我国东北地区高温多雨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D.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播种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承载者,自1999年以来规模迅速扩张,成为仅次于农民工群体的第二大迁移人群,他们在生源地、就学地、就业地之间流动,促进了知识的扩散与人才空间格局的重塑。下图示意2016年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流出的流动类型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强双向流动的省份主要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4.北上广成为南京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上广选择南京就学的人数多 B.南京高等院校比北上广更多
C.北上广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D.北上广交通比南京更便捷
(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用水或气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橡胶坝的坝高可调节,坝顶可溢流,起活动坝和溢流堰的作用。不需要挡水时,放空坝袋内的水(或气)便可恢复原有河渠的过流断面。它可用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以及城市园林美化等工程中。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浐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汇入灞河后又继续向北注入渭河。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充水橡胶坝。下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灞河、浐河橡胶坝放空坝袋内的水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初 B.3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16.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
A.灞河A#坝下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B.灞河B#坝附近右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灞河C#坝附近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D.浐河B#坝附近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17.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的影响是(  )
①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②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
③沉积物增加,河流清淤工作加重 ④地下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其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2)该地区的基塘生产,“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蔬菜等,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树叶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其好处是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在下降,而蔬菜、水果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区,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19.(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
(1)分析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
(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指出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并说明原因。
20.(2024高三上·萝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菜地焚风现象,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圈),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冰汽压的百分比或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1)在A观测点6:00左右观察到焚风,请说明判断依据。
(2)若A地能形成山谷风,试判断白天山谷风对焚风的影响(加强或减弱),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判断B点相对湿度最小值应该在14:00左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德国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B、从表中数据可知,德国汽车、钢、煤、发电量等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较高;是发达的工业国家,B正确;
A、德国是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大,A错误;
C、德国轻工和重工同样发达,C错误;
D、数据没有信息反映德国产汽车是世界最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2.AB、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气候冷湿,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牧草生长,形成乳畜业,B正确,A错误;
C、林业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C错误;
D、水果、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属于城郊农业,D错误。
故答案为:B。
3.A、根据材料,德国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说明德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A错误;
B、根据材料,德国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说明德国是一个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B正确;
C、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农业人口少,C错误;
D、由材料知,德国85%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不是集中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D
5.B
6.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4.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太阳高度比春季大,夏季白昼长。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应与天气相关,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云雨天气多,春季少雨,但不会没有降水,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A、植被多少不是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因素,A错误;
B、该地地形复杂且盆地相对封闭,水汽不易进入,降水相对较少,B正确;
C、高原面平坦开阔,应比盆地多风,污染物更易扩散,污染应相对较轻,C错误;
D、同纬度的高原和盆地,太阳高度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6.从图示可知,盆地比高原光照丰富。高原海拔高,气温应相对较低。所以,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喜光热和喜温凉的习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A
8.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②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③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④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⑤地价:大型综合购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价高的地方,零售业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布局在地价低的地方。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传统4S店占地规模较大,地租成本高,图中①处地处郊区,地租较低,且靠近环城高速,交通便利,适合传统4S店布局。新能源汽车销售多采用汽车生产商直营模式,提供汽车展示、个性化产品定制、充电、证写、咖啡休息区等服务,规模远小于传统汽车4S店,门店所需面积小,租金总成本较低,更适合布局在繁华路段商场, 因为这里客流量大,潜在客户量大,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通达度高,具有推广品牌作用,所以更适合布局在②处(②处位于城市中心,为中央商务区),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A、采取直营,减少因中间经销商产生的成本,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A正确;
B、提升企业知名度主要通过加强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措施来实现,B错误;
CD、4S店模式通过在全球建设分厂也可以实现扩大全球市场和开展售后服务,所以新能源汽车销售采用直营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全球市场和便于售后服务,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D、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由图中等高线可知,丁地靠近大西洋,且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D正确;
ABC、甲、乙、丙三地距离大西洋较远,且海洋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比丁地少,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B、乌克兰国土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大,但人口数量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自给率较高,B正确;
ACD、作物一年两熟、机械化程度高和 人均肉类消费高均不是其粮食自给率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图中等值线呈同心圆状态,数值a>b>c,可能是等压线,表示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结合海陆轮廓,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11.B、图中等值线呈同心圆状态,数值a>b>c,可能是等压线,表示低压中心,B正确;
ACD、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温线主要沿某一方向递变,没有同心圆形态,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2.B、结合上题,图示为等压线,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结合海陆轮廓,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图示月份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
A、此时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A错误;
C、巴西高原正值雨季,草木茂盛,C错误;
D、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收获,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C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3.A、由图可知,第一象限中的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位于或临近长三角城市群,既有较多生源来南京就学,又有较多毕业生去往这四省工作,所以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强的双向流动,A正确;
B、第二象限中北京、广东、上海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高于流出比率,双向流动不强,B错误;
C、第三象限的省区主要是东北、西南、西北地区,距南京较远,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流出比率都很低,双向流动最不明显,C错误;
D、第四象限中的湖北、江西、陕西、河北等省中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比率低于流出比率,双向流动不强,D错误。
故答案为:A。
14.C、第二象限为流入型,三省(市)生源选择南京就学的人数较少,但却有大量南京高校毕业生涌入这三省(市)就业,主要是北上广经济发展水平高,能获取更高的薪酬和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C正确;
AB、与南京相比,北上广高等院校更多,南京选择北上广就学的人数多,AB错误;
D、交通条件不是影响北上广成为南京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地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C
16.B
17.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5.据材料可知,放空橡胶坝袋内的水(或气),可恢复原有河渠的过流断面,达到放水的目的。西安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放空橡胶坝内的水时间一般在汛期到来之前,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A、潜水流向都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流向低处。据图可知,灞河A#坝下游等潜水位线向下游凸出,河流水位较高,潜水背向河流而流,河流水补给地下水,A错误;
B、灞河B#坝附近右岸潜水位线较低,潜水背向河流而流,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正确;
C、灞河C#坝附近左岸潜水位线较高,潜水流向河流,地下水补给河水,C错误;
D、浐河两岸补给方式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17.在浐河和灞河上修建橡胶坝拦水,利于蓄水,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①正确;拦水使水流速度减慢,沉积物增多,水质变差,河流清淤工作加重;拦水首先使河水水位抬高,河水与地下水交换有的河岸增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1)水稻;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形成农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市场
(3)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已学知识,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的习性为好暖喜湿,读图,该地区气候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
(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蚕沙、树叶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可知,两者相互促进,其好处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了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形成了农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根据已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变化较快。人文因素中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可知,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在下降,而蔬菜、水果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3)读图信息提示,珠三角地区陆上有铁路交通干线,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珠江下游,可知水陆交通便利;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消费市场广阔。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区,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9.【答案】(1)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
(2)变化状况的异同: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
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导致沙洲面积减小;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
(3)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原因: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水流较大,加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作用更为明显。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河流中的沙洲主要由流水堆积形成,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大量泥沙被带到河流下游;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沙洲面积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
(3)从图中可以看出,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河道较宽,水流较大,加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转的影响,其洲体西北侧侵蚀作用更为明显,故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点评】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0.【答案】(1)焚风现象是由于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少造成的,6点钟左右气温迅速上升,湿度下降,水汽含量减少,风向转为偏北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空气下沉)。
(2)减弱。理由:山谷风白天为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与焚风风向(山坡吹向山谷)相反。
(3)赞成。理由:水汽含量不变时,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该温度下空气饱和时水汽压高或最大绝对湿度大,因而相对湿度小。
或反对。理由:B点位于湖泊附近,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湖泊吹向B地,带来的水汽多,水汽压大或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大。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右图可知,A观测点若出现焚风,则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6时以后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
(2)AB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焚风应为偏北风,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根据所学可知,白天吹谷风,即从偏南方向从山谷吹向山坡,与焚风风向(山坡吹向山谷)相反,所以白天谷风对焚风有减弱作用。
(3)该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不赞同均可。思考角度为相对湿度与温度、水汽压关系。赞同理由:根据文字“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冰汽压的百分比或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可知,水汽含量不变时,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该温度下空气饱和时水汽压高或最大绝对湿度大,因而相对湿度小。反对理由:B点位于湖泊附近,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湖泊吹向B地,带来的水汽多,水汽压大或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大。
【点评】夜晚山谷地区较热,气压较低,山顶地区较冷,气压较高,近地面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谷地区较冷,气压较高,山顶地区较热,气压较低,近地面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